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橘煩惱信箱/解決你的生活疑難
【橘煩惱信箱】將橘世代在生活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困擾,由《橘世代》諮詢專家提供建議!如果你有煩惱找不到答案,也歡迎來信給我們,來信請寄:ubrand@udngroup.com.tw
【橘煩惱信箱】將橘世代在生活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困擾,由《橘世代》諮詢專家提供建議!如果你有煩惱找不到答案,也歡迎來信給我們,來信請寄:ubrand@udngroup.com.tw
【橘煩惱】提問:我年近40才得小女兒,對她疼愛有佳,毫不吝嗇給她各項資源,期盼她長大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現在女兒滿18歲就讀大一,亭亭玉立,她跟我說以後想去韓國徵選當明星,我以為她隨口說說,沒想到她真的報名。我覺得聽起來很危險,勸她不要,她還回我「直接去你也不知道」。
孩子們都成家不住家裡了,我跟先生的相處非常平淡,有時一整天說不到十句話,最近剛好附近鄰居送養狗,我決定領養一隻做伴。但沒想到先生非常反感,一直說自己沒辦法跟狗共處一室,要求我只能把牠養在室外,不然自己就不回家。
父母期待成年離家的孩子能回家過節,卻不知如何開口。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臨床心理師林維君表示,媽媽的失落感,看似是無法過節,但其實是子女離巢後的孤單,透過節慶的氛圍被強化了。因此林維君建議媽媽可以反思幾個角度,還有開啟一些行動去改變。
我女兒32歲,原本一直堅持自己不會結婚,我幾次勸她還是要找一個人老來作伴,她都說她以後跟一群好朋友互相照顧就好,我覺得她實在把事情想得太簡單!
爸爸已經年近八旬,半年前我把他從南部郊區老家接到台北同住,就近照顧,但不習慣住大樓的爸爸,對於鄰居的腳步聲、廁所沖水聲都非常敏感,常抱怨這些聲音讓他焦躁甚至失眠,也會說出「南部比較好」、「寧願獨居」等等的話,讓我感到不捨但又壓力很大。不知道這些煩躁是否等爸爸習慣大樓後會逐漸消失?或我能為爸爸做些什麼?(新北何小姐)
中高齡的繭居族、啃老族,家人不僅無法理解他們的想法,也常常因為難以應對強烈情緒性的行為,只好繼續放任其待在家中,當一個家庭中有啃老族,即使未同住,全家人都會受影響。樂聆心理治療所負責人鍾玉琪指出,這個情況涉及界線和情緒勒索兩方面的議題,需要從中先釐清。
雖然都已經年屆中年,似乎在爸媽眼中我們永遠都是孩子。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林維君臨床心理師指出,家庭型態是有生命週期的,會隨著家庭成員年齡的增長,而有所轉變,從母親愛碎念可以看出,孩子已經是獨立自主的成年人,但是她還沒有適應「媽媽」這個角色變化的表現。
孝親費該不該給、又該給多少?這議題總是眾說紛紜。華人文化中拿出「孝親費」代表孝順,似乎是很自然的事,但是隨著通膨越來越嚴重,工作性質不同、薪水區間差距大,生活困難度加增,不是每個年輕人都有條件能給得出孝親費。欣明心理成長中心所長謝玲玉指出,自身的經濟能力「能不能夠活下去」,或許是先需要檢視的。
娶老婆是樁喜事,面對老爸爸要娶妻,則是讓子女多了些疑慮,樂聆心理治療所負責人鍾玉琪密切接觸長者,她表示曾聽過與外籍結婚的案例,正反面都有,像是看護照看阿公走過憂鬱,日久生情,僅交往未結婚,阿公雖不定時發給女友幾萬的花用金,是真感情;也有婚後女方提出以開店為由頻頻要錢,卻落得是空頭支票的案例,因此重點在於對方人品不在於國籍。
父母給子女零用錢,是基於養育照顧的心,當孩子花錢出狀況,卻因為涉及私事感到難以啟齒,諮商心理師許筑媛表示,因為金錢涉及主權和責任,錢的來源是爸爸,仍須知道花費狀態,但面對的是兒子,談論到私事,如果沒有良好的感情基礎,很可能會有被指責、探聽私事的感受。
親愛的會員朋友們大家好:
本公司除夕(2/11)當天客服中心暫停服務,若有任何問題,歡迎於網站線上留言或來信客服信箱:orangevip@udngroup.com,我們將於初一後儘速回覆您,感謝您的支持與愛護,不便之處敬請見諒,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