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每天走1萬步才健康?4招維護「運動步伐」保護膝蓋更養生

很多人認為每天走路一萬步才能促進健康,不過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認為,低強度長時間走路,反而易導致膝蓋關節反覆受損。 示意圖/Shutterstock
很多人認為每天走路一萬步才能促進健康,不過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認為,低強度長時間走路,反而易導致膝蓋關節反覆受損。 示意圖/Shutterstock

A.你每天走路 多少步?

傳統觀念認為「日行萬步」有益健康 ,但最新研究顛覆了這個想法。

全球有超過5億人受到骨關節炎困擾,其中膝關節病變佔了65%。

雖然適量運動 有助於心肺健康,但不當的步行方式可能會加速膝蓋 軟骨的磨損。

那麼,究竟怎樣的步行方式才是真正有益的呢?

B.研究結果

研究人員分析近9萬名英國生物銀行參與者的數據,發現每日總步數量和有症狀膝關節骨關節炎(SKOA)發病率無直接相關性。

研究顛覆傳統認知,證實「單純累積步數的數量」並非健康關鍵。

白話文:不是每天步行10000步的數量,或步行的數量越多、越健康!

C.研究核心發現

步行總量與SKOA無顯著關聯,關鍵在「步行強度」

也就是說,你是在運動中走路,還是日常生活中的走路?

編輯推薦》每天20分鐘「感恩走路」,風靡西方的快樂秘訣!回顧生活中的「理所當然」成身心最佳投資 :https://reurl.cc/knDomG

D.步行的兩種方式

我們日常的走路分成兩種步法:

1.運動的步伐

指的是步數的頻率≥60步/分鐘的步行活動。這是為了鍛鍊而進行的步行,如「快走或慢跑」等。這種類型的步行往往是有計劃和目標導向的。

2.一般的走路

指的是步數的頻率<60步/分鐘的步行活動,這類步行更多是日常生活中的無意行為,如「家中走動、購物或上班」途中,不緊不慢的步伐。

E.研究人員發現的主要結論

1.日常無意識走路,步伐頻率<60步/分鐘,這些日常生活起居走路:

- 步數越多,SKOA發生率越高。

- 這是因為低強度(步伐頻率<60步/分鐘)長時間走路,反而易導致膝蓋關節反覆受損。

2.運動的步伐:例如快走或慢跑,維持步伐頻率≥60步/分鐘(相當於時速4.8公里以上),才能顯著降低患膝蓋關節炎的風險。

這些運動的步伐:

- 4000-5999步:患膝蓋關節炎風險下降16%

- 6000-7999步組:患膝蓋關節炎風險下降19%

- ≥8000步組:患膝蓋關節炎風險下降26%

•所以,最有效益的運動步伐閾值是:8000步/日,可達最大保護效果。

F.總結

這樣大家明白了嗎?不是看你今天走路的步數,而是看你是否有運動步伐(快走或慢跑),才是重點!

這項刊登於《風濕病年鑑》的研究,顛覆了傳統只要「日行萬步」就可養生的觀念,強調「有效的運動步行」需具備:

✔明確運動意識(慢跑/快走)

✔每分鐘60步以上節奏

✔單次持續10分鐘以上

✔配合間歇性速度變化

這個研究明確指出:

「不是走得多,走得久,你就會健康,而是要走得對」!

日常隨意行走(步頻<60步/分鐘)反而可能增加膝關節炎風險,而運動步伐(≥60步/分鐘,如快走或慢跑)才能有效保護身體健康,也能保護膝蓋!

參考文獻: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pii/S0003496725000743

本文轉載自《黃軒 醫師FB粉絲團》,原文為:走路走錯了

🍊點我加入橘世代FB粉專,一起展開人生新風景

【橘世代課程平台】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過好生命第二階段,量身打造一系列專業課程!
立即了解》請點我

加入橘世代LINE好友,立即掌握橘世代大小事!再即享折扣金50元!
領取折扣》請點我

更多新聞報導

走路 黃軒 運動 健康 膝蓋

黃軒醫師

黃軒醫師 醫學博士。榮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第12屆(2012)大學傑出校友。 是一名重症醫療專業醫師,是一名古文詩賦愛好者,是一名專欄作家。 著有《肺癌診治照護指南》、《生命在呼吸之間:胸腔科病房的真情故事》、《因為愛,讓他好好走》、《還有心跳怎會死?:重症醫師揭開死前N種徵兆》。

什麼是「微退休」?準備3件事放假去,職場無縫接軌好Chill

她拚命工作,老公只會說風涼話、要求生孩子…女強人心碎:離婚吧!

延伸閱讀

中央300億租金補貼,最高每月補助3600!申請時間、方式一次看

鋁箔紙「這樣用」小心吃進有害物質!專家揭3正確用法

50歲開始規劃身後事!選墓地、拍遺照要趁早,專家:退休後再想太遲了

換季棉被怎麼收?整理師教你正確收納,避免變形、發霉

相關文章

最強通血路秘方!每天「1運動」失智風險降4成,沒時間運動也有對策

每天走1萬步才健康?4招維護「運動步伐」保護膝蓋更養生

爬山登山可以喝酒嗎?當心醉得快、加速高山症上身!

運動就是最好的逆齡武器!網推5運動最適合熟齡:還能交朋友

打破年齡框架!46歲「泥濘中扛沙袋奔跑」練出好體能:我進步了

不老騎士追風60年!80歲台選手世壯運自行車奪金:完成比賽就是對自己的肯定

熱門文章

長照3.0明年上路!9月新增「4項服務」:外籍看護、交通接送...一次看

「喉嚨怪怪、聲音沙啞」竟不是感冒!醫:4大癌症都可能中標

不抽菸為何得肺癌?全世界僅台灣有「1致命突變」醫直指背後原因

下雨後是飛蟻天堂!「1妙招」讓飛蟻全滅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