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安慰卻怕變傷害...如何陪伴喪親者?蘇絢慧:別急著填滿對方的悲傷
「我的親人因為喪偶而失落了好一陣子,我要怎麼幫他度過悲傷?」悲傷是愛的延伸;但走過悲傷,沒有時間表,沒有一定的方式。諮商心理師蘇絢慧,在親身走過悲傷療癒過程,整理出經驗與心得,透過溫暖力量的文字,帶給悲傷者最柔軟的提醒:唯有自己「好好的活著」,才能給逝者一個最好的存在意義。《於是,我可以好好說再見》精彩試閱:
不想面對「已經不在」的事實...蘇絢慧:痛失摯愛,好好「說再見」是承諾也是祝福
「怎麼辦?喪親之後,我覺得好痛苦、好難受,我是不是有問題?」失去摯愛、摯親,這段悲傷日子,你必須親自「走過」──接受悲傷的發生,將悲傷的經歷包含在生命之中,感受這段不可抺滅的意外插曲,讓生命繼續前行。
「好好說再見,我們才能好好的活著。」 蘇絢慧:走過悲傷,沒有時間表,沒有一定的方式
失去摯愛、摯親,這段悲傷日子,你必須親自「走過」──接受悲傷的發生,將悲傷的經歷包含在生命之中,感受這段不可抺滅的意外插曲,讓生命繼續前行。假如你只願意「走出」悲傷,那些不堪、脆弱、無助的記憶將留在原地,悲傷就會無預警的再度影響你的生命。
「我不要死的時候,沒有人看顧我。」醫療社工真心話:人生,到底是誰在幫助誰?
「以後我一定不要像爸/媽那樣!」小時候的我們如此立誓。長大後卻驚覺:「自己為何也在這麼做?!」這本書不是企圖要改變父母,也不是要重塑我們的原生家庭。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如何從代際傷害裡,再一次看見自己、療癒自己、重塑自己。
學會與焦慮和平共處慮,別再說:「你不要擔心就好了!」
為什麼要細究焦慮?別再說:「你不要擔心就好了。」
退休後只擔心子女不結婚?放過自己別變成「控制狂父母」!
你的手機通話時間、你幾點出門……都是他干涉的範圍。習慣以「控制」與人互動的人,會讓身邊的人都覺得好累。
白天嗜睡、晚上失眠,年纪大如何改善睡眠障礙?
日夜顛倒太容易了。父母若在白天安靜睡著,外籍看護正好可以做自己日常忙碌的工作。於是,在家中的父母,吃完早餐,去躺一下,看電視時邊看邊睡,下午又去躺一下。白天躺太多的結果,就是晚上失眠了。所以,到了晚上,我們就會發現父母睡不著、走來走去。
如何不顯老?70歲林靜芸醫師公開「無齡」保養4大關鍵
用「減法」過生活,超脫年歲束縛!邁入七十歲的林靜芸醫師,人生字典沒有「退休」一詞,她從成長、醫美、專業各角度提出觀點,分享不管幾歲,都可以繼續追美、追愛、追健康,跟著林醫師一起享受橘世代的「無齡生活」吧。
「我七十歲,我正在挑戰自己!」台灣整形教母林靜芸的無齡哲學
知名醫師林靜芸分享:「無齡的人,無論多老,都不叫做老!」,林醫師以自身為例,提倡用「減法」過生活,創造「超脫年歲」的樂活和自在。
60歲人生新角色 「我成為失智母親的媽媽」
人生中很多事情是不請自來的,你沒法提前想好怎麼對付,只有當它發生了,你才明白,在未來的日子裡,你的人生將不再按照你的預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