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只講一半的人
前幾天在坐捷運時,不小心偷聽到旁邊一位大嬸,一個勁地跟旁邊的閨密「洗腦」:現在勞保 破產迫在眉睫,有一份穩定的被動收入 很是重要。所以,妳應該把妳現在住的房子拿去貸款,投入我推薦給妳的投資標的上,以賺取穩定的被動收入。
然而,這位大嬸沒有講的下半段重點是:投資一定只會賺,完全不會賠錢嗎?且就算被動投資月月都有錢可領,也一定代表「每一期所領金額都一樣」。再說了,高配息的商品,若是配到本金,或是沒有填息,那配出來的「被動收入」,只不過是從自己的左手,配給右手而已。
更何況,投資人的淨收入,還得扣掉「股利併入個人綜合所得」中課稅,以及每筆配息超過2萬元時的健保補充保費;而且,費率未來還有可能進一步調高。
年輕人要買房
又例如前幾日,有一位投資專家,拿出30多年前買房的資料顯示,他那時買房的「貸款成數不是8成,是5成!當時的利率不是2%出頭,是12%起跳!當時也沒有寬限期,只能貸20年,不是現在的40年」。所以,他依舊鼓勵年輕人買房,而不是投資0050。
然而,這位專家沒有說的另一半重點是:就算30年前的貸款成數是5成、貸款利率是12%起跳,但當時的物價、社會新鮮人的起薪、收入減去支出的儲蓄,以及每坪房價,與現在的差距又是多少?
因為實情是:30年來,社會薪鮮人起薪不進且退,物價騰貴,房價也從原本忠孝東路精華區的每坪數萬元,到現在至少百萬元起跳。這樣的差異,能說30年前年輕人購屋負擔,跟時下的年輕人一樣?
實際用一個簡單的數學運算,就可以輕易戳穿以上的假相:30年前30坪的房子,每坪假設20萬元(實際上完全不用20萬元)、總價也不過600萬元。就算只能貸5成、貸款利率12%,每月貸款約是6萬6000多元。
隨手附上一則之前的新聞顯示,40年前,台北市仁愛路58坪只賣470萬元,忠孝東路四段57坪只要470萬元,每坪都不到10萬元。然而,同樣房子現在的房價是3000萬元,就算能貸到八成,房貸利率2%每月本息平均攤還利率,則高達11萬多元。
編輯推薦》下半年適合買房嗎?央行升準、新青安、囤房稅影響台北房市?專家解析:https://reurl.cc/QEvrbO
政府沒跟民眾講的事
再例如過去政府單位,常常以「高所得的人,因為自願提繳的金額可以免計入當年度申報的個人綜合所得稅,所以可以省稅」為由,吸引高所得人能「多多自提」。
然而政府完全不會說的是,實際試算的結果卻是:大額自願扣繳退休金省下的所得稅有沒有比較划算?以上計算下來的結果是「可能沒差多少」,要繳的稅差不多(政府都有精算過),但若再考量自己的投資報酬率因素進去,結果就又會不同了。
然而,以上這種「話只講一半」的專家,會造成投資理財 大眾,產生以下的幾大不利影響:
首先,投資理財不知道,也無法「與時俱進」。沒錯,四十年前如果有錢,投資房地產之後的投報率,的確是漲幅驚人。然而,就像「過去的績效,並不代表未來」一樣,投資理財「不與時俱進」的結果,不是可能導致虧損,就是在投資理財的道路上「事倍功半」。
其次,這些言論,會讓民眾忽略掉投資很有可能產生的「虧損風險」。當專家只是「話說一半」時,可能會讓所有理財大眾覺得:投資幾乎是穩賺不賠、毫無虧錢的可能。
只不過,投資世界的運作邏輯向來就是:凡是投資,當有可能賺錢時,就一定不可能沒有虧損的可能。然而,實際的虧損,是民眾必須親自負擔,至於說話的專家,可是一點責任也沒有。
再者,借款投資,風險則是「等比級數倍增」。也許對於幸運兒來說,投資獲利加上槓桿操作,可以讓人快速致富;但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投資大眾頻頻利用借款去做投資,一但產生虧損,那也是會讓投資人在一夕之間,產生龐大且無法負擔的債務。
最後,則是「可能陷入更高投資風險 」。當專家以「獲利最大」方式,「過於吹捧」某一投資標的,而不是從「資產配置 」角度進行投資理財決策時,投資理財大眾很有可能因為過於重押某一資產,而讓自己曝露在更高的風險之中,值得一般大眾進一步深思。
【橘世代課程平台】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過好生命第二階段,量身打造一系列專業課程!
立即了解》請點我
加入橘世代LINE好友,立即掌握橘世代大小事!再即享折扣金50元!
領取折扣》請點我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