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高雄六龜│跟著19世紀蘇格蘭攝影師,踏上百年山徑追尋枋寮秘境古道!

古道前半段沿著寬闊平坦的溪谷上溯,秋季水淺及踝。 攝影/Carter
古道前半段沿著寬闊平坦的溪谷上溯,秋季水淺及踝。 攝影/Carter

從杉林區的枋寮溪谷經后山南稜到六龜 里(今六龜),在日治時期臺灣堡圖中,曾記載這條連接楠梓仙溪和荖濃溪 兩端的小路,過去,大武壠族往來兩地交易,漢人經此翻山越嶺前往臺南,1871年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的南臺灣行旅,也為此段古道留下珍貴的影像紀錄。古道因公路開發而逐漸被遺忘,透過步行探秘,爬梳荒煙蔓草間的人文遺跡、拜訪見證六龜繁華的池田屋和洪稛源商號,同時也感受秋高氣爽的南部里山之美。

踏上百年山徑,打卡約翰湯姆生 的足跡

早期高雄 杉林區木業興盛,伐木鋸板工寮聚集溪畔逐成聚落,閩南語稱為「板寮」(讀音邦寮),意指木頭的工寮,演變成現今地名「枋寮」。枋寮的金興社區已有四百年歷史,大武壠族世代聚居於此,六龜隧道尚未開通之前(1937年之前)是往來臺南與六龜的必經之處,現在則是重見天日的「杉林-六龜古道山徑」起點。

與大武壠族人楊永坤(坤哥)約在金興社區伍龍廟會合,簡單的入山祈福儀式後,從金興吊橋下切進枋寮溪底,入秋的南臺灣已進入乾季,溪谷平坦寬闊,陽光仍有些炙熱,清淺溪水流過腳踝,帶來沁涼的療癒感。坤哥告訴我們,河谷原本深達7米,處處大石與深潭,即使冬季枯水期也不會乾涸,山壁上有人工架設的水圳,當時這段山徑即沿著水圳修築,八八風災後泥砂淤積,改變河谷地貌,現在才能輕易地溯溪而上。

百年古道從枋寮金興社區的伍龍廟出發,別錯過欣賞廟內潘麗水大師珍貴的門神畫作。 攝...
百年古道從枋寮金興社區的伍龍廟出發,別錯過欣賞廟內潘麗水大師珍貴的門神畫作。 攝影/Carter

從金興吊橋遠眺,沿途風景盡收眼底。 攝影/Carter
從金興吊橋遠眺,沿途風景盡收眼底。 攝影/Carter

古道記錄山區族群關係與經濟活動的脈絡,日治時期大武壠族人用木耳和山羌、山羊的毛皮與漢人交換生活所需,沿海地區的人則帶來魚貨交換苧麻,當時山徑上的「販仔間」是廉價旅社,也是物產交換中心,六龜、旗山、內門和臺南一帶的商人常相約在此。

民國50到70年代,溪谷兩側山坡皆種滿樹薯,枋寮人因這項經濟作物而富裕,坤哥說:「聯外道路民國63年才完成,以前去六龜看電影,都扛著腳踏車走這條路,那時腳踏車跟保時捷一樣,我們村裡因為種樹薯所以買得起。」平凡的山野溪谷,加入坤哥的年少回憶,變成栩栩如生的日常剪影。後來人力成本提高,本地樹薯價格比不過泰國低價進口,作物被芒果樹和龍眼樹取代,只是龍眼總未能等到採收就被野生獼猴搜刮一空,居民們逐漸放棄作物,把溪谷山林還給自然,沒有經濟活動的山徑也逐漸消失在人們的生活裡。

坤哥站在荖藤溪和粗坑溪匯流處,重現約翰・湯姆生的影像畫面《與我們的武裝嚮導丁才在...
坤哥站在荖藤溪和粗坑溪匯流處,重現約翰・湯姆生的影像畫面《與我們的武裝嚮導丁才在枋寮附近的小溪》。 左圖:攝影/Carter、右圖:攝影/Cindy Lee 翻拍自游永福《尋找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

