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看見極光 就能獲得幸福?」這個浪漫傳說讓無數旅人嚮往。如果你也想親眼見證極光奇景,該去哪裡最容易看到?如何規劃行程與交通 路線?這篇攻略帶你一探究竟!
在哪裡能看見極光?
美國阿拉斯加州—費爾班克斯(Fairbanks, United States)
費爾班克斯,北美洲最接近北極圈的主要城市之一。
一年中,約243個夜晚能看見極光,是全球知名的極光地點。
這裡光害少,四周被阿拉斯加荒野環繞,極光經常呈現綠色、紅色。
城市周邊的Murphy Dome、Aurora Viewing Area也適合看極光。
極光最佳觀賞季節
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的極光觀賞季節,是每年8月下旬~隔年4月中旬。
極光高峰期是每年10~隔年3月,經常在晚上10~凌晨3點出現。
特色活動
•極地溫泉:Chena Hot Springs Resort 是熱門選擇,一邊泡溫泉,一邊仰望極光舞動。
•狗拉雪橇(Dog Sledding):乘坐哈士奇犬駕駛的雪橇,穿越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荒野,推薦 Trail Breaker Kennel。
•Aurora Ice Museum:全年開放的冰雕博物館,有冰雕藝術、特色冰吧,招牌飲品是 Appletini。
•Large Animal Research Station:提供北極圈動物的導覽,像馴鹿、麝牛等。
交通資訊
從台灣出發,經過西雅圖國際機場(SEA)轉機,飛往費爾班克斯國際機場(FAI)。
全程飛行時間約20~30小時,具體時間取決於轉機的安排。
到達費爾班克斯後,能租車自駕。但冬天道路可能結冰,建議租用四輪驅動的車輛。
不熟悉駕駛的人,能搭乘市區的極光觀賞巴士(Aurora Viewing Tours)。
瑞典—阿比斯庫(Abisko, Sweden)
瑞典阿比斯庫小鎮,這裡的氣候乾燥、雲層稀少、光害少。
根據統計,在這裡停留3個晚上,有2個晚上能看見極光,成功機率很高。
Abisko和其它北歐地區相比,旅遊成本較低、人潮較少,適合希望遠離喧囂、靜靜欣賞極光的人。

極光最佳觀賞季節
瑞典阿比斯庫的極光觀賞季節,是每年11~隔年4月,極光高峰期是2~3月。
如果想去Abisko追極光,歡迎參考行程—瑞典夢幻極光之旅9日,安排12月底、2月中出發。
特色活動
•攀冰:在專業教練指導下,使用冰斧、冰爪,挑戰攀登冰牆。
•托訥湖(Torneträsk):北歐第六大湖,適合冰上釣魚,有鱒魚、北極紅點鮭等。
•冬季篝火:夜晚在 Abisko 湖邊篝火旁,品償瑞典熱紅酒(glögg)。
•Fika 文化體驗:在當地咖啡店品嚐咖啡,體驗瑞典的悠閒文化。
•Björkliden:適合各個玩家的滑雪體驗。
•Kungsleden:適合健行,沿途欣賞冰川、U 型谷等。
•Aurora Sky Station:搭乘纜車約 25 分鐘,山上有咖啡廳、紀念品商店。
•STF Abisko Turiststation:阿比斯庫國家公園的官方旅遊中心,提供住宿、極光觀賞室。白天參加健行,近距離接觸馴鹿、山野兔等。

交通資訊
從台灣出發,飛往瑞典斯德哥爾摩阿蘭達機場(ARN),常見轉機點有杜拜、伊斯坦堡、法蘭克福等。
接著,從阿蘭達機場搭乘北歐航空(SAS),抵達基律納機場(KRN)。
最後,從基律納機場坐 Visit Abisko 接駁巴士,直達Abisko,車程約1小時。
如果不打算到基律納機場或坐接駁巴士,建議搭瑞典國鐵(SJ)。
從Arlanda Central或Arlanda Norra出發,車程約15~18小時。
火車直達Abisko,沿途欣賞北極圈的雪景,彌補長途車程的單調感。

瑞典—基律納(Kiruna, Sweden)
基律納在瑞典最北端,是拉普蘭地區最大的城市。
