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醫療險怎麼買?住院費最重要?這樣選才能保障自費支出!

一次規劃兩家,還可以運用彼此細節不同的特性,加強自己的風險規劃。 圖/freepik
一次規劃兩家,還可以運用彼此細節不同的特性,加強自己的風險規劃。 圖/freepik

說到買醫療險 ,許多人直覺都會想到:「不就住院補貼嘛!想住較好的病房額度便買高一點,如果沒有這堅持,投保每天能賠個兩三千元病房費的醫療保單就夠了!」但事實真是這樣嗎?當我們發生一些意外或疾病而住進醫院時,病房費會是我們最該優先考量的保障嗎?

醫療支出最重要是住院費?錯!手術用的各式醫材、耗材方是錢坑!

根據衛福部這幾年的統計,國人住院時,最大宗的開銷其實是「雜費」,佔六成以上!其次是「手術費」,約兩成多,最後才是僅占一成多的「病房費」。雜費範圍非常廣,包括許多健保不給付的事項,如各種自費檢測、藥物、以及要價不菲的手術醫療耗材等等。

關於醫材及耗材,如果需要用到,自己買的醫療保單又沒給付時,往往便得自掏腰包數萬元甚至數十萬,令人吃不消,甚至影響原有生活,不好好規劃不行,以下便來看看常見的醫療耗材有哪些!

常見自費醫療手術耗材與費用

品項名稱常見花費
人工水晶體約3萬~10萬元
人工髖關節約3萬~12萬元
陶瓷人工膝關節約10萬~15萬元
塗藥血管支架約2萬~8萬元
心律調節器約5萬~10萬元
人工真皮(視所需面積)約1萬~4萬元
抗沾黏材料約1萬~3萬元
鈦合金骨材(含骨板骨釘)約4萬~15萬元

註:上述表格僅供參考,實際花費因細項種類不同與各醫院報價而異

保障手術自費項目支出,應選擇實支實付 型醫療險並搭配兩家

醫療保單分成很多類,有的是終身型保單,保障時間雖長,但理賠內容多著重在病房費;也有的是定期型,但著重在固定金額的給付。目前醫療趨勢下,定期的「實支實付」型,會是較好的選擇,其內容大多有十幾到數十萬的「醫療雜費」額度與「手術費」額度,能真正轉嫁這些雜費開銷或手術相關的費用,且保費也不貴,一年約數千元,是真正槓桿效益大,低保費卻能起到大作用的實用保單。

假設一次規劃兩家,還可以運用彼此細節不同的特性,加強自己的風險規劃,不僅較無疏漏,理賠金額直接疊加兩份,更能避免自掏腰包的窘況發生。

若想瞭解這類保單詳細內容,可參考 2021 最新的「實支實付」醫療保單推薦 一文。建議規劃前好好諮詢清楚,或者自己做好功課,以免資訊不對等的關係,浪費錢買到跟想像中完全不同的保單,那便虧大了。

本文轉載自《買保險》

更多新聞報導

醫療險 黃志凱 自費支出 實支實付 保險規劃

買保險SmartBeb

我們是一群企圖改變傳統保險服務的上班族,因為故事 & 理念聚在一起。 中立、對等、透明的平台「買保險 SmartBeb」,幫你篩選出安心又可靠的保障、業務員,告別傳統的被動立場。

親人去世財產、債務該拋棄或繼承?律師親授5步驟,別讓家人最後留下的禮物變贅物…

死後房產「繼承、贈與」用1方法,讓在世親人繳小稅省數百萬大稅!

延伸閱讀

【我和我的老朋友】老後第三課:第三人生,新活法

說書人揭「耶路撒冷」神秘面紗 預習朝聖之旅

30秒運動示範/美腿養成術 3動作練出完美線條

多喝水不是萬能-你有這些症狀嗎?喝多小心引中風

相關文章

看身心科、有精神疾病能買保險嗎?3方法降低「拒保率」

強制險理賠範圍解析!「3種費用」很多人不知道可申請,附9大QA

非健保費用自己扛?標靶藥、微創手術「實支實付險」理賠攻略

家族有失智病史,晚年誰來照顧我?專家揭密1保險必備

工會勞保級距怎麼算?2025職業工會投保、費用流程一次看(含表格)

家人昏迷病危,如何申請保險理賠?監護宣告文件、流程一次看懂

熱門文章

退休想住養生村?2025全台17大養生村費用、房型比較一次看(含表格)

不是老後記性差!醫師教你5句話揪出失智前兆

你家的鍋子=細菌培養皿?不鏽鋼鍋清潔3招必學,遇1狀況快扔掉

90%的人都做錯!浴室濕氣重「開窗or開換氣扇」,專家建議這樣做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