繼續前行,不久後來到荖藤溪和粗坑溪交會處,美濃愛鄉協進會李永龍老師拿出約翰・湯姆生的照片比對,黑白影像中,大武壠族武裝嚮導手拿火繩槍、腰上佩刀,顯示出湯姆生一行人從甲仙、荖濃、六龜里返回枋寮的路程危機四伏,坤哥指著前方山稜線說:「那邊叫做『護埕仔嶺』,護埕就是臺語的『門檻』,聽阿公說,以前原住民如果要來出草,這裏就是哨口。」親臨歷史現場,不自覺也感染些許緊張氣氛。

大武壠族的坤哥是植物達人,他正在示範如何將姑婆芋的根搗爛,敷在被虎頭蜂螫到的部位...
大武壠族的坤哥是植物達人,他正在示範如何將姑婆芋的根搗爛,敷在被虎頭蜂螫到的部位,可減緩疼痛、消除紅腫。 攝影/Carter

一路上,坤哥隨手採摘植物說明功效,羅氏鹽膚木是以前大武壠族鹽分的來源,咀嚼酸藤的葉子可以解渴,蒲姜的葉子搓揉後放在鞋內除臭,閉鞘薑的莖富含水分,爬山缺水時靠它救命⋯⋯植物與生活緊密相依,正是原民的生活智慧。

古道的前段涉水上溯,後段接上山徑,經過電塔後一路上坡,沿途可看到日治時期推動撫墾政策,為通報監控而架設的舊木電桿和礙子,樹林間留下刨木薯籤的舊機器,稜線高點則有一個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設立的基石,相當罕見。接著下行至舊稱「石埕」的后山駁坎平臺,石砌駁坎為清朝的原、漢交界處,而古道結束前遇見的筍灶與筍塹的遺構,則是近代採筍的痕跡。

古道中段有個適合戲水的小瀑布,經過瀑布後即將離開水路,轉往山徑。 攝影/Cart...
古道中段有個適合戲水的小瀑布,經過瀑布後即將離開水路,轉往山徑。 攝影/Carter

全程約7公里的山徑如同南臺灣的掌紋,讓我們窺見淺山地區的常民生活,梳理六龜山林的產業脈絡與族群互動,將百年歲月濃縮在短短5個多小時的行程中,收穫豐富。

六龜歷史場域再現

追隨日治時期住在枋寮大武壠族人的腳步,在神農宮離開山徑,進入繁榮六龜里。當時,六龜里是伐木、採樟重鎮,設有發電所和行政中心,日人、閩南、客家、原住民族群往來交易熱絡,走進位於老街三角窗黃金位置的「洪稛源商號」,彷彿還能看見人聲鼎沸的物產交易盛況。

「洪稛源商號」為日治時期的原、漢物產交易所,臨街主屋為紅磚屋,後側的土埆磚屋則提...
「洪稛源商號」為日治時期的原、漢物產交易所,臨街主屋為紅磚屋,後側的土埆磚屋則提供原住民來交易物品時的住宿場所。 攝影/Carter

商號內部保有原屋格局,日式床組、梳妝台、商櫃等傢俱皆由檜木製作。 攝影/Cart...
商號內部保有原屋格局,日式床組、梳妝台、商櫃等傢俱皆由檜木製作。 攝影/Carter

「洪稛源商號」六龜支店是洪見濤於1914年開設,原本居住在旗山的他到六龜任職警察,時常受託將原住民的作物或獵物帶下山交易,憑藉著與原住民的良好關係,以及在旗山開設洋雜貨及蕃產交換商號的經驗,於六龜住家開設商號支店,經營雜貨、菸酒買賣、以及原漢山地物產交易中心。古厝為當時少見的磚造建築,亭仔腳串連外緣,歷經一年的整理,修舊如舊,讓這棟住商混合的L型街屋風華再現,室內仍保留六龜首富的日式床組、梳妝台、商櫃等物件,滿盈室內的檜木香氣似乎凝結了時間。