這裡的氣候乾燥、降水量少,是全球知名的極光地點。
距離基律納約20分鐘車程,居民約500人的小鎮 — 約克蘇特(Jukkasjärvi)。
擁有冰雪建築、樹屋酒店等特色住宿,也適合欣賞極光。
極光最佳觀賞季節
瑞典基律納的極光觀賞季節,是每年9~隔年3月。
其中,12~1月是永夜,白天幾乎沒太陽,是欣賞極光的最佳月份。
特色活動
•Kiruna Mine:參加導覽活動,了解超過100年歷史的地下礦場。
•基律納教堂(Kiruna Pastorat):20世紀的木造教堂,融合現代和傳統的建築風格,是基律納的地標之一。
•凱布訥山(Kebnekaise):瑞典最高峰,海拔2,106公尺,適合徒步旅行。
•冰旅館(ICEHOTEL):約克蘇特的冰旅館,由冰雪建造,能在冰雕房間過夜,欣賞冰雕藝術。
•樹屋酒店(Treehotel):樹屋設計巧妙,外觀充滿現代感,內部舒適溫馨。

交通資訊
從台灣出發,飛往瑞典斯德哥爾摩阿蘭達機場(ARN),常見轉機點有杜拜、伊斯坦堡、法蘭克福等。
接著,搭乘挪威穿梭航空(Norwegian),最終抵達基律納機場(KRN)。
挪威—特羅姆瑟(Tromsø, Norway)
特羅姆瑟在挪威北部,是北極圈內的第三大城市。
擁有壯麗的自然景觀、豐富的文化底蘊,被稱為「北方巴黎」。
極光最佳觀賞季節
挪威特羅姆瑟的極光觀賞季節,是每年9月底~隔年3月。
極光高峰期是每年9月、10月、3月,最佳觀賞時間是下午6點~凌晨1點。
極光和天氣密切相關,建議出發前,查看挪威的天氣預報 — Yr.no。
特色活動
•觀鯨體驗:乘船穿越北極峽灣,目睹巨大的座頭鯨。
•薩米文化體驗:參加馴鹿拉雪橇,或圍坐在營火旁,聆聽薩米族人的傳說。
•特羅姆瑟國際電影節:每年一月舉辦的電影節,是挪威最重要的電影節。觀眾在冰天雪地中看電影,體驗獨特的藝術氛圍。
•Arctic Cathedral:北極大教堂,以獨特的三角形設計、彩繪玻璃聞名。
•Lyngen Alps:距離市區約2小時車程,周圍群山環繞,景色迷人。
•Sauna Pust Tromsø:在熱氣騰騰的桑拿中,享受極地體驗。
交通資訊
從台灣出發,飛往挪威奧斯陸加勒穆恩機場(OSL)。
常見轉機點有阿姆斯特丹、慕尼黑、法蘭克福等歐洲主要城市。
接著,從奧斯陸搭乘北歐航空(SAS),最終抵達特羅姆瑟機場(TOS)。
編輯推薦》出國、回國免排隊!護照「自動通關」12秒搞定 申請方式、注意事項一次看:https://reurl.cc/La0Kn4
冰島—雷克雅維克(Reykjavik, Iceland)
冰島是北歐唯一全境在極光圈內的國家。
從活火山到龐大的冰川、溫泉、瀑布、黑沙灘,處處都是令人屏息的奇景。
首都雷克雅維克,不只是文化、經濟、旅遊的中心,更以極光聞名。
極光最佳觀賞季節
冰島的極光最佳觀賞季節,是每年10~隔年3月。
極光高峰期是每年11~2月,是全球知名的極光地點。
極光和天氣密切相關,建議出發前,查看冰島雷克雅維克的天氣預報 — Vedur.is。
特色活動
•藍色冰洞(Blue Ice Cave):冰川融水形成,洞內的藍色光澤,像魔幻仙境。
•藍湖溫泉(Blue Lagoon):火山和地熱的結晶。浸泡在乳白色的溫泉水,搭配火山泥面膜,能舒緩疲勞。
•黃金圈之旅:冰島旅遊的必訪路線,涵蓋辛格韋德利國家公園、史托克間歇噴泉(Strokkur Geyser)、黃金瀑布(Gullfoss)。
•格羅塔燈塔(Grótta Island Lighthouse):雷克雅維克郊區,海岸風光迷人。
•瓦特納冰原(Vatnajökull):歐洲體積最大的冰川,占冰島總面積8%,擁有冰洞、冰川。
•索爾黑馬冰川(Solheimajokull):適合冰川健行,欣賞冰川裂縫、天然冰洞。
•斯卡夫塔山冰川(Skaftafells Glacier):在瓦特納冰川國家公園,適合健行。
交通資訊
從台灣出發,搭乘中華航空、荷蘭皇家航空等,飛往冰島凱夫拉維克國際機場(KEF)。
常見轉機點有倫敦、法蘭克福、阿姆斯特丹等歐洲主要城市。
