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感到這樣嗎?回到家發現和家人的對話好像遊戲裡的NPC講話一樣,感覺不到對話裡希望得到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注:NPC指角色扮演遊戲中非玩家控制的角色)
「你怎麼那麼晚回來?」「我知道什麼是對的,你不要感情用事!」「我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
或者家人乾脆化身成雕像,怎麼和他說話都像沒聽到和反應。
溝通 卡關的累,來自心中無法互相理解造成的疲累
當回到家,本想放鬆一下,或者想向家人訴說委屈時,還沒等開口,千篇一律的叮嚀就連珠炮的襲來,家人說著一樣的內容,好像鬼打牆。有時候對話還沒開始,不是開始翻舊帳就是吵架收場,想法只能憋回內心,自己感到難受而且無能為力。還有家人想要表達關心,聽起來尖銳像是指責,心裡感覺好受傷。
好懷念有共同話題和目標的對話,那種溝通是開心的、溫暖的、而且心好像是在一起的,談話最後心裡是暖暖的。好想知道是不是有通關密碼或寶物,才能展開家人間良性溝通。
家中常見造成困難的溝通模式
心理學 大師薩提爾(Virginia Satir),在提出的4個困難溝通方式,呈現對外表現的姿態和隱藏在冰山底下的內在心理。包括:
• 指責型:
就像在溝通時,很容易指責別人不是。在與人應對時,他們只站在自己為出發點,有時會用否定或命令的口氣,沒有在意對方的感受或當下情境。指責型的人,其實滿沒有安全感的,這是個保護自己的方法,以為用對外指責的方式,不安就不會被別人看到。
• 討好型:
討好型會花更多精力照顧別人需要,而沒有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或感受,在關係
中是委屈求全的樣子。但是他們討好背後,是怕當表達出真實感受時,將不被他人接受和理解,甚至怕被拒絕,於是用討好來讓別人喜歡。
• 超理智型:
超理智型的給人感覺事不關己或是冷冰冰的,總是講大道理為自己爭辯,好像用道理就能說服別人。他們會忽略表達自己真實感受和顧慮他人的感受。其實他們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以為用冷靜甚至指教的口吻以為會有效果,他們也害怕失去控制權,所以有時候也會以潑冷水或是淡漠的方式互動。
• 打岔型:
他們不光是在對話中打岔,也會用打斷或裝傻的態度。他們還會故意轉移話題或故意開玩笑來閃避討論的話題。其實他們忽略自己的內心的感受,用打岔來避免直接面對,所以選擇以閃躲不溝通來應對。
以上四種其實是我們常常在在家人溝通中出現,可能也浮現一些相對應的畫面。這4個溝通姿態不一定某個成員會固定某一個模式,也可能因為情境和話題改變,家人的姿態會一直改變。
成熟而理想的方式
• 一致型:
指教表達溝通是上述4項溝通方式裡,最成熟的溝通方式。他們能好好的將心裡想的,用溫暖話語呈現,產生內外感受一致。同時照顧對方的感受和想法,也會顧慮到情境。他們用溫和及真誠的開放態度,面對他人的溝通。例如「我知道你的工作要常常加班,看著你很累我也很心疼,我很想讓你知道我很想靠近你。」
在我們文化上,要說出一致型是有些不容易,需要很多的練習。而且日常生活壓力下,真的不容易隨時保持一致性。所以如果做不到一致型的溝通姿態,也不用因此感到壓力。可以通過練習,慢慢的將增加一致型溝通的次數。
練習一致型的溝通方式,我們可以先這麼做
• 先不打斷:在對方訴說時,用傾聽和停頓,先取代表達立場。
• 遇到抱怨藏在溝通裡:溫和的告訴對方,我聽到你的擔心,但你對我的抱怨,讓我聽到心裡有些難受。
• 考慮自己感受、對方想法、和情境:對話中不急著回應,想像對方的感受或初衷。如果不確定對方想法的話,可以詢問對方。
如果在家中溝通困難重重,而讓你家劍拔弩張的話。或是你感覺到溝通上的困難反覆出現,甚至影響到你的生活圈,交友圈。或許及時尋求專業的外援,從專業介入減少矛盾累積,甚至能夠幫助達到關係的修復及釋懷。
本文轉載自《看見心理》,原文為:家人對話好像和NPC對話——為什麼家人之間的溝通常常卡關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