六龜池田屋復舊如舊,同時保留日式旅社格局和高雄客運的候車亭。 攝影/Carter
六龜池田屋復舊如舊,同時保留日式旅社格局和高雄客運的候車亭。 攝影/Carter

商號對街「池田屋」是另一個與樟腦產業發展及六龜警備線設置相關的重要歷史場域。1929年池田兵太郎開設池田屋旅舍,作為接待外來日人、軍隊駐防或供作日警宿舍使用。直至民國42年由高雄客運承租,民國50年承購設站,正式成為六龜區對外門戶,經高市府推動的「六龜之心」山城再造計畫整修復原,保留日式旅社建築格局和編竹夾泥牆,也留下高雄客運候車亭的樣貌,讓不同年代的生活重疊交錯。

跟著約翰・湯姆生的黑白影像走過1871年的西子灣、枋寮、荖濃溪和六龜白雲仙谷,同...
跟著約翰・湯姆生的黑白影像走過1871年的西子灣、枋寮、荖濃溪和六龜白雲仙谷,同步對比甲仙文史工作者游永福拍攝的彩色照片。 攝影/Carter

走過山林古道與六龜里的曾經風華,意猶未盡地再轉往旗山,繼續追蹤在高雄旗糖農創園區展出的「1871臺灣印象—約翰·湯姆生影像中的山、海、人」,黑白光影帶領觀者回到1871年的六龜里和枋寮山區,對比原地重拍的彩色照片,回想適才雙腳走過的軌跡,歷史再也不是看板上的文字,已成為身體記憶的一部分。

Information
➤「杉林-六龜古道山徑」導覽
金興社區發展協會-楊永坤(坤哥)
電話:0932-889588
➤六龜池田屋
時間:每週六、日及國定假日10:00~16:00開放參觀
地址:高雄市六龜區華南街9號
➤洪稛源商號
時間:10月29日14:00~20:00、10月30日10:00~16:00配合活動開放參觀;另11月開放時間,可至六龜區公所官網-最新消息查詢。
地址:高雄市六龜區華南街37-47號
➤1871臺灣印象—約翰·湯姆生影像中的山、海、人
時間:即日起~12月18日,每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園
地址:高雄旗糖農創園區7號倉庫(高雄市旗山區忠孝街33號)
電話:(07)662-6776

本文轉載自《高雄畫刊》,原文為:百年追尋,六龜枋寮秘境古道

更多新聞報導

高雄 六龜 攝影師 約翰湯姆生 荖濃溪

熊好券2.0來了!三種登記方式,詳解圖文教學一次看!

【2022日月潭花火節煙火】三場次盛大登場!施放時間、地點、日期一次掌握

延伸閱讀

首度對外開放!高雄「山海商號」開箱90年老街屋

不用怕人擠人!推薦/5條冷門卻超級美的「新北登山步道」

基隆暖暖「環山步道」正式啟用!4大亮點全家大小一同享受暖東峽谷之美!

宜蘭|跑馬古道、實驗林場...14條一日登山步道推薦整理!

相關文章

全台8座必訪燈塔攻略!交通方式、周邊景點一次掌握

秋冬陽明山賞花正是時候!四種花爭豔誰最美?看點全掌握

5千年前的高雄人如何生活?走進鳳鼻頭考古教育館探秘

嘉義東石一日遊攻略!現撈烤蚵必吃,賞鳥、手作一夜干輕旅行這樣玩

年底跨年去哪旅遊最划算?台灣僅台東上榜 第一名是泰國這城市

日本河口湖住宿推薦!盤點6家人氣旅館泡溫泉、遠眺富士山美景一次滿足

熱門文章

半夜腳抽筋太痛苦!50%成人有這問題,補充1營養素就改善

「生病回台爽用健保」以後行不通了!他怒批:遲來的正義

65歲退休可領多少退休金?最多3筆錢入帳!退休金試算公開

癌症4度進攻全被擋下!72歲董座:罹癌不可怕,最怕這1事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