抵達凱夫拉維克國際機場後,離市區有一段距離。
建議租車自駕、搭乘機場巴士(Grayline 或 Fly Bus),方便探索冰島的自然美景。
芬蘭—拉普蘭區(Lapland, Finland)
拉普蘭區在芬蘭北部,是全球知名的極光地點,也是聖誕老人的故鄉。
在首都羅瓦涅米(Rovaniemi),能參觀聖誕老人的村莊,探索芬蘭的古老文化。
偏遠的穆奧尼奧(Muonio),吸引喜歡寧靜、自然探險的深度旅行者。
無論是極光、冬季活動、文化歷史,拉普蘭地區能提供豐富的旅遊體驗。
極光最佳觀賞季節
芬蘭拉普蘭區的極光觀賞季節,是每年9~隔年3月。
其中,12月底~隔年3月中旬,極光出現的機率較高。
特色活動
•冰上釣魚:在湖泊的厚冰上鑽孔、架設釣竿,享受冰釣樂趣。
•冰浮體驗:穿上救生衣,漂浮在冰凍的湖面上,仰望北極天空。
•馴鹿雪橇:乘坐馴鹿拉動的雪橇,穿越白雪皚皚的森林。
•Kakslauttanen:熱門住宿地點,住在極光玻璃屋,從透明天窗看極光。
•Levi Ski Resort:芬蘭最大的滑雪場之一,有各種難度的滑雪道。
•Santa Claus Village:羅瓦涅米的聖誕老人村,和聖誕老人合照、購買紀念品。
•烏爾霍凱科寧國家公園:有多條徒步路線,穿越原始森林、溪流、峽谷。
•科魯奧馬峽谷(Korouoma Canyon):適合徒步,欣賞冰凍瀑布,享受野外篝火野餐的樂趣。
交通資訊
從台灣出發,飛往芬蘭赫爾辛基萬塔機場(HEL),常見轉機點有阿姆斯特丹、伊斯坦堡等。
接著,轉乘國內航班或火車,前往拉普蘭區的主要城市。
以Helsinki到Rovaniemi的路線為例:
•芬蘭航空(Finnair):飛往羅瓦涅米機場(RVN),約1.5小時。
•芬蘭國鐵(VR):沿途欣賞北極圈的雪景,約8~12小時。
加拿大—黃刀鎮(Yellowknife, Canada)
黃刀鎮(耶洛奈夫),在加拿大西北特區,距離北極圈只有400公里。
一年中,約250個夜晚能看見極光,是全球知名的極光地點。
加拿大北部的育空地區(Yukon)、薩克其萬省(Saskatchewan)、新斯科細亞省(Nova Scotia)等,也適合看極光。。
極光最佳觀賞季節
加拿大黃刀鎮的極光觀賞季節,是每年9月~隔年4月。
極光高峰期是每年12~3月,天氣晴朗,黑夜漫長,平均氣溫約-20~-30°C。
特色活動
•冰湖釣魚:鑿開冰洞垂釣,常見魚種有白斑狗魚、湖鱒。
•卡麥隆瀑布(Cameron Falls):夏天瀑布水流湍急,冬天變成冰雕。
•Dettah Ice Road:自駕行駛在冰上公路,連接黃刀鎮和Dettah村。
•Yellowknife Visitor Centre:黃刀鎮遊客中心提供極光資訊、手工藝品等,能領取黃刀鎮紀念徽章、北緯60度證書。
•Prince of Wales Northern Heritage Centre:古蹟博物館,收藏原住民藝術品、自然標本、歷史文物等。
交通資訊
從台灣出發,搭乘長榮航空、中華航空等,直飛加拿大溫哥華國際機場(YVR)。
從溫哥華搭乘西捷航空(Westjet)、加拿大航空(Air Canada)。
最終抵達黃刀機場(YZF),轉機過程約2~6小時。
格陵蘭—康克魯斯瓦格(Kangerlussuaq, Greenland)
康克魯斯瓦格,格陵蘭的主要航空樞紐,最大的商業機場所在地。
一年中,約300多天的晴朗天氣,成為全球知名的極光地點。
極光最佳觀賞季節
格陵蘭康克魯斯瓦格的極光觀賞季節,是每年10~隔年4月。
這期間,夜晚時間長,平均氣溫約-10°C 以下,極光常出現在午夜前後。
特色活動
•當地美食:格陵蘭的海鮮豐富,品嚐海豹肉、比目魚、麋鹿肉等。
•冰蓋健行(Ice Cap Hike):格陵蘭擁有世界第二大冰蓋,參加專業的健行活動,漫步在萬年冰層上,遇見馴鹿、麝牛等野生動物。
•雪地摩托車:在冰雪覆蓋的荒野中,駕駛雪地摩托車,感受大自然的荒蕪。
•Russell Glacier:徒步探索,近距離欣賞冰川的細節,俯瞰廣闊的冰雪世界。
