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和憂鬱症 共處一年的故事,希望也能夠帶給你一些幫助與力量。「憂鬱症來了」,並不是因為你做錯任何事,而是憂鬱症自己找上你。雖然像不速之客一樣賴在我們心底,但既然是「來了」,就一定會有「走了」的一天。《那一天,憂鬱症找上了我》精彩試閱:
「啊——!」撕心裂肺的尖銳叫聲,已經持續好幾個禮拜了。我試著做點什麼,但只要一閉上眼睛,心底的不安感就會毫無例外地叫醒我。
「完全消除不安不是我們治療的目的,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讓不安感降低到足以安撫的程度。」
醫生的話反而加深了我的不安。無時無刻折磨著我,使我夜不成寢的不安,醫生居然說消除它不是治療目標……
「其實,不只是不安,憤怒、悲傷等情緒也不能完全消除。情緒本身不是問題,隨著特定情緒出現,不舒服的生理現象或不愉快的想法,才是折磨患者的主因。」
聽起來很有道理,可是我實在太心累了,希望「咕嚕」吞下藥後,就能消除我那些不舒服的情緒。
「什麼事情讓你最不安?」
「我想很多事,也擔心很多事,其中,我最不安的就是憂鬱症無法完全好起來。哪怕好起來,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回到過去的生活軌道上,還有憂鬱症會不會再復發。」
醫生強調,只要我像現在一樣接受治療,一定可以好起來。醫生建議我區分想做的事和能做的事,比如說:擔心憂鬱症能不能治癒的時間,拿來乖乖吃藥、回診,多出去散步。用數字1到10分標示出我的不安程度,並且確認我的不安程度是不是「符合」當下情形。
比方說,如果有人拿槍抵住我的頭,並且拉開了保險栓,那麼我的不安程度達到了最高值,所以要寫下數字10,這是理所當然的反應,被人拿槍抵頭卻不覺得不安才是不正常。相對地,兩小時後才想起來要吃藥,卻彷彿犯了滔天大罪般,以至於「不安程度達到10」的話,就是過度反應了。
療程初期,我只要一感覺到不安的情緒,就會很不安,不安情緒的本身就是使我不安和不舒服的原因,所以老是想消除那份不安。然而,符合當下情形的不安程度反而是支撐我們人生的可靠支柱。我們因為對未來或健康的不安,所以會進行儲蓄、買保險、運動和完成拖延的工作,只要能把不安感控制在合適的程度,不安就能成為我們的好朋友。請大家不要一味排斥不安的心理,向不安提問吧。
「你是幾分?」
│那一天,憂鬱症找上了我
本文摘自《那一天,憂鬱症找上了我》,平安文化 2021/09/06 出版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