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遺產、把錢花光!前副市長張金鶚的退休學:立好遺囑、規劃身後事 從容享受人生
退休 後最好的狀態是什麼?這輩子賺的錢,在這輩子花光!前台北市副市長、政大退休教授、人稱「空頭總司令」的張金鶚 談到退休,想法可說非常跟得上趨勢,對於生前、身後的安排早已完整規劃,包括寫好遺囑 、簽好大體捐贈和器官捐贈同意書,身後事 選擇花葬,更成立學術獎學金,目的是要在這輩子把賺的錢花光,實現淨現值=0的目標!
退休享受第三人生 旅遊成生活養分
4年前張金鶚從政大教學工作退休,現在每天都過得自在逍遙,和太太四處旅行、Longstay(長居),生活十分愜意。他分享,去年和太太到台南長居半年、今年3月也到花蓮待了1個月,未來也不排除在國外長居,倫敦、波士頓都有可能。
張金鶚笑著分享手中一本本的旅遊紀實書,每個字都是他親自紀錄、搭配自己拍攝的照片,把珍貴的回憶自費出版成紀念書。這個行為還一度被太太念「浪費錢」,但太太現在每次翻閱都覺得津津有味,張金鶚坦言,現在若沒有及時把回憶紀錄,那些有趣的細節片段「真的會忘記」,紀錄自己的旅遊紀實也成為張金鶚退休後的小小樂趣之一。
帶不走的錢要「盡力花」用財務理論過退休生活
老後許多人都煩惱財富傳承問題,但張金鶚直言,他希望能在離開前把錢全部花光。他引用財務管理的觀點,提出淨現值 (NPV, Net Present Value) =0的規劃,簡單來說,就是在人生結束前,把這輩子賺的錢都花光,不留下任何遺產 。
但生前把錢花光,他認為不是「大撒幣」,而是要花得有品味、花得有意義和價值。他分享生前財產的規劃,包括每季和太太安排國內外旅遊,探索世界的精彩;固定上繪畫課、開畫展,參加古典音樂欣賞課等;此外,他更成立了「張金鶚薪火傳承獎」,每年甄選年輕教授,提供2年的研究資金贊助,條件是要與張金鶚一起固定研究、開會,希望能培育更多優秀的教授。
有別於許多退休族害怕錢不夠用的擔憂,張金鶚認為,現實狀況更多的是生前省吃儉用、捨不得花,臨終前留下大筆遺產來不及花,辛苦了一輩子,這是相當可惜的事情。「退休後的第三人生是最可以花錢的時間」,他認為退休族一定要把錢花在自己身上,好好善待自己。
獨老 不可怕 退休後重新「學習獨立」
面對超高齡社會來臨,沒有小孩的張金鶚坦言,獨老是一定會面對的議題,因為誰也不知道自己與另一半誰會先走,因此,退休後學習獨立也是每個人必修的功課。他坦言,以前很多事都會依賴太太,生活大小事不用煩惱,但退休後兩個人在家的相處時間變多,若要避免產生摩擦,學習獨立是最好的方法。
「退休後我慢慢學習靠自己,有意識的學習獨立。」張金鶚規劃了夫妻倆舒服的生活空間,包括安排兩間獨立的房間,分房睡不干擾睡眠;安排各自的時間,例如他在接受採訪的同時,太太就自己去社區內的會館游泳,各有各的事情忙碌。獨立之餘,兩人也有共同興趣和話題可探討,藝術欣賞就是夫妻兩人的共同語言,獨立不代表疏離,反而是維繫感情的小技巧。
談到獨老,張金鶚的父親也給了他很關鍵的啟示。父母親晚年時,曾主動提出要一起去住養生村,住了3~4年後母親因意外離世,剩下父親一人。因不放心父親一人住養生村,因此安排父親和外籍看護住在附近,並固定探視父親,直到他平和的過世。這段陪伴的旅程,父親親口訴說「這是他人生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不麻煩別人」身後事自己作主
面對晚年獨老的可能性,張金鶚早早就為自己的身後事做好安排。他大方地打開電腦,桌面建立了一個身後事專屬資料夾,並秀出自己寫的「自書遺囑」,也安排了4位遺囑執行人,來協助遺囑的執行事宜。同時,他也做好「醫囑」規劃,包括簽好「器官捐贈」同意書和「大體捐贈」同意書。至於身後的安葬之地,他和太太選擇平時固定造訪的陽明山,採環保葬的「花葬」方式,塵歸塵、土歸土,回歸大自然。
張金鶚笑說,唯一沒辦法和太太達成共識的是辦「生前告別式」,這個大膽的想法至今一直被太太拒絕。從各項的身後事規劃發現,張金鶚很淡然,認為盡量不要麻煩別人,能作主的就提早做好準備,面對未來獨老要從容以對。
最後,他也提醒要能夠安心獨立,有三個前提,包括財務自由、有自有的房子以及健康的身體。退休4年的他,除了前兩項已擁有,健康則是一輩子的要務,老了更要運動,固定的慢跑、爬山、游泳是他的日常習慣,因為健康是用錢也買不到的珍貴資產,健康的變老才是退休最理想的狀態。
│更多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