交通資訊
從台灣出發,飛往丹麥哥本哈根凱斯楚普機場(CPH)或冰島雷克雅維克機場(RKV)。
接著,轉乘格陵蘭航空(Air Greenland)、冰島航空(Icelandair)。
最終抵達康克魯斯瓦格機場(SFJ),全程飛行時間約30~40小時。
俄羅斯—摩爾曼斯克(Murmansk, Russia)
摩爾曼斯克,俄羅斯唯一的不凍港,全球最北、最大的城市之一。
這座城市在北極圈內,每年約100天,幾乎整天都是黑夜,非常適合看極光。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和其它地區相比,冬天氣溫溫和,平均溫度約-7~-15°C。
極光最佳觀賞季節
俄羅斯摩爾曼斯克的極光觀賞季節,是每年9~隔年4月。
特別是11月、2月,因為天氣晴朗、極光的觀賞成功率最高。
特色活動
•捷里別爾卡河(Teriberka River):摩爾曼斯克附近的小漁村,擁有迷人的海岸線、歷史建築。
•列寧號核動力破冰船:世界首艘核動力破冰船,蘇聯冷戰時期的重要資產。改建成博物館,能參觀船艙內部。
•Sam Syyt:北極原住民「薩米族村落」,能餵養馴鹿、體驗雪上摩托車等。
•Husky-Park:和友善的哈士奇犬親密互動,參加犬拉雪橇的活動。
交通資訊
從台灣出發,搭乘阿聯酋航空(Emirates),到莫斯科的多莫傑多沃國際機場(DME)或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SVO)。
常見轉機點有杜拜、伊斯坦堡等,全程飛行時間約20~35小時。
抵達莫斯科後,搭乘俄羅斯航空(Aeroflot),最終抵達摩爾曼斯克機場(MMK)。
紐西蘭—斯圖爾特島(Stewart Island, New Zealand)
斯圖爾特島在紐西蘭的最南端,是紐西蘭第三大島。
這座島的位置偏遠,以零光害環境聞名,是欣賞南極光的最佳地點之一。
除了南極光,斯圖爾特島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鳥類棲息地。
漫步在原始森林,目睹紐西蘭特有的奇異鳥、小藍企鵝、未受破壞的海岸線。
極光最佳觀賞季節
紐西蘭斯圖爾特島的極光最佳觀賞季節,是每年6~9月。
這段期間是南半球的冬天,夜晚時間長,天空清澈,非常適合捕捉南極光。
特色活動(斯圖爾特島)
•Oban小鎮探索:斯圖爾特島的主要港口,有特色海鮮餐廳、海濱景觀。
•Rakiura Track:全長約32公里,穿越原始森林、濕地,適合有經驗的人。
•奇異鳥夜間導覽:參加當地導覽團,近距離目睹野生奇異鳥。
特色活動(紐西蘭南島)
•Otago Peninsula: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像黃眼企鵝、信天翁、新西蘭海獅等。
•Skyline Queenstown:搭乘纜車約10分鐘,登上Bob's Peak,俯瞰瓦卡蒂普湖的全景。
•特卡波湖(Lake Tekapo):特卡波湖的暗空保護區,是世界級的觀星勝地。
•福克斯冰川(Fox Glacier):參加直升機冰川健行,俯瞰冰河景觀。
•好牧羊人教堂(The Church of the Good Shepherd):在特卡波湖畔,以石造建築聞名。
•庫克山國家公園(Aoraki/Mount Cook National Park):擁有冰河和雪峰,適合健行、滑雪、冰川探險。
交通資訊
從台灣出發,搭乘紐西蘭航空(Air New Zealand),直飛奧克蘭國際機場(AKL)。
接著,從奧克蘭飛往因弗卡吉爾國際機場(IVC),約2~5小時。
抵達機場後,能搭乘渡輪或小型飛機,前往斯圖爾特島。
•渡輪(RealNZ):從小鎮布拉夫(Bluff)搭乘,約1小時,票價約NZD$125。
•小型飛機(Stewart Island Flights):從因弗卡吉爾國際機場搭乘,約20分鐘,票價約NZD$148。
北極光適合幾月去?
