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我們不需要追求事事完美,而是感覺踏實—「分享自己的脆弱,你可以更堅強」

脆弱並不是我們所能選擇不要的東西,接納真實的自己。 圖/freepik
脆弱並不是我們所能選擇不要的東西,接納真實的自己。 圖/freepik

如果你總是過度用力,總有一天會筋疲力盡。研究顯示,許多追求成功卓越的人經常陷入焦慮 倦怠、關係緊繃、心力交瘁的無盡循環,還出現憂鬱、成癮行為等副作用,對自己和他人都造成傷害。知名專欄作家Stulberg檢視這種病態的文明病,提醒我們必須擺脫「個人英雄主義」,以打造「踏實成功六大原則」為根基,培養「接納、臨在、耐心、脆弱、連結、運動」,邁向更快樂、健康、充實,同時能發揮個人潛能的人生。

踏實感的實踐並不容易,甚至深具挑戰性,但絕對是值得我們重視的生活方式。《踏實感的練習》精彩試閱:

我的雙面人生

「雙面人生」這樣的用語或許有些極端,卻是一種相當普遍的感受。這種感受由來久遠,但在現代社會因網際網路與社群媒體 而更為強化。人們盡情在網路及社交媒體上「展現」自己,彷彿自己人生的一切都很完美。史丹福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社群媒體呈現的景象往往太過美好。研究團隊表示,大多數社群媒體使用者會主動過濾要分享的資訊,並且進一步對所分享的影像與事件進行加工,讓它們看起來更美好、更具吸引力。舉例來說,新手爸媽會在社群媒體分享寶寶的可愛照片,卻隱瞞那些難以成眠的夜晚、批評及指責、與伴侶之間缺乏親密,以及婚姻中所承受的壓力。或是企業界專業人士在LinkedIn 發文,談到工作計畫大有斬獲,卻絕口不提一路上的困擾、倦怠,以及人際關係的崩壞。

瀏覽這些選擇性分享的結果,會導致很多人以為別人似乎都過著幸福夢幻的生活,只有自己陷在困境中。這種錯誤的概念導致人們感到困擾,始終覺得自己的生活不夠好,而這又會形成惡性循環,於是人們開始發表愈來愈多經過編輯與過濾的貼文,就連對自己說跟自己有關的事,也是經過過濾與篩選的產物。目的是什麼?其實說穿了,就是為了要跟網路上的親朋好友互別苗頭。當這麼多社群媒體使用者這樣做,使得所有人愈來愈活在虛假的外表之中,不管是發文者與瀏覽者(大多數的人會在同一天扮演這兩種角色)都會因為這樣而心情更惡劣。

這種活在虛假表象的惡性循環,當然不只出現在社群媒體。我們不只在網路世界扮演浮誇的自我形象,在職場、社群活動,甚至連自我對話,都傾向於打造一個完美版本的自我,因而造成心理學所謂的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亦即你所營造的自我形象, 與真實的你並不一致

社會學家厄文.高夫曼(Erving Goffman)在一九五九年的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提出所謂的「前台」(front stage)與「後台」(backstage)的自我。

高夫曼認為人生就像是一齣戲,我們在社交場合或是想欺騙自己的時候,會呈現出前台自我;前台自我通常帶有表演性質,彷彿我們扮演特定的角色給觀眾看。至於後台自我,則是我們卸下面具時所呈現的自我,我們不再扮演某種角色,不再在意別人的看法,也不再以某種武斷的完美標準或是虛假的個人英雄主義標準衡量自己。高夫曼認為,前台自我與後台自我並不是二元對立,大多數的人類行為是介於這兩種極端之間。但一個人若是花太多時間扮演前台自我,尤其是前台自我與後台自我所扮演的角色差異太大,往往就會遭遇困擾。

