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單用到老?小心關鍵時刻不夠用白繳了……養老「保單缺口」怎麼補全解析
-
快刪!國安局點名「5款APP」偷光你個資:抖音、小紅書竟是最大咖
-
當失智、囤積症、糖尿病一起發生在媽媽身上…買長照險卻沒用?8個月40萬的血淚與絕望
在臺南,阿勳憑著肩膀的力量操作軌跡球與滑鼠,一筆一畫創作出風格鮮明的 LINE貼圖。車禍 造成他頸椎受損、四肢癱瘓 ,卻沒有阻止他與世界重新連結的決心。透過伊甸臺南職業重建中心提供的居家就業 服務,他逐漸走出低谷,開啟創作之路。而一路陪伴他探索可能、重建生活的,是伊甸臺南職重中心的就業服務員葉怡屏。
「居家」與「支持性」就業的差異
葉怡屏說明,「居家就業服務」與「支持性就業」皆屬就業促進範疇,目的都是協助身心障礙者找到穩定、合適的工作。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工作型態。「支持性就業」是將障礙者融入具競爭性職場 ,就服員則會協助個案與雇主、同事之間建立溝通默契。例如,當同事說話過快或太簡略時,就服員會提醒雇主:「請你再重述一次,或讓個案複述給你聽,確認是否理解。」
至於「居家就業」,則是為無法外出工作者設計,如全盲者或對人群有焦慮反應者,他們在家接案、做手工藝、創作貼圖等,透過輔具與數位技能連結職場與社群。阿勳正是這樣的例子。

畫筆在心 用滑鼠打造有梗貼圖
阿勳頸椎受傷後全癱,最初僅能靠頭部移動,經過專業人員的訓練下,學會使用各種輔具。從早期的「嘴控摩斯碼文書輸入系統」,到現在熟練使用肩膀帶動手臂操作軌跡球與滑鼠,一點都難不倒他。他也進一步參與伊甸提供的就業服務課程,在葉怡屏與老師的鼓勵下,開始嘗試用像素風格創作貼圖。
「當時我們想嘗試發展貼圖,因為阿勳熟悉電腦,也有創意。從平面的圖案到動態貼圖,成品很棒!」葉怡屏回憶。雖然繪圖時,每個細節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阿勳仍堅持親自完成每張圖。對他來說,每當看到有人下載、使用貼圖,就是最大的成就感。
編輯推薦》只剩一隻手、一隻腳怎麼工作?就服員祭出多項妙招,幫助他穩定就業:https://reurl.cc/0W2L2M

在葉怡屏的陪伴下,他不只提升技術層面,更重要的是心態轉變。葉怡屏分享,阿勳的心理素質極強,從未被障礙困住,總是說著「只要能出門,就要出門」的想法,這樣樂觀、積極的態度令她印象深刻。
接著,葉怡屏話鋒一轉,談到居家就業不同於一般職場。由於缺乏同事間的互動與即時回饋,服務使用者對工作品質與自我管理上的要求反而更高。她指出,就服員的責任之一,就是協助個案建立明確的品質標準,以及提升判斷力與自律性。因為這些商品將販售給顧客,不該因是身心障礙者就降低標準,更希望民眾購買的原因是真心喜歡,而非出於同情消費。

賦能的力量 不只來自收入
有人質疑,政府與社福團體投注大量資源協助身心障礙者就業,但實際薪資卻偏低,是否符合效益?對此,葉怡屏認為,就業不僅為身心障礙者帶來收入,重要的是建立生活節奏、社交連結及實現自我價值,同時也促進社會融合。當一位原本仰賴他人、處於「負值」狀態的障礙者,開始工作、產出並獲得報酬,即使收入不高,但他逐漸邁向自立生活,這樣的轉變,仍深具意義。
葉怡屏坦言,障礙者求職之路困難重重,除自我認知與技能的落差,最大挑戰來自雇主的不理解。有的雇主因曾有聘僱不佳的經驗,便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也有雇主抱持開放心態,願意嘗試,甚至進一步發展新職位給身障者。
在職場設計方面,除了前期的職場訪視與職缺媒合,葉怡屏強調,因多數雇主是首次與身心障礙者共事,就服員與雇主間的關係維繫更顯得重要。唯有建立穩定且信任的合作關係,才能在遇到問題時,及時提供支持與調整,讓職場更友善、工作更順利。
問起做這份工作的動力,葉怡屏語帶哽咽:「看見身心障礙朋友,即使知道自己學習慢、身體受限,還是願意跨出家門,走向職場。那一步真的很難,他們的勇氣與努力,是支撐我們繼續走下去的力量。」

本文轉載自《伊甸園電子報》,原文為:不被癱瘓擊倒 居家就業點亮創作未來
【橘世代課程平台】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過好生命第二階段,量身打造一系列專業課程!
立即了解》請點我
加入橘世代LINE好友,立即掌握橘世代大小事!再即享折扣金50元!
領取折扣》請點我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