觀賞北極光的最佳季節,是每年9~隔年4月初,最推薦12~2月。
主要出現在北極圈附近的國家,像阿拉斯加、瑞典、挪威、冰島、芬蘭。
秋天(9~11月)
觀賞北極光的起點,平均溫度約0~10°C,天氣舒適,還沒進入嚴寒。
這段期間,湖泊未結冰,能拍到極光倒映在湖面的景象。
冬天(12~2月)
冬天是北極光的高峰期,因為夜晚長,極光出現機率高。
尤其12~1月的極光活動頻繁,能拍到地面積雪和極光的景象。
平均溫度約-10~-30°C,適合耐寒、希望提高極光觀賞率的人。

春夏天(3~8月)
春天是觀賞北極光的尾聲,雖然夜晚變短,但天氣穩定,還是有機會看見極光。
平均溫度約-5~5°C,適合年長者、想避開冬天低溫的人。
夏天的日照時間長,不太可能看見極光。
如果打算夏天旅行,建議將重心放在野外露營、健行或其它白天活動。
南極光適合幾月去?
觀賞南極光的最佳季節,是每年4~隔年9月初,最推薦6~8月。
主要出現在南極圈附近的國家,像紐西蘭、澳洲塔斯馬尼亞、南極洲。
秋天(3~5月)
觀賞南極光的起點。像紐西蘭的光害少,天氣穩定,極光出現機率高。
平均溫度約5~15°C,天氣舒適,適合不想去極寒地帶的人。
冬天(6~8月)
冬天是南極光的高峰期,因為夜晚長,極光活動頻繁。
紐西蘭、澳洲塔斯馬尼亞的平均溫度約0~10°C,南極洲約-20°C以下。
春夏天(9~2月)
春天是觀賞南極光的尾聲,看極光的氣候條件沒有冬天好。
紐西蘭、澳洲塔斯馬尼亞的平均溫度約5~10°C,適合賞花。
南極圈的夏天進入永晝,日照時間長,不太可能看見極光。
追極光穿什麼?
極光服裝(上身)
內層:負責排汗、保暖。
建議選擇羊毛(美麗諾羊毛)、合成纖維的材質,提供良好的排汗效果。
或抗菌功能的貼身發熱衣,但不會太緊繃的款式。
避免棉質衣物,因為棉質不容易排汗,可能會因為流汗而降低體溫。
中層:保暖層,負責鎖住熱量。
以輕便為主,像抓絨、厚羊毛、輕薄羽絨背心、包覆頸部的高領上衣。
外層:防護層,應對寒風、降雪、濕氣。
建議選擇防風、防水、透氣佳的外套,像 Gore-Tex。
多口袋設計能存放小物品,並確認拉鍊和接縫處,是否有防水功能。

極光服裝(下身)
內層:緊身發熱褲。
貼合腿部的發熱褲,能減少冷風吹入,適合長時間步行使用。
建議選擇羊毛、快乾合成纖維的材質,能保持乾爽、溫暖。
中層:隔熱層,提供額外的保暖效果。
建議選擇抓絨材質、鬆緊帶設計的褲款,穿著時比較沒有壓迫感。
外層:防護層,防止寒風或濕氣滲透。
建議選擇加厚款、防風、防水、束口設計的滑雪褲、保暖褲。
毛帽
建議選擇羊毛、抓絨材質、覆蓋耳朵的款式,能維持體溫,防止寒風直吹耳朵。
墨鏡
在雪地中,白雪反射的陽光比平常刺眼,對眼睛造成傷害。
建議選擇防紫外線、偏光功能的墨鏡,避免長時間暴露強光中。
圍巾、圍脖、口罩
欣賞極光時,頸部和臉部容易暴露在冷空氣中。
圍巾、圍脖、口罩能防止冷風直吹皮膚,避免凍傷、乾裂。
建議選擇羊毛材質的圍巾,長圍巾能靈活調整,圍脖更貼合頸部。
搭配冬天專用的厚口罩,對鼻子、嘴唇提供額外保護。

手套
在低溫環境下,雙手容易凍傷,尤其在戶外拍極光。
內層:選擇觸控手套、露指手套,方便用手機、操作相機。
