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這樣睡超傷身!「睡錯姿勢」當心傷脊椎、得青光眼
你有留意過自己夜晚都用什麼姿勢睡覺嗎?有些健康問題可能是因為挑錯了睡姿!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莊立邦醫師表示,仰睡、左右側睡、趴睡等常見的睡姿,分別與脊椎問題、胃食道逆流、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多種健康問題有關,有的睡姿有助於改善相關症狀,有些則可能帶來風險,適用人群也大不相同。...
拉肚子變血便!41歲男大腸癌「擴散到肝臟」1手術擊退2大腫瘤
41歲的貨運司機張先生,平日工作忙碌,三餐不正常且常常以炸物等當作正餐,個性海派樂觀也常與同事一起喝酒,未能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因常常拉肚子而到診所就醫,但症狀未改善反而開始便血,於是接受大腸鏡檢查,確診為大腸癌第三期且已擴散至肝。...
白天愛睏晚上睡不著?1原因害你慢性病風險飆升!醫授5招調整生理時鐘
在面對壓力時,腎上腺會自動分泌壓力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幫助人們應對挑戰。皮質醇有調節血糖和血壓、協助新陳代謝、抗發炎等功能,不過營養醫學劉博仁醫師指出,皮質醇的分泌具有一定的日夜節律,應該是早上高、晚上低,幫助人們在白天保持能量,晚上能夠放鬆休息。如果皮質醇節律被打亂,對精神、代謝、甚至睡眠品質都可能造成影響!...
靠生活習慣預防失智!地中海飲食護腦又養生,多做3件事延緩腦部老化
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快速成長,預估2039年將達到總人口30%的重要里程碑。伴隨高齡化而來的失智症問題也日益嚴重,根據內政部2017年統計,65歲以上老人失智症盛行率約7.94%,且隨年齡增長而上升。面對這樣的人口結構變遷,如何透過日常飲食與營養補充來降低失智風險,成為每個家庭必須重視的健康課題。...
孫子救了阿嬤一命!帶孫日常1互動驚見癌細胞上身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每年超過上萬名女性被診斷出乳癌。一名56歲的陸姓婦人在與孫子玩耍時意外被撞到右胸,原以為只是普通撞傷,但因遲遲未癒而就醫檢查,意外發現是初期乳癌。...
不菸不酒不檳榔,8旬翁罹患口腔癌竟是因為戴假牙?
八十歲的張先生一向身體健康,不菸酒也不嚼檳榔,但日前發現左側鑲的假牙旁邊舌頭有個潰瘍,因為不痛所以沒特別在意。潰瘍幾個月未痊癒,在他院切片檢查未發現異狀,直到前往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發現潰瘍已達兩公分大,替他做了大範圍切除化驗,確定是鱗狀上皮細胞癌的舌癌。...
壁癌害你一直咳嗽!還會誘發氣喘、肺感染?醫:清除壁癌務必注意通風
台灣氣候潮濕,加上許多老舊房屋存在結構問題,經常面臨漏水困擾,導致牆面出現大片壁癌,不僅破壞房屋美觀,連帶帶來的粉塵、黴菌、細菌等更可能影響健康!臺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醫師就表示,壁癌主要會引起呼吸道問題,雖然不至於造成重大危害,但仍會帶來不適症狀;對於免疫力低下的族群,則有造成肺部感染的可能,請民眾還是要小心注意。...
晚上腳麻睡不好!「不寧腿症候群」像有毛毛蟲在爬?如何治療?醫授5招舒緩
50歲陳小姐近來晚上都睡不好,總覺得雙腳裡面麻麻癢癢的很不舒服,彷彿腿中有毛毛蟲在爬行一樣,有想要移動雙腿的衝動。白天上班時陳小姐沒有特別明顯的症狀,到了晚上就寢時才出現不舒服,由於活動後症狀能夠減輕,她只好一整晚下床走路。臺中榮總傳統醫學部醫師陳明墾表示,陳小姐很可能就是不寧腿症候群的受害者。...
生命有限、尊嚴無價!全台灣9.3萬人接受預立醫療,為自己布局善終
台灣於2019年施行《病人自主權利法》,這是亞洲第一部保障病人自主權利的法律,透過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過程,與家人深度溝通,經由醫護人員給予專業意見,在家人及親友見證下,為自己完成預立醫療決定,讓自己決定怎麼進行人生最後的醫療處置;截至113年止,已超過9.3萬人接受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並於健保卡完成預立醫療決定的意願註記。...
「石」在很困擾!泌尿道結石復發率高,醫揪5大原因提早預防
泌尿道結石是一種常見的泌尿科疾病,特別是在40歲以上的男性中發生率較高。根據台灣本土化的資料,目前泌尿道結石的盛行率將近10%。腎臟結石可能不會產生嚴重的疼痛,但容易引起反覆的血尿。而輸尿管結石則通常伴隨劇烈疼痛,隨著結石的排出,疼痛的位置可能會逐漸下降。...