我的人生已經夠讓我煩惱了,再也不需要更多困擾了,所以我收到那封詢問人生成功祕訣何在的電子郵件後,立刻決定公開我的強迫症經驗。我的動機是否在幫助跟我一樣默默受苦的人? 當然,這是一部分原因,但最重要的是,我希望我的自我認同能保持一致。我在《戶外活動》寫了一篇長文,將自己的生病經驗全盤托出,毫無保留。不過這篇文章後來被刪減了一大段,因為我的編輯擔心,獨自與心理疾病搏鬥的讀者閱讀那些段落,可能會有不良影響。以下是刊出文章的部分內容:

十月份,我在一趟漫長的車程當中,遭遇極為難受的一刻。我不停被「你應該自己撞車,自我了斷。你的家人沒有你,照樣會活得好好的」的念頭打擊。這個莫名出現的念頭如影隨形跟著我,讓我無處可逃。

然而在我的內心深處,其實沒有自殺的念頭。我有足夠的自我覺察,知道這些思想與感覺沒有道理。我知道自己願意付出除了生命以外的一切,只為換取這種永無止盡的痛苦。

實在太痛苦了。那次開車是我人生中最煎熬的四小時。後來的幾天,我滿懷恐懼,不敢踏進車裡,不敢接近尖銳物品,害怕獨處……我的生活盡在焦慮的魔掌之中。我滿腦子只有焦慮,裝不下別的東西。直到現在,我有時候還是這樣……要接受一種戕害心智的疾病並不容易。即使肉眼看不出身體哪裡受傷了,我們還是很容易指出「我的小腿拉傷了」,或是「我的腳跟疲勞性骨折」。然而,當我們無力控制自己的大腦,始終無法停止去想「我」究竟是誰,這種受傷卻很難對別人言說。

身為人力績效「專家」的我,卻遭受這樣的困境,實在是一件令我難以接受的事。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像個騙子、冒牌貨,既脆弱又恐懼。

對我來說,寫出並發表這篇文章當然不是件輕鬆愉快的事,但這比起繼續覺得自己像個騙子要來得輕鬆多了。後來,這篇文章很快成為我的專欄點閱次數最多的文章,我收到幾百封電子郵件,許多讀者與我分享他們的心理疾病歷程,其中包括許多知名的專業人士。(這件事也讓我知道,每一個人都可能會面臨挑戰,遭遇艱難的生命黑暗期。)我的本意並不是要寫出高人氣的文章,我只想做真實的自己,也真實的對待別人。我希望透過書寫,誠實的談談自己的強迫症病情,擺脫分裂人格帶來的困擾,緩解認知失調的不適, 縮小前台與後台自我之間的差距,讓我的強迫症可以稍微獲得治癒,即使是一點點也好。

在這段難熬的日子裡,我學到重要的一課:我不能再繼續拚命的實踐個人英雄主義,幻想著做出天下無敵、舉世無雙的成果。我只要做自己就好

踏實的其中一項原則,是脆弱

脆弱的意思就是對自己坦誠,也對他人坦誠,甚至不惜正面迎戰自己的弱點與恐懼。

脆弱向來是佛教、斯多噶主義、道家這些傳統思想的一部分。這些傳統思想的共同點,是強調深入探索你的內在經驗,接納好的、壞的、美的、醜的。這些傳統思想告訴我們,面對自己的脆弱,就能更認識自己,更信任自己,也能與他人建立親密、具有養分的關係。

十三世紀的神祕主義者埃克哈特大師告訴我們,你自以為的弱點,其實是你的強項; 你自以為的強項,其實反而是你的弱點。在接下來的內容中,你會發現愈是願意努力去解決,愈是願意接納,愈是願意分享自己的脆弱,你就會變得更加堅強與踏實。或許我們不妨把脆弱當成裂縫,想填補裂縫,就要面對裂縫,而且必要時還要勇敢的予以揭露。

學會信任自己

接納自己所有的經驗並不容易,有時候甚至很恐怖。發現自己有地方有瑕疵、很脆弱,心裡會很難受。休士頓大學學者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在著作《做自己就好》(Braving the Wilderness)寫道:「我的研究總共得到超過二十萬筆資料,找不到一個沒有脆弱就能有勇氣的例子……你能想到有哪一個發揮勇氣的時刻,是與風險、不確定性,還有展露情緒無關?」但布朗也說,你愈是熟悉脆弱,愈能接納你的脆弱,人生就會愈美好。布朗的研究證明,接納自身的脆弱,能增加自我價值 感、建立親密關係(包括與自己的親密關係),有助於個人創新,也能提升同理心。況且,我們其實別無選擇,只能接納自身的脆弱,至少如果想過著滿意的生活,就必須接納脆弱。

