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後水氣增!中醫授「5穴道按摩+2湯品」去除濕氣避免水腫
穀雨 ,是二十四節氣 之一,每年的農曆三月中,即陽曆4月19—21日,斗指辰,太陽到達黃經30度時。此節氣時天氣溫和,雨水明顯增多,對穀類作物的生長發育幫助很大。據《淮南子·本經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民間對此的解釋是倉頡造字不要上天的獎勵,只求老天讓人民五穀豐登,故天雨穀粒,給人間下了一場穀子雨。這一天就叫作穀雨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穀於水也。雨讀作去聲,如雨我公田之雨。蓋穀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唯一將物候、時令與稼穡農事緊密對應的一個節氣。「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已結束,極利於農作物中穀類作物的生長。
節氣養生要點
時序進入「穀雨」,氣溫更暖和,雨量漸漸增多,是非常適合穀類植物生長的時節,台灣的稻田約在此時結出幼穗,人們常說這個時節是「雨生百穀,夏將至」。但由於穀雨時節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變大,在潮濕的環境下,濕邪更易侵入人體,那麽中醫認爲穀雨時節應該怎樣預防疾病?有哪些膳食可以幫助我們調養身體呢?
穀雨節氣著重在肝與脾的調養
一、肝:
春季肝氣本來就相對其他季節來得旺盛,若在這時期感到口乾、口苦、眼出血,易怒或是睡眠不穩,很可能就是肝氣不舒所導致的症狀。此時應當保持平穩的心情,把握好天氣出外踏青健行,或是在室內從事適當的有氧運動,透過活動肢體不僅能夠紓壓也可疏肝理氣。同時,減少熬夜以提升肝的修復能力,有了充沛的睡眠,才能提升正氣去對抗外界邪氣。飲食方面則是要避開吃辛辣及過酸的食物,以免會使肝木更旺。
二、脾:
春季肝木過旺容易剋脾土,在此節氣中過食生冷食物,脾胃功能就會更加下降,出現消化方面的症狀,像是脹氣、打嗝、食慾低下及排便不成形等症狀。同時,穀雨後降雨量開始增多,外界濕氣加重,過多的溼氣堆積在身體,人體就會容易覺得疲累、頭暈頭重、噁心想吐、全身痠痛或水腫。在這節氣中的飲食要避開生冷寒涼的食物與甜食,並且記得打開除濕機減少外濕對身體造成影響。
節氣調養食療 :紅豆 薏仁湯與四神湯
1.紅豆薏仁湯
•紅豆:味甘酸、性平
保健功效:
1.含有皂鹼,有健胃、生津、益氣、消腫及解毒等功能。
2.纖維質含量豐富,有效刺激腸胃蠕動、利尿、增進排便順暢的效果。
3.可幫助排除體內水分作用,改善浮腫,適合濕性體質的人。
•薏仁:味甘、性平
保健功效:
1.含有一種薏苡素,可清熱排毒,加速人體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
2.代謝水分濕氣、美白、潤澤肌膚、健脾補肺、清熱、利濕、。
3.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排除體內廢物。
2.四神湯
四神湯顧名思義是由四味藥材所組成---山藥、茯苓、芡實、蓮子。此四種藥材溫和,皆有平補脾胃的功能。
•山藥:古名薯蕷,味甘,性平;有補脾養胃的功用
•茯苓:味甘、淡,性平;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安神、小便、消水腫的功效
•芡實:味甘、澀,性平;治療遺尿頻尿、夢遺滑精、泄瀉帶下
•蓮子:味甘、澀,性平;有補脾澀腸之功
編輯推薦》節氣「穀雨」到!台灣版母親節必吃豬腳麵線 謝沅瑾曝5生肖貴人來了 :https://reurl.cc/z18qdp
5穴位保健助節氣調養
1.內關穴
屬手厥陰心包經,按摩內關穴有助消除脹氣、和胃止嘔,也有調節自律神經的作用,幫助入眠、舒緩壓力。
•位置:手心向上,從手腕橫紋條的中心點,往手肘的方向約3橫指處。
•按摩方式:用大拇指按壓的方式來進行按摩,每次5秒鐘,左右手各5分鐘,可早晚進行一次。
2.陰陵泉穴
屬足太陰脾經,有消除脾濕、健脾理氣的功用,也可以緩解腹脹、水腫、腹瀉等症狀。
•位置:小腿肚近大腿交界處側邊,往前約一指寬凹陷處。
•按摩方式:用拇指指端按壓,先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再點按半分鐘,力度適中有感覺到酸脹即可,每天按揉10分鐘。
3.地機穴
屬足太陰脾經,按摩此穴位可暢通脾經的氣血,改善腹脹、腹痛等脾胃疾病。
•位置:在陰陵泉穴位置與內踝尖連線上。以側坐或仰臥姿勢,從陰陵泉穴往下4橫指,在脛骨內側緣處。
•按摩方式:用食指指腹點按地機穴周圍,力度適中有感覺到酸脹感即可,每次1 –3分鐘,可早晚進行一次。
4.太衝穴
屬足厥陰肝經穴,按摩可調理肝血、補氣,還有助減壓、安神的功效。
•位置:在腳背的最高點,腳拇趾與腳食趾指縫交界點,往上2橫指(食指跟中指)處。
•按摩方式:用大拇指揉按,力度適中即可,每次按摩4–5分鐘。
5.行間穴
屬足厥陰肝經穴,也是肝經的第一個穴位,按摩這個穴位能幫助打通肝經,有疏肝理氣、清肝瀉火的功效。
•位置:在腳背大腳趾和第二趾之間邊緣的凹陷處。
•按摩方式:用大拇指揉按,力度適中即可,每次按摩4–5分鐘。
穀雨,延續清明的狀態,天氣容易陰晴不定,更加潮濕的空氣也讓人體健康容易受影響。因為環境濕氣變重的關係,身體也容易受到濕邪入侵,讓脾胃的抵抗力降低,脹氣、食慾不佳等消化道問題也容易出現。此時應以「袪濕健脾」為原則飲食,透過排濕氣食物,將身體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外,避免水腫、濕疹、大便濕軟、精神易倦沈重等問題,脾胃強健後,免疫力自然提升!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
2.行政院農委會官方網站
3.《百家講壇》 中醫話節氣 6 穀雨
4.醫砭 經穴庫
5.台中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科官方網站
│更多精選推薦↓↓↓
【橘世代課程】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https://bit.ly/44stv2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