外層:選擇防水、防風材質,最好有「拉緊」設計,防止冷空氣吹入。
不過,內外層手套要保留空間,避免壓迫血液循環,造成手部更冰冷。
襪子
在低溫環境下,襪子能保持腳部乾爽,避免長時間走路而凍傷。
內層:選擇輕薄、吸濕排汗的材質,像 Coolmax。
外層:選擇保暖、抗菌功能的厚襪,像美麗諾羊毛。
不過,襪子層數不能太多,避免壓迫鞋內空間,影響血液循環。
雪靴
建議選擇有防滑設計的鞋底,增加抓地力,避免滑倒,像Vibram。
內層有刷毛、絨毛襯裡,能鎖住熱量,增加舒適度。
外層有防水塗層,避免雪融後滲入雪靴內。
同時,選擇比平常大半號或一號的尺寸,因為穿兩層襪子,需要預留空間。
攝影設備
相機、鏡頭:選擇高 ISO 性能的相機和鏡頭,捕捉壯觀的極光景象。
腳架:選擇穩固、防滑的腳架,在長時間拍攝時,能穩定畫面,避免影像模糊。
快門線或遙控器:遠距離控制快門,減少手持震動。
電池:低溫會加速電量消耗,建議攜帶多顆備用電池、20,000 mAh 行動電源。
手電筒:在黑暗環境下,用手電筒在周圍均勻掃光,增加畫面層次。
防護設備:在低溫環境下,電子產品容易結霜或損壞。建議自備相機防寒套、鏡頭防霧布。
暖暖包
極地氣溫經常在零度以下,暖暖包能維持手部、腳底溫度,避免凍傷。
手機、相機電池容易失效,將暖暖包靠近電子產品,能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一次性暖暖包:方便攜帶,用完即丟。
充電式暖暖包:反覆使用,更環保,但要注意電池類產品不能拖運。
建議選擇大品牌、安全認證的產品,並確認航空公司對暖暖包數量的攜帶規定。
乳液
乾燥的極地環境,容易造成脫皮、龜裂,尤其臉部、手部、唇部。
建議選擇含有乳木果油、玻尿酸等保濕成分的產品,幫助肌膚修復。
保溫瓶
在低溫環境下,一杯熱飲能驅寒、提供精神,是極地旅行的「續航裝備」。
建議選擇保溫12小時以上、不鏽鋼材質的保溫杯,並確認密封度,避免漏水。
盥洗用品
在北歐地區,有些旅館採半自助式,盥洗用品或床單可能需要付費租借。
建議自備盥洗用品(牙刷、牙膏、毛巾、沐浴用品等),並裝在小容量的分裝瓶。
如果不想使用公共床單,能自備輕量化睡袋、速乾布料的床單。
同時,提前確認住宿環境是否有備品,避免額外支出。
泳衣
北歐地區的桑拿文化,是極光之旅不能錯過的一部分。
在芬蘭或冰島,當地人桑拿後,會直接跳入冰湖,享受強烈的溫差刺激。
但是,不是所有場所都能裸體進入,因此需要帶泳衣。
建議選擇速乾、保暖性的防寒泳衣,避免桑拿後覺得濕冷。
網卡
觀看極光的地點經常在偏遠地區,信號較不穩定。
為了避免失聯、上傳旅行照片,建議購買實體SIM卡或eSIM。
依照行程長短、網路習慣來選擇流量,短期旅行建議3~6GB,長期旅行建議30GB以上。
•北歐五國(JOYTEL):14天12~70GB,約 NTD$799起。
•美加地區(SIM 88):3~30天,3GB~50GB 方案,約NTD $377起。
•格陵蘭(MicroEsim):15天6GB,約USD$43.9。
•俄羅斯(WUGE):15天8GB,約 NTD$210。
•紐澳地區(DJB):1~30天吃到飽,約NTD$200起。
如何用手機拍極光?
