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看起來健康卻常喊累 治療師:增肌能改善

台灣老年人肌肉量普遍不足,若運動量缺乏更可能有肌少症問題。 圖/123RF
台灣老年人肌肉量普遍不足,若運動量缺乏更可能有肌少症問題。 圖/123RF

50歲吳小姐體態勻稱,但常被朋友念,「妳看起來健健康康的,怎麼那麼容易累?」長時間久坐、出國旅行,只要時間長她就受不了,老公也說她體力太差,到醫院檢測,體脂肪26%,肌肉量在90%以下,經1年運動訓練,終於找回體力與精神。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物理治療師賴庭筠說,體態勻稱或看起來健康的民眾,不一定有肌力。近幾年,肌少症 受到重視,但民眾對肌力認知有限,常會有民眾認為有運動就等於增加肌力,這是最常見的錯誤觀念。

賴庭筠說,增肌 最好的方法是負重訓練,也就是俗稱的重訓,有人會說,長期做有氧運動,肌肉量一直有增加。對完全沒有肌肉量的民眾而言,基本的有氧運動,像是跑步、跳舞、游泳等,有助增加肌肉,但原本就有一定肌肉量,僅做有氧運動,對增肌並沒有效果。

賴庭筠說,重訓並非一定要練成「筋肉人」,而是要讓肌肉量達標準值,以一般常見的測量肌肉量儀器inbody,標準肌肉量應該在90%,低於90%就屬於肌少,當肌肉量達標後,後續必須維持運動習慣 ,才能避免年老後出現肌少症。

近年,除了倡議增肌,也提倡身心靈平衡,賴庭筠說,運動不只動一動流汗就好,更希望能「有腦」地運動,如球類運動、脊椎螺旋運動、太極導引等,都需要在過程中動腦,增加身心靈平衡,除了可獲得到運動量,也能增加對腦部的刺激。

他也提醒,運動必須持之以恆,維持健康是長久戰,特別近年健身運動興起,當運動習慣已經培養3個月或是更久,突然改變習慣,回到過去不運動的狀態,肌肉量消逝速度及脂肪上升速度皆增加 ,比沒運動前更嚴重。

不過,別把運動想成是困難又每天做的事,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年長者每周進行兩次或以上的全身大肌肉群訓練,建議間隔48小時;每周150分鐘中強程度或75分鐘高強度的有氧運動;並加強「平衡」的能力,就能提升肌肉量,還可以減少罹患心臟疾病、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所帶來的死亡風險。

更多新聞報導

保健 陳雨鑫 增肌 肌少症 運動習慣

必讀!橘世代登山準備4招

年老色衰後不敢再奢望愛情?想要愛,80歲也不算晚!

相關文章

你肚子藏十幾公斤便便?排空宿便才能排毒變瘦?腸胃科醫師揭露真相

螞蟻人有救了!醫分享「4種天然糖」降低腸躁症、敗血症風險!

我沒抽菸,為何得肺癌?胸腔名醫驚曝:2飲食習慣=癌細胞溫床

熱到快曬乾!節氣大暑一到腸胃出狀況、元氣大傷怎麼辦?中醫授保養祕訣

私密處有異物感…竟是子宮掉下來!4種熟齡女性當心「子宮脫垂」

睡超過O小時,失智風險狂飆!醫:大腦「3功能」恐加速退化

熱門文章

小資教師夫妻省錢20年買房,退休後竟月入10萬!專家:3關鍵打造自由人生

家庭主婦金頭腦!用老公薪水滾出破億身家:「3投資觀念」幫大忙

長照3.0明年上路!9月新增「4項服務」:外籍看護、交通接送...一次看

節電也能賺錢!台電2025節能補助,租屋族適用、最高折百元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