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人生進入下半場,卻仍有許多人還在擔心自己的財務安全與理財規劃 該如何布局?《信託敲敲門:樂齡理財,人生更精彩》希望透過淺白的表達方式,把信託這個重要觀念與制度,傳遞給所有讀者。節錄試閱:
隨著時代的演進與產業發展的需求,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的概念逐漸浮現。數位轉型是指在企業大規模的數位化應用,必須仰賴企業中不同部門的統整,可能應用在營運流程(Operational Process)、行銷與業務(Marketing&Sales)、輔助功能(Supporting Functions)、創新與研發(Research&Development)或資訊科技 (Information Technology)等方面,金融業也是如此。世界經濟論壇(WEF)也認為,透過新興數位科技的綜合運用,企業價值將會呈現躍升成長,不僅能改變目前的經營模式,甚至可以協助企業產生全新的商業模式、應用、機遇或競爭態勢。身處金融市場的信託業,也必須察覺此等改變,進而御風而上。
商品或服務的創新
就商品或服務的行銷角度觀察,以往透過與消費者互動對話與交易的紀錄,進行消費者個性分析,現在可進一步透過人工智慧 系統演算,推薦該消費者適合之商品。若從支援預測的角度言,人工智慧能以新聞、報告、公開資訊為依據,分析趨勢,並進行綜合指標預測,協助提供選擇建議。
此外,委託人與受託人訂定契約時,期待將信託財產進行最佳的管理與運用。但是應該如何合理運用信託財產,以往有賴人員的專業,依靠經驗及統合先前業務資訊,進行信託財產的規劃與管理運用。未來可借重人工智慧技術,將客戶的各項資訊交由人工智慧,學習出信託資金運用的模型,打造最適宜的客制化方案,不僅可省卻信託業者的人力成本,藉由人工智慧的使用產出一套信託財產管理運用的規劃,也展現業者在規劃能力上的專業,若能輔以「人機協作」,更能贏取客戶的信任,並使信託財產的運用更形多元且精緻。
在實際操作上,業者可蒐集過往委託人的資料,對應每筆運用花費之於委託人的滿意度評分,接著將各類信託與先前的花費運用方式、滿意度及委託人基本資訊輸入進人工智慧模型,讓模型學習出專屬於委託人的運用規劃,供委託人參考使用,甚至達到事前推薦以及事後規劃管理的綜效。再者,藉由監督式學習技術,也可以透過人工智慧訓練資料來建立數據模型,用以推測高關鍵因子的機率,進而打造出潛在客群的機率模型,增加產品的滲透率。
除此之外,對於高齡或生理缺損人士,藉由人工智慧技術也可以彌補真意表達上的不足。以安養信託為例,高齡者或身心障礙人士在簽訂契約時,可能會出現語言表達上之困難,倘若藉由人工智慧之協助,以即時語音辨識系統來輔助判讀委託人所表達的內容,並透過解讀整理出關鍵字,將可降低信託業對於客戶需求上之認知落差,同時輔以人工智慧共同判斷最適合的安養信託規劃,將有助於締造創新價值。
機構內部流程優化
藉由科技輔助讓內部組織流程變得更加順暢或降低成本,也是未來信託業可以探索的利基。觀察日本,三菱UFJ銀行(株式会社三菱UFJ銀行)、理想銀行(株式会社りそな銀行)、橫濱銀行(株式会社横浜銀行)及SMBC證券(SMBC日興証券株式会社)與FRONTEO公司合作,針對目前各金融機構所創建並累積的大量「銷售人員銷售金融產品時的面談記錄」與「從客戶端接收到的各種反應所為的記錄」,藉由人工智慧(亦即本案的KIBIT系統)對此等巨量記錄(例如銀行的諮詢記錄或客戶反饋等)中的記錄進行評分並按優先級排序,從而提升工作效率,帶動業務升級(如下圖所示)。
資料來源:日本金融廳「FinTech実証実験ハブ」支援決定案件について
從防弊的角度觀之,根據過往驗證所得的風險管理經驗,透過人工智慧篩選出可疑交易,並與外部資訊比對可疑的關係戶或警示帳戶,進行人工智慧的風險控管;此外,人工智慧也可以應用在強化審查對外發布的新聞、公開資訊或報告等,降低因公關操作不當的風險,而影響金融機構之信用評等或商譽。
至於在流程精進方面,還可以結合光學文字辨識(OpticalCharacterRecognition,OCR)及影像辨識功能,將紙本票據推向數位化,應用人工智慧自動產出作業圖表,以提升作業效率與正確性。同時,為因應政府各項制度實施及法規更新,金融機構(包含信託業)可以應用人工智慧技術支援,快速協助判斷營業規章與作業流程及作業手冊應調整之範圍,所產生的效益可說是十分多元。
客戶交易安全保障
世界先進國家已陸續開發具備視覺技術的人工智慧產品,並運用於各大金融業的用戶端或服務據點,擔負起客戶身分認證與安全防護的工作。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4月瑞穗銀行(株式会社みずほ銀行)、Google CloudJapan(グーグル・クラウド・ジャパン合同会社)、野村總合研究所(株式会社野村総合研究所)及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申請並經核准進入監理沙盒,該團隊所提出的創新應用內容為利用地理位置(geoposition)資訊結合人臉辨識形成數位身分證(Digital ID),以此打造得以使用本人認證的網路銀行機能,同時落實客戶正當程序(Customer Due Diligence,CDD)的系統。一旦系統得以順利運作,將可帶來以下效益:
(一)能夠透過地理位置資訊及人臉辨識功能進行可靠的個人身份驗證:例如限制自己的住所作為終端操作,以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交易;此外,也可以透過人臉辨識防止網絡釣魚或詐欺。
(二)也可以透過雲端而不限於終端的認證:即使手機或其他設備遺失,也可以透過人臉辨識與雲端所儲存之資料進行核對後敏捷而準確地重新認證;而由於不依賴終端,因此也可以在沒有終端的環境中進行認證。
(三)服務等級(serve level)的認證設定:例如限定高額交易時必須以住所的終端進行操作,以保障交易的安全性。
(四)可以配合住所地址的變更而適時更新資訊。相關活用實例如下圖。
資料來源:日本金融廳「FinTech実証実験ハブ」支援決定案件について
這項創新非單純以信託為對象,但結合供給側的立場以及需求側的需求而為共同發想,便有無限想像。
信託是一種長久性的關係,倘若能善用人工智慧技術,除了帶來便利之外,也顧及交易安全與訟爭之避免,同時也有助於找到異業結合的端點,可謂一舉數得。
本文摘自《信託敲敲門:樂齡理財,人生更精彩》,暖暖書屋出版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