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農爆發群聚事件,讓不少主婦們憂心,確診者分裝的蔬果 會沾有新冠病毒,以致坊間謠傳吃芒果、香蕉前要先幫水果噴酒精。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北農群聚擴大最怕的應該還是「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不該是「蔬果傳播」,他強調透過物質傳播病毒案例非常少見,加上蔬果都是放在通風且溫度較高的地點販售,病毒即使沾染存活下來的機率極低。
有傳染證據的是「冷鏈食品」
邱政洵表示,疫情於全球爆發至今,唯一有食品傳染證據的就是「冷鏈食品」,去年年中武漢新發地市場內的切割海鮮砧板上,檢驗到新冠病毒,後續也在鮭魚包裝上檢驗到病毒,各國針對來自中國的冷鏈包裝食品,採檢新冠病毒部分呈現陽性。不過實際因為接觸到冷鏈食品而染疫的人,幾乎是沒有的。
依照研究顯示,新冠病毒能在空氣中存活3小時,在沒有生命的材質上也可能存活,在塑膠表面可以存活72小時,但72小時後病毒會大量減少。邱政洵表示,冷鏈食品主要是塑膠包裝,重點是運送過程處於潮濕且極低溫的環境,會讓病毒存活下來的時間比較久,增加冷鏈運送人員接觸後染疫的可能,只是依照國外的經驗,就算真的可以傳播,也只是極少的機率。
溫度高於38℃將失傳染力
台灣感染醫學會出刊的感控雜誌,指出新冠病毒於環境中處於攝氏22到25度、濕度在40到50%間可持續至少5天傳染性,但溫度高於攝氏38度、濕度高於95%將喪失其傳染力。暴露於紫外線輻射和溫度高於攝氏56度,會使病毒失去活性。
部立桃園醫院感染科主任鄭健禹表示,確診者體內病毒濃度到達一定程度時,不管是飛沫或是接觸都可能傳播病毒,不只是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也會造成環境汙染。新冠病毒雖能存在環境中長達5天,但必須天時地利人和,溫度、濕度都維持不變,加上新冠病毒不耐高溫,無需對蔬果可能傳播新冠病毒產生過多的疑慮。
應擔心採購是否人潮擁擠
邱政洵表示,北農處理的蔬果,並非是極低溫冷鏈,且運送的蔬果最後上架處,溫度高也通風,就算蔬果都用塑膠袋裝起來,風險也遠低於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與傳播。呼籲與其擔心蔬果帶有病毒,不如擔心採購時是否人潮擁擠,是否保持社交距離,又或是自身是否有維持手部清潔等。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