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難纏病症找不到治療原因?中醫調理「身體平衡」解決長新冠、亞健康問題!

常常覺得不舒服,做檢查報告卻很正常,這在坊間經常稱為「亞健康」,這是一種「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 圖/freepik
常常覺得不舒服,做檢查報告卻很正常,這在坊間經常稱為「亞健康」,這是一種「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 圖/freepik

在診間常常聽到:「醫生啊!我常常覺得不舒服,都去大醫院做過檢查,報告都很正常。」類似的問題,在坊間經常稱為「亞健康」,這是一種「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在臨床上還不能被叫做「生病」。雖然這個名詞尚有爭議,但卻很常遇到諸如此類的問題,明明有症狀但儀器卻檢測不出來。即便不談亞健康,至今許多慢性病 症,以目前科技尚未釐清全貌,也無法根絕,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長新冠 等等,都是如此。

然而,莫名難纏的病症正是中醫 的強項,因為中醫是以另一個醫學角度去切入,用「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八綱去辨證,了解體質差異後,調節五臟六腑的氣血盛衰,達到體內的陰陽平衡。

以揮之不去的新冠後遺症為例,中醫如何處理

長新冠,又稱新冠後遺症,其發病機制仍不清楚,目前僅以症狀緩解處理。根據《自然》期刊於2021年11月的報導,兩種可能的解釋是:

(1) 新冠病毒在急性感染之後,繼續「潛伏」在人體各種組織中,如腸道、肝臟、大腦等,持續傷害人體;
(2)初始感染時所誘發的「廣泛性免疫反應」,會觸發針對人體組織的抗體和其他免疫反應,這些反應即便病毒被清除之後仍會引起併發症。

在中醫的角度,長新冠屬於溫病後期的正氣虛弱且餘邪殘留。白話來講,大病一場之後,體力耗盡,但身上還有殘餘的病後代謝廢物(或是病毒還潛伏在體內)尚未處理完畢,所以才會覺得身體疲憊,又有一堆後遺症要面對,這與《自然》期刊的假說不謀而合。對中醫而言,在溫病恢復期重視養陰,並建議依個人症狀表現與體質去做調理,將餘邪清除,適度的扶養正氣,配合生活調養,不宜過勞。

面對長新冠的平時自我保健

圖/馬光醫療網
圖/馬光醫療網

1. 123經絡鍛煉法

「1」是意守丹田、腹式呼吸,「2」是兩腿下蹲爲主的腿部鍛煉,「3」是合谷、內關、足三里三個穴的按摩。建議每天1~2 次,按照個人體質狀况,以能承受爲宜。以此強身健體,回復正氣。

2. 食療 方面

(1) 病後虛弱:傳統小吃「四神湯」,性味平和,屬於平補健脾益氣,適合病後虛弱,元氣尚未恢復,後新冠恢復期的保健,把脾胃顧好了,營養才能吸收進去,使體內正氣回復,疾病不再復發。

(2) 咽喉不適:「羅漢果」,有潤肺化痰的功效,是喉嚨痛、聲音沙啞及咳嗽的良藥,由於新冠病毒在攻擊上呼吸道之後,易造成氣管敏感,容易因為刺激而誘發咳嗽,可煮「羅漢果水」滋潤喉嚨,有助降低敏感。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達,許多的急重症已一一解決,但無法被現在醫學定義的「亞健康」,抑或是尚無法根絕的慢性病痛,西醫僅能以症狀緩解或延緩病程惡化,作為最高處理原則,這世代已迎來「慢性病時代」,此時的中醫則能為現代醫學注入一股新的能量,如清冠一號的盛行不在話下,以另一種醫學角度切入,為無解且難纏的慢性病、怪病提供了新的解方,開拓了醫學的新時代。

[1] Heidi Ledford. (2021) Do vaccines protect against long COVID? Nature, 599, 546-548. doi: https://doi.org/10.1038/d41586-021-03495-2
[2]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61522413
[3] 林宏任、賴香君、唐萱庭、黃靖雅(2022)。長新冠臨床治療指引。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4] 中央政府援港抗疫中醫專家組(2022)。2019冠狀病毒病康復期中醫康復指導建議(試行版)。中國人民共和國:作者。

圖/馬光醫療網
圖/馬光醫療網

更多新聞報導

慢性病 長新冠 中醫 保健 食療

馬光醫療網

馬光醫療網深耕台灣30餘年,全台共有16家中醫診所。堅持良醫、良藥、良善服務;不僅提供醫療照護,更傳遞真摯與恰到好處的溫暖服務。肩負著守護人們身心健康的重要使命,不只越做越好,而要做到最好!

喉嚨失聲、容易咳嗽怎麼辦?中醫日常潤喉保養三配方,帶你找回年輕嗓音!

減肥免少吃!避開七大地雷食物,瘦下來比想像中簡單

延伸閱讀

普發6000郵局怎麼領?首週單雙號分流,請帶健保卡

糖尿病不控制,易發生牙周病!預防2重點:維持口腔衛生與血糖穩定

【預防肌少症】30秒運動增肌減脂,免器材、在家輕鬆練!

身後事我做主! 藝人陳淑麗淚談老友 薛岳、孫越「人生結業式」圓滿謝幕

相關文章

周潤發自爆患糖尿病!營養師建議控血糖必吃「4類食物」

雨下不停,登革熱易流行!專家提醒年長者常有「2症狀」需注意

不敵肺腺癌…56歲汪建民住院1個月病逝 家人臉書證實

不運動,癌細胞就蠢蠢欲動!每天運動X分鐘預防7種癌症

大腸癌年輕化!38歲女暴瘦10公斤、腹痛掛急診才知罹「轉移性腸癌」

69歲名嘴張友驊跌倒頭部重創 醫提醒旁人協助攙扶別做這1事

熱門文章

2025連假,最多放大到16天!明年請假怎麼請?2025行事曆休假攻略

今年重陽是大日子!逢天赦日、眾神生日「百無禁忌」 錯過再等36年

45歲財務自由、提早退休!他靠7件事做到了

周潤發自爆患糖尿病!營養師建議控血糖必吃「4類食物」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