幾年前,我去聽詩人哲學家大衛.懷特(David Whyte)演說。散場之前,我在筆記本寫下這段話:你在乎的事情會讓你脆弱。你在乎的事情會讓你心碎。「在乎」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無論你在乎的是一個人、一個人生目標或一場運動比賽。事態發展往往未能盡如人願,還會隨著時光流逝而持續變化。孩子長大離家、到了強制退休的年齡、身體開始逐漸衰老、輸掉一場重要比賽、計畫化為烏有、相互廝守幾十年的伴侶離世……世事就是如此。

該如何面對這樣的人生? 一種最常見的防衛機制就是阻止自己在乎。與其付出所有, 還不如輕鬆度日。封閉自己的心,將內心最深處與外在世界徹底阻絕。也許這樣一來,痛楚就不會如此深刻,但同時也沖淡生命中的喜悅,因而錯失許多豐富的經歷。想要擁有完整而充實的人生,我們需要脆弱。正如懷特寫道:

脆弱並不是一種弱點、一種短暫的微恙,也不是我們所能選擇不要的東西。脆弱是我們基本的自然狀態,一種一直都在、無法避免的暗流。逃避脆弱,就是逃避我們本性的本質。

無論有多難,只要停止奔忙,你就再也不會對自己的任何一部分感到陌生。你會開始了解你的全部。而了解自己的全部,就能信任自己的全部。信任自己的全部,就能擁有真正的力量與信心。詩人萊納.瑪利亞.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寫道:「我想展露。無論身在何處,我都不想一直隱藏。因為隱藏的我就是一個謊言。」

《踏實感的練習》。 圖/天下文化
《踏實感的練習》。 圖/天下文化

本文摘自《踏實感的練習:走出過度努力的耗損,打造持久的成功》,2022/12/27 天下文化出版

更多新聞報導

社群媒體 焦慮 自我價值 自信 心理健康

天下文化

天下文化每年約出版120種新書,涵蓋翻譯書及華文作品。在台灣及華人市場,透過專業且深具創意的編輯和行銷,獲得各界意見領袖、讀者及媒體廣泛迴響,及國內各大出版獎項肯定。

節氣│驚蟄報到!祭白虎、打小人...3習俗、4步運大開!

【大人學】如果無法消除煩惱,至少把它放在對的地方!今天我想來點實用的「斯多葛哲學」!

延伸閱讀

收假好憂鬱!認識「假期症候群」五招解決辦法告訴你

別再誤會針灸只能治療筋骨酸痛!從原理、功效到常見迷思...真實面貌大公開

5個再日常不過的行為,原來都代表「他比想像中愛我」!

【2023離婚協議書】怎麼寫?基本流程、3大重點缺一不可!

相關文章

讚石英敬業又自愛!「鳥來嬤」吳敏送別60年好友:他是最好的典範

滑手機驚覺「全世界都完美」只有我好累…試試這招治百病迅速充電!

中年求職錢非唯一考量!作家:沒有完美工作,先搞清楚「為何而來」

心事太多煩躁不安?她建議:先練好身體、把今天過好!

約定相愛八輩子!蕭敬騰婚禮深情告白Summer:每一世我都會找到你

斷開小16歲男友!51歲李冰冰:好的愛情會讓人變好,但不適合就該放手

熱門文章

每天走1萬步真健康?73歲翁照大腸鏡發現「4公分瘜肉」延誤恐致癌

2024小雪節氣「3生肖」好運降臨!小雪習俗、開運重點一次看

大型垃圾、家具怎麼丟?一文搞懂!附全台清潔隊資訊懶人包

健檢報告「滿江紅」別放棄!49歲男狂瘦14公斤變健康就靠2件事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