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求學的第一人生、開創事業的第二人生,經歷人生上半場的各種努力,突然間來到不知所措、熟悉又陌生的第三人生,是很多人的共同境遇。
林經甫 以「時尚老人」之名經營社群,用自己的例子打破大眾對於「老」的框架!最新作品《時尚老人:優雅老化的三力生活》精彩試閱:
力行三力 預防老人症候群
在一個又一個的生活現場,我和大家一樣有過高低起伏,但不論是低谷或顛峰,我的經驗一再告訴我,「創造」是去到另一個契機或高點的關鍵。你選擇在你的人生裡創造什麽,結果就會那樣的呈現;當你相信自己的價值,就能創造出自己的人生意義。
面對「老化」這件事也一樣,當你選擇「活躍老化」、「優雅老化」時,首先就要建立「不服老」的信念。
老年人保持心態年輕快樂有利於健康,已被科研機構反覆證明:美國耶魯大學公共健康學院曾對七百多名7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了為期11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態度積極的老人更容易從病痛中恢復。其中,開朗樂觀、不服老的人從嚴重病痛中完全恢復的可能性高達 44%。
耶魯大學公共健康學院流行病學和心理學副教授貝卡·萊維認為,不服老讓老人的思維不受限,勇於面對困難,心態也更加樂觀開朗,而這些因素都可能延長壽命。因此,老年人在心理上應該不服老,保持一種永遠年輕健康的心態,樂觀向上、興趣廣泛、追求美好。當然,如果你不服老,就不容易老,就有許多抗老化的行動得做。
邁入高齡社會的多重課題 老化最可怕的現象是臥床
由於公共衛生、醫療的長足進步,尤其是發展精密醫療的現代,台灣老人越來越長壽。然而,根據衛福部2019年最新統計,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0歲,但健康餘命只有72歲,「不健康生存年數」高達八年。也就是說,國內老人失去自理能力、無法自行活動、臥床或失能的時間超過八年!
這是個偏高得嚇人的數字,因為這八年不但失去生命尊嚴,也造成個人與家庭精神、財力上的沉重壓力,以及社會醫療照顧的龐大成本。
所謂「健康餘命」,就是一個人死亡前扣除不健康、無法自由行動的年數後實際的壽命,不健康狀況包括失能、臥床、慢性病纏身無法自由行動等,因而需仰賴他人照顧。「平均壽命」與「健康餘命」的差距,可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健康照護品質指標的方向;從近年國人的平均壽命與健康餘命的差距比,可以看出台灣的問題不只老化,「慢性病化」更是另外一個隱憂。
2025年的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但是,從來沒有人教導我們該怎麼變老,或是變老之後的生活應該怎麼過;如何因應未來超高齡社會的各種挑戰,饒是台灣社會迫在眉睫的重要議題。
「三力人生」的高度重要性
心靈成長課程對於改變命運的邏輯是:信念─行動─結果。以信念為先。我們該如何找到一個積極有效的方法來改善健康、延緩老化、降低疾病風險,才能避免臥床、成功地老化,為台灣高齡化問題找出解方?
我開始往預防醫學的方向思考,歸納出三個極需重視的要素:維持體能、訓練腦力、活絡人際關係,也就是我一直在推動的三力生活:腦力、體力、社會力。
第一個是腦力。老人失智症是臥床原因的第一名,所以要想辦法避免腦力退化,有一個信念是:保持好奇心、樂於學習,什麼都可以去嘗試。
生活中有太多可以經驗、思考、學習,心態上要永遠把自己當成學生,不斷地探索學習、延伸生活觸角,投入你所熱愛的事,自然能延緩大腦退化,為你的人生創造更多可能性。
第二個是體力。中高齡者發生跌倒,或者肌肉、關節、脊椎有狀況的人太多了,要預防這些狀況,就要強化體能與肌力,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設定運動目標,並開始認真執行。要活就要動,運動是延緩失能與老化的良方,不管到幾歲都不要停止。
最後是社會力。社會力就是社交活動、人際關係,包括:家人、朋友、夫妻、親子、同事、社群等關係。社交生活 對年長者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透過社會連結的過程,可以結交朋友、拓展人際關係、增強個人資源,同時獲得自信、快樂、成就感及自我價值感。
研究證實,社交活躍的人通常擁有較佳的健康狀態、智力及記憶力,可降低失能或失智的風險。可見社會力、體力、腦力三者互為影響,缺一不可。
本文摘自《時尚老人:優雅老化的三力生活》,2021/11/10 天下生活出版
林經甫│優雅老化的三力生活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