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慢性腎臟病 的關鍵在於保持健康的生活型態,避免危害腎臟的因子,定期健康檢查才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避免腎臟產生更嚴重的實質病變,導致尿毒症,最終必須終身依賴洗腎 !
近年來衛福部積極推廣「中醫 慢性腎病門診加強照護計畫」,透過中醫藥的介入,可大幅改善腎臟病,進而避免洗腎的風險。
中醫治療慢性腎病方式
醫在治療上強調「辨證施治」,通過平衡整體的陰陽、氣血運行、臟腑功能來改善腎臟健康。慢性腎病的特點為「本虛標實」,陰陽、氣血、腎臟虧虛為本虛,結合瘀血、水濕、痰飲、濁毒等標實之證,因此治療上會根據不同證型進行調理。
中藥調理
中藥可根據不同的證型來選擇,並且有些中藥可以幫助增強腎臟的功能。常見的中藥包括:
1.黃耆:有健脾益氣、利尿消腫、減輕腎臟發炎、抗氧化的功用。
2.丹參:可以活血化瘀、減輕腎臟結構惡化、回復腎小球功能。
3.大黃:具祛瘀生新、活血、清熱解毒、減輕水腫、促進毒素排出、改善微循環的功能。
4.山藥:有補腎健脾、改善腎功能、降血糖等作用。
編輯推薦》常吃卻傷腎的10種食物!腎臟科名醫洪永祥還點名「1水果」腎友不要碰:https://reurl.cc/gR8Lmp
針灸 治療
可以通過調節腎經來改善氣血運行、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腎臟功能。
常用針灸腧穴:
1.腎俞穴
•有益腎氣、利腰脊的作用。針灸能夠改善腎臟的代謝功能。
•位置: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門穴)旁開1.5寸處。
2.太谿穴
•有益腎、降火作用。對腎陰虛型的患者特別有效,能夠改善腰膝酸軟、耳鳴等症狀。
•位置:內踝尖後方,跟腱前緣的凹陷處。
3.湧泉穴
•腎經的井穴,能夠引導腎氣向上,調節全身氣血循環。
•位置:在足底,前腳掌中央凹陷處。
4.三陰交穴
•脾、肝、腎三條經絡的交會穴,共同調節腎臟與脾胃的關係,有補腎益氣的作用。
•位置:在小腿內側,髕骨上3寸的位置。
穴位按摩
可以在家自行按摩或是熱敷,甚至是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艾灸哦!
1.力度適中:按摩時不要過於劇烈,避免造成不適。每次按壓的時間保持在1-3分鐘之間,感覺微微酸脹、舒適即可。
2.定期按摩:治療需要長期堅持,建議每天進行1-2次穴位按摩,並且可以在合適的時間進行,如早晨起床後或睡前。
日常好習慣,改善慢性腎病
1.控制血糖、血壓、體重
長期高血糖、高血壓會導致腎臟的血流減少,增加腎臟的負擔。宜多攝取豐富蔬果、纖維、豆類、植物性蛋白、不飽和脂肪、堅果;少攝取加工食品、精緻碳水化合物、含糖飲料,降低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的風險。
2.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
藥物都是以本身的偏性,來治療人體陰陽失衡的狀態,因此避免長期、大量使用電台、電視、網路或是朋友鄰居推薦的藥物,遵照醫囑,規律服用醫生開的藥才能顧健康又不傷身哦!
3.避免吸菸
吸菸會損害血管,減少腎臟的血流。
4.定期檢查
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家族史,要定期檢查腎功能。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必須盡早發現問題,才能夠及時治療!
5.維持適量水分攝入
建議每天飲水量以"自身體重乘以30c.c."的做計算,例如60公斤每天需要攝取1800c.c.的水分才夠,咖啡、茶葉、飲料等等不能列入計算!
6.維持適當運動
規律運動可以幫助維持健康的體重,改善血壓,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減少腎臟病的風險。每週進行3-5次運動,大約30分鐘,可以從輕度的運動開始,例如健走、超慢跑等,以微微出汗為原則。


本文轉載自《馬光醫療網》,原文為:逆轉腎!中醫依證型治療慢性腎病有一套
【橘世代課程平台】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過好生命第二階段,量身打造一系列專業課程!
立即了解》請點我
加入橘世代LINE好友,立即掌握橘世代大小事!再即享折扣金50元!
領取折扣》請點我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