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高血壓 日」,據統計台灣有三成民眾患有高血壓,深陷引發多種併發症的風險。台北慈濟醫院科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劉冠良表示,近年臨床發展出「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可透過破壞交感神經活性,進而控制血壓;他呼籲,若有高血壓必須及早控制,才能避免全身性疾病。
58歲的李先生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第四期腎臟病已十多年,雖節制飲食、按時服藥,但血壓依舊高達150/98 mmHg。劉冠良考量腎臟病不宜服過多藥物,替病患施行「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術後一個月,血壓已能降至135/85 mmHg,用藥也減少,三個月來血壓也都正常。
劉冠良說明,血壓是心臟打出血液時在動脈管壁內產生的壓力,受血管壁彈性影響,也與年紀、肥胖、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正常的血壓為120/80mmHg以下,超過就屬於高血壓。
劉冠良表示,台灣約有三成民眾患有高血壓,但多數患者在罹患初期沒有症狀,所以不以為意,直到出現腦中風、腎臟病變、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時才會意識到嚴重性。
劉冠良指出,高血壓成因繁多,其中一項是交感神經活性過強,導致心跳加速、血壓上升,近年臨床發展出「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將導管由鼠蹊部伸入體內,送到腎臟血管,對附近的交感神經釋放能量,破壞交感神經活性,進而控制血壓。
劉冠良表示,因是微創方式,術後復原快,休息一個晚上便能出院,研究顯示無重大副作用,而且降壓效果可以持續好幾年。他提醒,若服用三種以上血壓藥仍無法控制血壓者,可考慮該手術,手術效果因人而異,雖有機會減藥,但術後仍要透過藥物、飲食、定期量血壓來控制。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劉冠良提醒,高血壓控制不良會導致心、腦、腎等全身性疾病,所以控制非常重要,唯有及早控制,才能減少多種併發症發生。
│更多精選推薦↓↓↓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