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老後的父母,子女的態度不是只能「必須聽長輩的話」或「想辦法說服對方」極端的二選一。《與父母相處不內傷》一書嘗試從各種角度列舉與父母折衷溝通的諸多方式,精彩試閱:
詢問貴重物品時,可以套入假設的情境
「因為聽了您的建議,我回老家時就問了家父:『老爸您的保單和存摺,還有我們家房子的權狀都放在哪裡啊?』家父聽了之後,忽然板起一張臉罵我:『你都這把年紀了,還想啃爸媽的老本啊?』和父母談錢的事情果然很難。」我有個學弟給了我這樣的反饋。
雖然我曾說子女最好能掌握父母的經濟狀況,但像這樣毫無預警、單刀直入地詢問,父母會做出這種反應也很正常。
看到久違回家的孩子一開口就問「存摺和權狀放在哪裡?」任誰都會覺得「這孩子是不是想打我老本的主意?」產生類似的被害妄想。
父母之所以產生這種抗拒反應,正是平時親子之間太少提及金錢的話題而導致的後遺症。為了避免產生這種反應,需要一點說話的技巧。
比方說,不妨參考我一個熟識的實際例子:
「同事的爸爸平常一人獨居,有天忽然昏倒被送到醫院,那時我同事找不到父親的健保卡,也不知道存摺放在哪裡,要辦理住院手續和支付醫藥費都很麻煩。老爸您身體還硬朗,是還不用擔心這種事,只是為了預防萬一,請跟我說一下你的健保卡和存摺放在哪裡吧,這樣到時候我才不會手忙腳亂。」
你可以這樣說說看。重點在於,長輩最在意的事就是自己的健康;最擔心自己給子女添麻煩。舉出跟他年齡相仿的人的例子,說明當健康出狀況時,若子女不知道貴重物品放哪邊會不知所措,相信父母也能感受到東西若是交代不清楚,會帶給別人不少的麻煩。
另外一個建議是請父母寫下「臨終筆記 」,以備不時之需。臨終筆記內容包括族譜、自己一生的年表、要跟家人說的話、財產一覽表等。比起從旁打探與金錢相關的事,讓父母自己寫下相關事項要輕鬆多了。站在父母的立場,這就像是為自己的人生做個總結,避免留下太多遺憾。
或許會有父母怒斥「寫那種東西太觸霉頭!」這種時候只要說:「人都有一死,您也不希望到時候葬禮不如自己的意吧?所以先寫下自己想怎麼做比較好喔。」聽到子女這麼說,就算心不甘情不願,父母多半也都願意接受。
有些人會將臨終筆記寫在普通的大學筆記本或行事曆上,那樣恐怕會有遺漏,建議寫在專用的臨終筆記本上比較好。
本文摘自《與父母相處不內傷:擺脫憤怒與內疚,與年邁爸媽和平共處的70個實用法則》,2021/10/19時報出版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