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啦!我又沒生病!」長輩患心病,不願就醫怎麼辦?心理師這樣解答

媽媽疑似有心理疾病,請她看醫生又不看,常因爲這件事情有攻擊性的言語。也因此,家人越來越不想要和她提起這件事情,但家人關係也越來越糟,惡性循環。想請問遇到這種狀況該怎麼辦?

家人身心出現狀況,不願意看醫生怎麼辦? 圖/freepik

家人身心出現狀況,不願意看醫生怎麼辦? 圖/freepik

常有個案、讀者或親友問我家人不願意看醫生怎麼辦?這也是你/妳正遇到的難題嗎?

看到家人身心出現狀況,卻無法協助是很讓人心急又憂心的,有很多朋友也遇到跟你一樣的狀況。

不論媽媽是否願意看醫生,我們也需要覺察自己內在的需要,和面對親子 間的關係。

媽媽不願意去看醫生時,我們可以先問問自己下列幾個面向,也調整一下溝通 方式。

1. 了解她為什麼不想看病

媽媽聽到你們要她去看醫生,她感受到的是關心,還是指責、誤解呢?她又是怎麼想自己的狀況呢?

當媽媽愈是不能接受你們的提議,表現出排斥、憤怒的態度,表示你們原來的溝通模式不管用,也無法滋養彼此與增進關係品質。

2. 這是誰的需要

「媽,妳有問題,需要去看醫生」,這是我們自己需要,這當中有我們的害怕,和期待消除對自己發生的影響和不便,問問自己,那是什麼呢?

當這個訴求並非媽媽的需要的時候,她自然不會採納或考慮。

3. 創造新/心的溝通模式

或許我們可以實驗另一種方式,透過每一次的練習,一起創造出新/心的溝通習慣。當媽媽可以適切的表達她的想法,或是反應跟之前不同的時候,我們主動給予她大大的鼓勵。家人相處也是需要彼此鼓勵與感謝的!

或許一開始很難執行,容易破功,因為舊有帶著破壞性的情感表達方式會像是自動導航般的直接運作。不僅是媽媽,我們自己也會。

當媽媽情緒 浮現出來的時候,我們想想怎麼幫彼此度過這情緒的浪潮。當下不是去打壓她,不是與她爭辯,而是接納她當下的不舒服。

不需要與她討論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因為不管發生了什麼事,去討論誰是誰非,哪個是正確的皆只是激起更大的情緒浪潮。若是我們在旁邊糾正她的錯誤,媽媽可能會覺得你沒大沒小,會覺得我這把年紀了還要你教我怎麼做嗎?!

我們可以這麼說:「我可以理解你的感受」、「我知道你很難過」、「我知道你很生氣」、「我知道我那樣做讓你很害怕 」。當然她可能還是會咄咄逼人的回應,或是反而更大聲,更兇。如果你受不了,也要抓狂了——

尊重情緒經驗

我們需要能夠分辨情緒和情緒的表達是不同的。情緒是自然的能量流動,有它形成的脈絡和歷程,是中性的,沒有對錯,但情緒表達的方式則可能帶來破壞性和傷害。

我們可以跟媽媽說「我知道妳現在很生氣,我沒有聽懂妳想說的也讓妳很急,可是這樣大聲憤怒的表達方式會讓我害怕,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希望我們能夠變得更好,也希望妳能放鬆和快樂。我們慢下來一點,我想陪著妳,聽妳說。」

這是一個新的練習,也需要時間來來回回去讓這樣的溝通習慣慢慢建立。等到媽媽的情緒被接納了之後,說話方式也開始慢慢恢復平穩的時候,我們可以先謝謝她願意聆聽我的感受,然後再開始討論原本想要討論事情。

當然我們自己在溝通的時候,也要注意我們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聆聽和交流。

我們在被鼓勵的時候比較不會感到危險,也比較不會直覺的做出反射攻擊的動作。當你鼓勵和感謝媽媽的時候,可以帶給她正向的情緒記憶,一次一次,我們練習新的溝通方式,尊重並守護自己和媽媽的情緒界線,而不是想改變和控制對方的情緒。

運用策略,請「重要他人」出馬

誰對媽媽有影響力,誰就是重要他人,親友、老鄰居都可以。在爸媽眼中,我們永遠是小孩,他們並不喜歡聽兒女說教。我們想幫助父母更健康,需要更有智慧,運用策略去達成。

同時讓她有決定權,何時去看病、看哪位醫師,讓她自己決定。如果媽媽睡眠品質不好,試著跟她說去看醫生處理睡眠問題,告之睡眠問題是去看身心科。陪同母親去看身心科的時候,協助說明狀況,或事先跟醫生打聲招呼,透過醫師的問診和說明來協助媽媽正視自己的身心狀況。

祝福我們的家人都能平安,一起共好。

本文轉載自《看見心理諮商中心》,原文為:家人不願意看醫生怎麼辦?

延伸閱讀

不老電競賽事│超狂阿公阿嬤,揪打LOL氣勢不輸年輕人!

從小吃到大!2023高雄米其林美食推薦》每一家都是50年起跳老字號

吃飽馬上泡溫泉?一泡就30分鐘?安心泡湯一定要知道的「六件事」!

被資遣怎麼辦?怕找不到工作?勞保局教你新技能,還能領津貼!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