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天天來看我!」阿嬤在長照機構苦等獨子,最終換來的是一日日的盼望,未再見過兒子一面
我到殯儀館之後,有一個很壞、很壞的習慣,三不五時用電腦查一下以前很熟悉的爺爺、奶奶的名字。這樣做,在一般人眼中很不吉利,但我是希望在他們走之後,還能幫他們上個香、換個水,無償都沒關係,因為我很在乎他們。#善終 #葬禮 #久病床前無孝子
該告訴病人真實病情嗎?醫:實話就像開胃酒,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為他做什麼!
大多數的人,總認為把真正的病情以及預後告訴病人,就如同打擊士氣一番,病人肯定會一蹶不振、喪志憂鬱,甚至為此尋短。事實上,這是個充滿了錯誤的想法。
她犧牲自己賺錢養家,上繳所有薪水給父母、手足,需要幫助時才看清「家人真面目」懊悔不已!
她將自己的人生奉獻在家庭,賺的錢不是給爸媽,就是借弟妹,在弟弟、妹妹結了婚之後也是這樣。直到她的身體出了點問題,希望弟弟、妹妹可以陪她去看醫生,然後借給弟妹的錢也想拿回一點。但是弟妹都有工作沒法陪她,借的錢一時也沒法還。她頓時矇了,不知道一輩子為了家庭是為什麼。
孤獨死≠獨居!「離世超過一天」同住家人沒發現?葬儀社曝內情:都是因為錢
這次在自宅,往生者是病死的,跟他同住的是他的兩個兄弟,但是往生者已經死亡超過一天了。重點是,那幾天他們除了上班,其他時間都在家。我們到了現場覺得納悶:你們都住在同間屋子,為什麼家人往生超過一天,你們不知道?
不敢面對父親生前消瘦模樣…「不肖子」殯儀館獨自守靈一整晚:別說我來過
為什麼老爸最愛吃肉,你們卻給他拜素的?他平常最愛喝酒、抽菸,你們死後不給我拜菸、拜酒?為什麼一個無拘無束的人、熱愛自由的人,他死後要用一堆規矩來約束他、約束我們?難道拜那個刻名字的木頭會比我們真心想念他有用嗎?
父親離世前「一場好多淚的對話」道出對家人的愛與不捨
我極力說服他們,無論如何都不要把伯伯送來醫院。因為我看過太多原本在家被建構得好好的安全感,從一踏進醫院後就開始潰堤,而且永遠修補不回來。病人在譫妄所帶來的幻覺、痛苦、躁動中離開,越接近生命的尾端,一旦回到醫院,就會越難回到家。
3招避免失智症上身!醫師:預防是最好的治療,一天走40分鐘,遠離失智症!
讀醫學院時,我對細胞的「不正常增生」(即癌症)與「凋亡」(即退化)特別好奇,很想探究這兩種生命極端的奧祕。
年紀大睡不著,一問解方竟4位熟齡朋友拿出安眠藥!醫師7項好眠法:不失眠,一覺到天亮!
八十歲的朋友說她最近常睡不好,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約一個小時後,才勉強睡著;隔天打高爾夫球時,告知球友她因睡不著而精神不佳,沒想到竟然有四位銀髮族球友不約而同地拿出安眠藥,讓她回家服用。她覺得服藥的效果不錯,但也擔心是否會上癮。
如何做到獨居而不孤獨?銀髮族結交朋友好容易:只要一句善意寒暄的話,就是友誼的開始
不久前在一個社區演講,提到銀髮族要做到「獨居而不孤獨」,其中一個方法是要與朋友們互動,一起健行、旅遊、聚餐、聊天,互通有無等,以期「年老而不衰老」。
70歲越活越年輕!順應老化「4方法」:做個獨立、自在的長輩
最近接連有兩位同事屆齡退休,回想起我當年擔任科主任時,兩位都還是住院醫師,這才猛然警覺到自己已退休十六年,剛好是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年數。我不禁思索:在這漫長又覺得像轉眼而過的十六年「社會大學」中,除了持續寫兩個專欄文章,希望作為醫病溝通的橋梁之外,七十五歲的我還學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