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痠痛就貼藥膏?小心反造成肌肉量流失!

長期久坐、飲食不正常易造成肌肉痠痛、心血管疾病等職業傷害,醫師呼籲每半小時要伸展肢體。
 圖/綦守鈺 攝影
長期久坐、飲食不正常易造成肌肉痠痛、心血管疾病等職業傷害,醫師呼籲每半小時要伸展肢體。 圖/綦守鈺 攝影

你常身體痠痛、疲勞,覺得無力?甚至腳步沈重、變慢嗎?

許多人用貼布處理身體痠痛,但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指出,這些人可能面臨「行動力隱形危機」用外在保護產品無法阻止肌肉流失 ,必須考慮是否有肌肉量下降,適時補充蛋白質、鈣質,搭配肌力訓練,提升肌肉量。

陳榮邦說,根據統計,國內有286萬人骨密度過低、81萬人肌肉量過少、353萬人有膝蓋、軟骨等環節不適的情況,這都是都是行動力不良潛藏的危機。

但民眾常出現三大NG行為,第一是使用貼布或護具就想解決問題,陳榮邦說,外在護具無法解決肌肉流失,若是身體長期痠痛、無力,排除其他疾病後,就要考慮可能為肌肉量或骨骼支撐機能降低,可至醫療院所檢測評估是否骨質疏鬆或肌少症。

第二是年過中年,許多民眾常為了「養生 」,反而減少肉類、奶類的攝取,導致鈣質和蛋白質攝取不足。對65歲以上長者來說,鈣質攝取建議量是每日1000至1200毫克、蛋白質為每日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至1.5克。

第三個NG行為,年過中年,許多人擔心運動導致骨頭關節受傷,選擇散步、遛狗,當作是運動。但陳榮邦提醒,散步、騎車等有氧運動提升心肺功能,無法提升肌肉量,必須搭配肌力訓練,才能增加骨頭和肌肉質量承受力。

他建議,日常生活中的提菜爬樓梯、背靠牆深蹲、坐椅子抬腿等,都是不錯的肌力運動,也可利用公園裡的上肢牽引器、扭腰器等器材,訓練肌力。

|精選延伸閱讀↘↘↘

2020的年末寫下最想寄出的那一張卡片,給您最思念、最想感謝、最想道謝的親人或朋友!立即寫下你的思念...

更多新聞報導

保健 楊雅棠 肌肉流失 肩頸痠痛 養生

70歲才開始運動 張淑芬的健身菜單

婚姻危機/別當中年刺蝟,用負面情緒刺傷你愛的人...

延伸閱讀

50歲後想擁有好體力讓生活自由自在 補充足夠營養是關鍵

別把「巴金森」誤認五十肩!巴金森症狀分五期

馬拉松治療師林世奇:慢慢跑才能護膝增肌力

肌少症居家檢測/醫生建議在家可以這麼做

相關文章

80歲嬤牙齒掉光卻感覺牙痛,竟是三叉神經痛作祟!醫:40歲以上要當心

「塑膠微粒」在身邊!從喝咖啡到洗衣服都中標,怎麼做才安全?

春天忽冷忽熱,肺部、消化道易生病!中醫大推3招提升免疫力

午睡變健康殺手?研究:超過1小時恐增中風、糖尿病風險!

每4人就有1人骨質疏鬆!醫建議65歲女性做骨鬆篩檢,避免5大恐怖後果

提早預防流感,降低9成傳播率!醫授辦公室防流感必備10招

熱門文章

「10年來冷最久冬天」隱藏吃電怪獸,耗電不輸冰箱!台電教6招省錢

新北市民專屬!最低6千入住新房,2025社會住宅申請條件公開

提早預防流感,降低9成傳播率!醫授辦公室防流感必備10招

住院請看護「5醫院」免費!2025「住院整合照護服務」申請方式、價格 懶人包一次看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