種菜能抗癌?6旬婦罹患「癌王」3年驚人結果曝光
世上有許多名人因胰臟癌病逝,如:蘋果電腦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盧洽諾·帕華洛帝及資深藝人巴戈,胰臟癌有一別稱為「癌症之王」,發生人數幾乎等於死亡人數,是一種高度惡性的疾病,由於早期無症狀且檢查不易,因此絕大多數患者確診時已病入膏肓,存活期恐不到一年。...
使用不沾鍋=吃下毒?不沾鍋「4正確用法」避免吃下有毒物
金屬材質具有耐熱、耐摔、耐磨、導熱佳等特性,因此廣泛作為烹飪器具與食品盛裝之用途。然而,金屬材質加熱時,經常會與食品產生沾黏問題,因此有不沾塗層產品問世,也就是大家經常聽到的「不沾鍋」。到底不沾鍋的原理是什麼?如何正確使用?...
40歲工程師,心血管年齡竟是75歲!4招遠離三高避免「心太老」
一位40歲的男性工程師,六年來血壓逐年攀升、膽固醇偏高,驚覺身體恐出問題而求診,經心力危險預估,該工程師的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竟翻了近六倍,比一個75歲且無慢性病的男性更高,經適合的藥物控制,血壓及血脂穩定下來,也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今年首例本土傷寒在北部,吃海鮮嚴重恐致命!7症狀、預防方式一次看
近期,國內出現1例傷寒確定病例,是今年首例本土個案,目前已住院約十天還在持續住院治療當中。經疫調顯示,個案在潛伏期間曾至北部漁港用餐,疾管署推測可能是因為食用遭受汙染的海鮮而造成感染。...
80歲嬤牙齒掉光卻感覺牙痛,竟是三叉神經痛作祟!醫:40歲以上要當心
80歲許阿嬤年事已高,雖然牙齒早已拔光,但是仍感覺牙痛,所以到住家附近的牙醫診所求診,牙醫師請許阿嬤到大醫院詳細檢查了解真正原因。許阿嬤由親友介紹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疼痛治療中心門診,不停地抱怨牙齒疼痛。經醫師仔細問診和理學檢查後,確認阿嬤原來是罹患三叉神經痛。...
「胃」你的健康著想!胃癌篩檢17縣市試辦中,預計明年納入免費篩檢名單
癌症為國人頭號殺手,其中胃癌長年位居十大癌症死亡率之列。目前政府補助五大癌症篩檢包括乳癌、肺癌、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國健署吳昭軍署長日前出席世界癌症日記者會表示,胃癌篩檢試辦計畫今(2025)年將擴大至17個縣市,並預計明年起正式納入公費篩檢,為台灣第6項免費癌症篩檢項目。...
別讓癌症有機可乘!2025年五癌篩檢擴大補助,2招秒查篩檢資格、服務醫院
不管今年目標是什麼,健康都是第一優先!為達到2030年癌症標準化死亡率減少三分之一目標,國民健康署積極推動「提升早期癌症篩檢」,今(114)年起擴大癌症篩檢年齡補助及增加項目,包括肺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篩檢及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服務。...
出國旅遊前必看!忘記打過哪種疫苗?一招快速查詢
知名藝人到日本旅遊感染流感,病情加劇併發肺炎不幸離世,震驚各界。國人瘋日韓旅遊,今年過年出國人次更是創下歷史新高!然而,國際間呼吸道疾病疫情升溫,出外旅遊除備妥遊玩攻略外,更應為自身免疫力做好準備!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長庚大學醫學系謝育嘉提醒,預防感染的積極措施在於接種疫苗,加強保護力、預防重症,才能避免發生遺憾。...
成藥、指示藥怎麼分辨?想要網路買藥?藥品來路不明恐觸法
當身上出現小病痛,如小感冒、輕微腹痛,或是不慎造成小傷口時,有些民眾習慣自己買藥服用或塗抹傷口,但許多人經常分不清不同藥品之間的差異。為確保民眾用藥安全,食藥署日前說明,藥品分為成藥、指示藥、處方藥三個等級,處方藥需有醫師處方才能取得,成藥、指示藥則可在藥局購買,同時也提醒民眾用藥前的注意事項。...
即將進入流感高峰期!抗發炎、提升免疫力就要這樣吃
台灣即將進入流感高峰期,如何透過飲食增強免疫力成為大眾關注焦點。中山附醫營養科主任林杏純提供專業建議,教導民眾如何透過正確飲食來對抗流感,加速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