使用iPhone 13或同等級的智慧型手機,能拍出美麗的極光。
1.使用手機腳架
攜帶一個輕便、穩固的手機腳架,避免手持震動,造成照片模糊。
或選擇有防滑墊的腳架,適合在冰雪地形使用。
2.開啟夜間模式
曝光時間:建議5~7秒。如果極光快速移動,曝光時間縮短到2~3秒,避免過曝。
亮度調整:因為極光亮度不同,建議多次嘗試,觀察拍攝結果,適時調整。
3.手機APP輔助
下載拍攝 APP,手動調整 ISO、曝光時間、白平衡,像 ProCamera、NightCap。
4.RAW 格式拍攝
很多手機支援RAW格式,保留更多細節,方便後製修圖,像Apple ProRAW。
如何用相機拍極光?
1.手動對焦
將對焦設定成「無限遠」,確認畫面中的星星是否清晰,同時確保極光有對焦。
2.ISO 設定
根據相機性能不同,建議設定800~3,200,平衡亮度和控制噪點。
3.大光圈廣角鏡頭
像14mm f/2.8或24mm f/1.4,捕捉廣闊的極光景象,增加進光量。
4.白平衡調整
建議設定2,700~4,000K,捕捉極光的真實色調,避免顏色過冷、過暖。
5.快門速度
建議5~15秒。如果極光亮度低、移動緩慢,能延長到20~30秒。
6.RAW 格式拍攝
開啟RAW格式,保留拍攝的光線細節,後續使用Lightroom、Photoshop修圖。
透過調整亮度、對比、色調等,還原極光的真實美感。
看極光要注意什麼?
漆黑的夜空
極光的能見度和環境有關,任何太陽或人工光源,都會降低極光的清晰度。
需要避開白天,在天空漆黑、沒有陽光干擾時,才有機會看見。
建議選擇秋冬天,因為夜晚時間長,是極光最活躍的季節。

晴朗無雲的天氣
即使極光本身活躍,但如果天空被雲層覆蓋,還是無法看見極光。
需要避開大雨、大雪、月亮過亮的夜晚,選擇晴天機率高的地方,讓視野更清晰。
建議提前查詢天氣預報,了解當地的天氣狀況、雲層覆蓋率,像Weatherspark、Clear Outside。
遠離光害
光害會模糊極光亮度、色彩層次,大幅減少極光的能見度。
建議優先選擇人口稀少的郊區,像瑞典阿比斯庫、芬蘭拉普蘭地區。
或報名當地的極光觀賞團,由專家帶領,深入無光害的偏遠地區。
耐心等待
很多人希望短時間內看見極光,但極光是自然景觀,無法精準預測。
建議規劃3~4天的行程,即使第一天錯失機會,後面幾天還是有機會成功。
如果旅行期間包含聖誕節、過年,記得要提前預訂住宿和交通,避免預訂一空。
多拍照
肉眼看見的極光,有時候是微弱的白霧,容易誤認成雲層。
建議用相機設備拍看看,透過長時間曝光,捕捉肉眼無法看見的細節。
如果畫面中的雲層呈現綠色、紫色等光芒,那麼就是極光的身影。

下載極光預測 APP
透過極光預測APP、衛星雲圖,即時掌握極光活動、雲層狀況,避免浪費時間。
如果天氣不佳,就彈性調整行程,前往晴朗、低光害的地點追極光。
•Aurora Forecast:近期、未來的極光預測。操作簡單,適合新手。
•hello aurora:整合多種數據,像即時天氣、雲層等。
•My Aurora Forecast & Alerts:提供即時、未來1小時到數周的極光預測。
•Northern Light Aurora Forecast:提供雲層、Kp指數等,設定極光活動通知。
•Geophysical Institute:針對美國阿拉斯加州,提供28天極光預測。
•LightsOverLapland:極光攝影機,針對瑞典拉普蘭區。
•MeteoBlue:極光攝影機,針對瑞典阿比斯庫國家公園。
極光Kp是什麼意思?
