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0歲的陳伯伯和林阿姨,已經退休一段時間了。
年輕時,他們兩個人一起打拼、努力工作,把兩個孩子送去國外念書,後來孩子也順利在國外找到工作,目前都在國外定居,有了自己的家庭,發展也很不錯。而且,兩個孩子每年都會回台灣探望父母,讓陳伯伯和林阿姨非常欣慰。
雖然每年都能見到孩子,但孩子遠在國外,大部分的時間,還是陳伯伯和林阿姨一起生活,兩個人互相扶持、彼此照顧。
隨著年紀漸長,身體狀況也開始有些變化,已經70歲的陳伯伯和林阿姨開始思考:「如果哪天身體出問題、記憶力退化,或真的走到人生最後一段路,沒有孩子在身邊,那該怎麼辦?」
編輯推薦》50歲還能買保險?中高齡保險規劃4大重點必看,退休養老一起顧 :https://reurl.cc/bW1L0d
老後面臨的3大風險
1. 健康風險:長壽或失智怎麼辦?
現在台灣人平均壽命超過80歲,但身體健康的時間其實沒有那麼長。很多人到了晚年,都需要人幫忙照顧,甚至還可能面臨失智、行動不便等狀況。到時候誰來照顧?錢從哪裡來?生活品質會不會差? 這些都是陳伯伯和林阿姨最擔心的。
2. 代理人問題:資產誰幫忙處理?
年紀大了,難免有一天會出現判斷力變差、記憶模糊的情況,甚至無法自己處理事情。如果那時候孩子都不在身邊,銀行帳戶、保單、房子、醫療決定,誰來幫忙處理呢?
3. 傳承風險:資產分配怎麼安排才公平?
雖然他們的兩個孩子感情不錯,但父母總是有自己的想法。像是希望某筆資金能留作照護用,房子該給誰?存款要怎麼分?如果沒有事先交代清楚,等他們不在了才來分遺產,可能會造成孩子之間的誤會,甚至失和。

老後不靠孩子,靠4個制度工具搞定
陳伯伯和林阿姨找上了理財顧問,開始一步一步規劃。
他們用這四個工具,幫自己打造了穩穩的退休後盾:
1. 安排年金險與長照險 :現金流與照護的保障
他們規劃了「終身型年金險」,確保每個月都有錢進來,基本生活開銷不用愁。也加了「長照險」,一旦需要長照時,就能領一筆錢或每月給付,可用來聘請看護或支付長照中心的費用都可以。不需等孩子資助,也避免成為子女的經濟壓力。
2. 意定監護制度:授權信任的「未來代理人」
陳伯伯找了一位熟識且信任的親戚,辦理了「意定監護」契約。意思是,在他還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的時候,就先指定好「如果哪天失智了、沒辦法自己處理事情時,就由這個人來幫他決定。」
舉個例子:如果突然生病送醫,要簽手術同意書,孩子又在國外,這時就由意定監護人來處理。法律上有授權,就不會卡住,否則親友想幫忙也沒權限。
意定監護是讓成年人在有行為能力時,可以自行指定信任的親友或專業人士,擔任未來的監護人。若將來失智或無行為能力時,由此人代為處理財務、醫療與生活大小事。
他們還設立了一筆安養信託 ,來搭配長照險的規劃,等於幫自己打造專屬的照護基金。當未來真的符合長照險的理賠條件時,保險公司的理賠金會進入安養信託帳戶中。之後再依照信託契約的約定,用來支付看護費,或是入住長照機構的相關費用。這樣的安排,不但能避免理賠金被亂動,也不怕忘記繳費或處理不及,確保照顧不中斷。
安養信託是專為高齡者設計的資產管理方式,將資產委託給信託銀行並約定使用條件,由專業團隊依照契約管理,避免資產遭濫用或誤用。
4. 預立遺囑 :讓財產分配更明確、更安心
最後,他們也去辦理了公證遺囑,把自己的想法和安排都寫得清清楚楚,包括房產、存款、投資等資產要怎麼分配。這樣一來,萬一哪天真的走了,也不會讓家人為了遺產起爭執,自己也能放心離開,安心交代。
提早準備,才是對自己與孩子最好的安排
陳伯伯和林阿姨的做法,不是因為不愛孩子,而是因為太愛孩子了。他們知道,孩子已經有自己的家庭與生活,不該再為了父母老後的事操煩。他們要的,是讓自己老後過得有尊嚴,也讓孩子可以放心。
靠制度、靠專業、靠事前準備,就是他們給自己、給家庭的最棒禮物。
退休生活,不是等老了才開始規劃,而是現在就該動手設計。
因為老後怎麼過,真的可以自己決定。

本文轉載自《理財好聲音》,原文為:老後不靠孩子,70歲夫妻靠4個制度工具,搞定安心退休計畫!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