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認識了幾位60歲左右的女性朋友,她們是臺北市某社區大學的同學,每個星期會和老師一起走走步道,既能強身、交誼,又可以增長知識。最近,她們成立了一個「快樂食堂」的LINE群組,我欣然加入。
我們每個星期舉行一次餐會。聚餐選擇在中午,因為中午可以放心用餐,不用擔心增加體重,且不影響晚上的家庭生活。
6到8位好友固定到其中一人的家中相聚。主人提供場所、咖啡和各種在地食材,有時會請每個人分攤一兩百元,讓大家比較有參與感。
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洗菜、切菜、炒菜、端菜,有的切水果、準備甜點、泡咖啡,並合力做出一道主菜、一道湯、青菜和其他小菜。像最近這次是紅燒肉,搭配來自臺東的新鮮金針花炒木耳、金針花湯、白煮蛋和陽明山地瓜。大家很包容,讓我只是遊走見習。
大快朵頤之後,一行人從餐桌轉往沙發喝咖啡,天南地北地聊天,分享旅遊和人生經驗。
聚餐交誼 動腦動手互動多
聊天時,有人問我:「如何預防失智症?」
我笑著說:「我們現在就在預防失智症啊!」
因為聚餐前,要先動腦,思考何種菜色與配料,如何兼顧好吃又健康,再去採買;做菜時,雙手忙碌,走來走去地活動不停;餐後聊天,休閒又動腦,而聚餐本身就是一種交誼活動。
失智症雖然不是能夠完全預防的,但醫學文獻告訴我們:多動腦、多活動、多做家事、多與人互動,可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而我們的「快樂食堂」就包含了每一項,更是對降低患病風險有幫助。
年紀愈大 共餐是社交活動
現代人獨自用餐的情況愈來愈常見,有時是因工作忙碌,只得單獨匆匆地用餐;更多的則是退休者因子女另外成家,或老伴不在,面對空巢,常常獨自用餐或簡單外食。
如果能與家人、親友或相處得來的人共餐,不僅菜色樣式較多,談笑之間互相勸食、夾菜,胃口大開,不知不覺會吃得較多,也較快樂。即使是不愛吃飯的小孩,在學校用餐時,看到別的小孩子吃,不也就自動吃起飯來了嗎?可見食欲是會互相感染的。
共餐也是一種社交活動,這在老年人當中尤其明顯。
研究發現,與家人或他人共餐者相比,單獨用餐的人明顯出現了憂鬱症狀,且生活品質較差、吃的菜色種類也較少,因此鼓勵老年人多與家人、朋友或鄰居一起用餐。
黃金時代 結交朋友益身心
60歲至70歲是人生的黃金時代,事業有成或已退休,經濟穩定,兒女都已獨立,但自己的體力仍然不錯,可以趴趴走,或是參加團體、到社區大學學習新知。
此時,若能結交一群合得來的朋友,無論是定期或不定期地一起下廚、聚餐,不僅有益身心,而且若持之以恆,直至老年,相信是預防失智症最快樂的方法。
本文摘自《你怎麼看待老年,它就怎麼回應你》,寶瓶文化2021/03/08出版
她曾經牽著你的手,教你踏出第一步;換你拉著她的手陪她踏進健身房 >立即報名爸媽養肌訓練班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