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老父親剛剛過世,大兒子阿明想起爸爸提過想將骨灰撒海,但當初在病床前聽到爸爸這樣說,覺得不捨、怕觸霉頭,不願再和爸爸聊下去,沒想到爸爸不在了,兄弟姊妹說沒有聽到這個決定個個反對,最後讓爸爸進塔。但阿明實在擱不下爸爸遺願,只好背著手足,把爸爸骨灰移出、完成海葬 ,雖然達成任務,心裡卻愧對手足....這樣的遺憾不時發生,如果能提早談生死,讓自己和家人都能避免糾紛和困擾、不留憾。
越不談越可能留遺憾,提高為自己和家人老後做準備的意識,祈願包含病危時的醫療決定、身後事,能照著意願完成,這樣積極面對死亡,是善終、不成孩子負擔的最好態度,避免因生前沒有談過,造成遇到突然的驟變不知道如何處理。死亡咖啡館 活動帶領人(主持人)郭慧娟 老師表示,想要生死兩安、不麻煩別人,要為醫療照護和醫療決議、身後事提早準備,跟家人談生死事其實有一些原則可循。
1.先從「他死」談起
郭慧娟指出,人傾向對熟悉的名人發生的事充滿關心,剛好有彼此都知道的名人有講到、或發生相關事件,如果以此作為引導開始對談,是個自然的切入點。
2.了解做決定的原因
郭慧娟強調,談死亡這件事要聊出後面的意義和價值,因為背後的原因才是有情感的,而不會是很表面的,詢問「為什麼」比「做什麼」更重要。例如「某某人他是採用晉塔的,那你為什麼想要選擇塔位呢?」
3.重點是氣氛非話術
她指出,對談生命這件事,應該是一個情感交流的溝通,要讓對方感覺到真誠的態度,充滿關懷還有愛,當這樣的氛圍到位時,對方就會更有意願談下去,也不用期待一次到位、趕快談到決定,而是為未來能繼續談相關話題有個預備心理。
4.傾聽、接納、不評價
有些人在談生死決定的時候,會習慣性地說「不要那樣做啦」「這種葬法沒有人這樣做」等等的語句,但是當死亡這個話題已經不是很討喜了,如果又被別人採取一種評價式的回應,會容易打退堂鼓,乾脆不要講了,這樣的口氣絕對要避免。
5.從願意談的家人開始
有時候要特別去硬碰硬一定要家人一起聊,會有挫折感,從願意談的家人開始練習,或是嘗試會更容易,也可以複製成功的對話經驗。
6.同理家人未準備好的心情
有些家人不願意的原因可能是曾經經歷悲傷或心裡頭有些遺憾、有心結,對這樣的家人避免貼標籤責怪對方為何不願意談,應同理他的經驗,當越來越多周邊的家人願意談時,更有機會讓他敞開心。
7.談之前先做好功課
做好功課能幫助對話流暢地進行,例如想談身後事,可是對做法全然不知,就很容易讓對話停頓下來,沒有做好準備就沒辦法繼續談下去。現在很好的是方便得到資訊,想要知道的主題透過網路搜尋,很快可以得到,就能回答對方、延續討論。
8.沒有不能談的親友
有關於這點的認知非常重要,並且對不同的家人有不同的談法,這樣下一步才會啟動,也就是具有彈性的態度。
和子女談生死的提醒整理
郭慧娟表示,不只是了解長輩的想法,還有的情況是自己已經有預備心理了,但子女或後輩可能是不捨;可能是怕觸霉頭,每每開口想要談身後事的規劃,許多人的經驗裡或許會收到類似「不要說了,你一定會長命百歲」的回應,拒絕再談下去,郭慧娟也整理面對子女談話的要點,掌握住了就可以轉化對話氣氛。
與子女談生死要點 | 內容 |
---|---|
安撫沒什麼 | 先同理孩子不忍心談的心情,安撫對方,坦然表達自己的想法。 |
願不願意聽我講 | 發現孩子有點抗拒,安撫後,可以誠懇詢問「我滿想講的,你願意聽嗎?」 |
觀察反應 | 觀察反應、隨機應變,繼續對話。 |
以問句開啟話題 | 「難道不想聽,為什麼我想這樣決定嗎?」透過類似的問句引起注意,開啟對話。 |
不要只告訴一位孩子 | 如果只有一位子女知道,很難說服其他子女,讓身後事處理陷入困擾。 |
資料來源:郭慧娟提供 / 製表:橘世代
只有愛,沒有遺憾/郭慧娟生死課
你是否想過,如果沒有好好告別,將造成哪些遺憾?
思考死亡,是一件負面、陰暗的事嗎?其實面對死亡,是為了好好活著,找出人生真正重要的人事物。
【橘世代】與台灣死亡咖啡館創辦人、擁有超過10年生死教育經驗的郭慧娟老師合作,推出【郭慧娟生死課】線上課程,教大家如何理性規劃、盤點清單及調整心態,避免不必要的遺憾及花費。
透過計畫有意義的臨終計畫,才能在有生之年好好的過生活。
查看課程詳情》https://bit.ly/3NiMbvq
想詢問課程/報名方式> 客服電話:(02)2649-1681轉2
│更多精選推薦↓↓↓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