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西洋情人節 ,當單身熟齡 者面對「婚姻 」時,和年輕時有什麼差異?現任華人婚姻家庭心理健康諮詢協會副理事長、啟宗心理諮商所所長林世莉心理師指出,愛情 常見六類型,分別是浪漫式、友誼式、奉獻式、佔有式、實用式及遊戲式,促使婚姻長久的愛情類型,以友誼式最佳,例如熟齡在各志工團如圖書館志工、社團如登山社等場合相識,經由長期互動了解彼此個性,從有共同話題到漸漸日久生情,最後選擇攜手步入禮堂時,較易符合雙方的「三觀」標準。
解析常見愛情模式
林世莉分析,任何年齡的婚姻都需要接納、尊重、包容,感情才能維持長久,上一代的阿公阿嬤為何能白頭到老,有些婚姻更是媒妁之言,女性為夫家奉獻青春,加上「床頭吵、床尾和」的觀念,因此年過八旬的阿公阿嬤,易以奉獻式愛情維持婚姻;但年輕人當學歷提高、經濟能力漸強,加上網路交友、婚友社盛行,或在家人期待或壓力下步入婚姻,婚姻的承諾易被打破,在周邊親友或社會新聞中時有所聞。
友誼式愛情之所以最符合現代人的「三觀」,林世莉強調,由於彼此有共同的生命經歷,一旦有爭執時,便能觀察彼此解決問題的方式,從中尋找共識。至於很多人渴望的「靈魂伴侶」,她以經典電影〈麥迪遜之橋〉為例,往往「得不到才是最美」,真的有完美的靈魂伴侶嗎?在真實社會裡也是可遇不可求。
熟齡擇偶的性別差異
林世莉以女性為例,已婚或未婚的熟齡女性選擇伴侶便有相當大的差異,未婚者較易對愛情仍抱有憧憬,但已婚女性無論是喪偶或離婚而恢復單身,面對下一段感情會更為謹慎理智。
反觀單身熟齡男性尋找另一半易以「實用式」來擇偶,像是考量能否照料自己及幼小兒女的老伴來共度餘生,從個案中也不難發現,許多從看護晉升為「妻子」的真實案例。
由此可見,熟齡結婚和年輕人步入禮堂最大不同之處,重視麵包更甚於愛情,尤其雙方若在上一段婚姻中各自有小孩,那麼,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金錢使用與財產分配,將參雜著更多複雜因素。
最後,林世莉有感而發地表示,現今社會也有很多熟齡族為了「省麻煩」,只選擇有夫妻之實、無夫妻之名的「夜間部同學」,以免萬一面臨分手時,將面對更多人際糾葛和金錢過不去的關卡。
│更多精選推薦↓↓↓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