極光Kp指數,是衡量地磁活動強度的全球性指標,範圍從0到9。
指數越高,代表地磁活動越強,極光的範圍越廣,能見度越高。
如果想追極光,Kp指數是預測極光的核心工具。
•0~1:極光活動極低,肉眼幾乎無法辨識。
•2~3:輕微活動,需在光害少、天氣晴朗的高緯度地區,像瑞典北部、冰島。
•4~5:中等活動,極光顏色和形態明顯,像阿拉斯加、挪威、芬蘭。
•6~7:強烈活動,中緯度地區可能看見波浪狀的極光舞動,像蘇格蘭、加拿大南部。
•8~9:極強活動,低緯度地區可能看見,像法國北部、德國,但非常罕見。
利用Kp指數,能幫你選擇適合的觀測地點,避免在低活動時段看極光。
當Kp達到5,北歐地區的極光地點幾乎看的到,光線更明亮,時間持續更長。
極光Kp越高越好嗎?
高Kp指數,不一定保證極光的最佳能見度。
如果只依賴Kp指數,可能會忽略其它重要因素,錯失最佳的觀賞機會。
即使Kp指數高,如果當地天氣多雲、下雪、光害多,也很難看見極光。
極光不會固定在某個時間點出現,需要耐心等待。
Kp指數是一個參考值,結合天氣預報、地點選擇等,才能提高極光出現的機率。
為什麼會出現極光?
極光(Aurora)是高緯度地區的自然光現象,分布在北緯66~69度的極光帶內。
根據地點不同,北半球的極光叫「北極光」,南半球的極光叫「南極光」。
極光的形成,主要有3個關鍵因素:太陽風暴、地球磁場、高空大氣。
太陽風暴
極光的起點是太陽,太陽釋放的「高能量帶電粒子」,隨著太陽風抵達地球。
當太陽活動劇烈時,例如太陽黑子增加、發生日冕物質拋射。
這時,帶電粒子的數量、能量會增加,讓極光亮度提升,範圍擴展到更低的緯度。
地球磁場
地球磁場像巨大的無形保護罩,幫助地球屏蔽「高能量帶電粒子」,避免破壞地表。
同時,磁場會引導「高能量帶電粒子」,往南北磁極的方向移動。
進一步壓縮、集中粒子的路徑,最終在高緯度地區形成「極光帶」。
這就是為什麼,在北極圈、南極圈附近能看見極光的原因。
高空大氣
帶電粒子進入大氣層時,和原子、分子發生高速碰撞,將能量轉移給大氣粒子。
在返回穩定狀態時,大氣粒子釋放特定波長的光,形成我們看見的極光。
為什麼台灣看不到極光?
因為緯度太低,地理位置限制的原因。
極光發生在高緯度地區,分布在北極圈、南極圈附近,像北半球的挪威特羅姆瑟、芬蘭拉普蘭等。
這些地區緯度在66.5度以上,但台灣在北緯22~25度,離極光出現的範圍遙遠。
而且,台灣的位置無法接收高緯度磁場的高能量帶電粒子,因此在台灣看不到極光。
極光為什麼有不同顏色?
最常見的極光是綠色,其次是黃色、紅色、藍色、粉紅色,最罕見是橘色。
極光的色彩繽紛,主要受到氣體種類、碰撞能量強度不同。

氧氣
極光顏色的主要來源,氧氣分子碰撞後,釋放出綠色、黃色的光。
•綠色:最常見的極光顏色。由低能量電子,碰撞氧氣分子產生。
•黃色:出現在綠光的邊緣。
氮氣
氮氣碰撞後,釋放出更多種的顏色,像紅色、藍色、粉紅色。
•紅色:出現在極光最上層,是高能量碰撞。
•藍色、粉紅色:靠近地面的極光,較容易呈現這種顏色,是低能量碰撞。
霓虹氣體
非常罕見,在極端條件下,霓虹氣體會釋放出橘色光芒,需要非常高的能量。
本文轉載自《輕裝上陣》,原文為:極光哪裡看最美?10 大夢幻極光地點、最佳季節、必備裝備、極光拍攝秘訣!
【橘世代課程平台】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過好生命第二階段,量身打造一系列專業課程!
立即了解》請點我
加入橘世代LINE好友,立即掌握橘世代大小事!再即享折扣金50元!
領取折扣》請點我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