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 不是兩個人的結合,而是兩個人的共存。一對放下「老公」、「老婆」世俗標準的夫妻,他們平常會使用各自的房間,偶爾還會獨自去旅行,雖然與一般婚姻的想像不同,卻正是兩人想要的生活方式。結婚十年,他們從未產生倦怠感,反而更加有愛,也因此擁有一股能量,能一起追尋既獨立又互相扶持,專屬彼此的完美婚姻。《在婚姻裡,可以兩個人狂歡,也要一個人暢快》精彩試閱:
夫妻的個人主義旅行法
「老公,這裡真的是無聊到讓我吃驚。」
「妳在說什麼啊?這裡可是『智人(Homo sapiens)』誕生的地方耶。」
對話發生的地點是瑞典的烏普薩拉,我和老婆正在享受夢想多時的北歐之旅。烏普薩拉是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最古老的大學「烏普薩拉」所在的都市,也是培育出數名諾貝爾獎得主的學術殿堂。最驚人之處莫過於卡爾.林奈(Carl von Linn?)的家就在此處。林奈是何許人物?他可是初次提出界門綱目科屬種,替地球上所有生命體找到自身位置的學者,並替曾自詡神祉代理人的人類賦予智人之稱,將其降等為生命共同體一員的人文主義大明星啊!這是個把十天旅程中的其中一天完全耗在這裡也不可惜的烏普薩拉。
「那又怎樣?」老婆說,管他是林奈還是誰,都叫我別吵。
因為實際上,烏普薩拉的街上很冷清。直到我們到了當地才知道,烏普薩拉這個大學城在我們前往的期間正好是假期,處於空城狀態,能觀賞的就只有歷史悠久的建物和庭院。但眾所皆知,這是歐洲隨處都有的風景,路上就只有幾個居民在健行而已。我心想植物園的狀況可能會好一點,就帶老婆去了林奈植物園,結果那裡更無聊。
我指著林奈留下的紀錄對老婆說:「妳看這個,它說把生命體分成屬名和種名兩個稱呼的『二名法』,也是林奈發明的。」
「老公,你真是個大笨蛋。」
我們夫妻的旅行風格迥然不同,我喜歡在同一個地方停留很久,悠然自得地在社區漫步,找個咖啡廳或公園的安靜角落,「吸收」當地的氛圍。加上我是個歷史迷,喜歡探訪歷史古蹟,再用很白痴的角度詮釋意義。相反的,老婆則是喜歡到處跑的類型,主要跑的是購物景點和美術館。以我們一起去的紐約之旅為例好了,被譽為購物天堂的第五大道,老婆就去了三次,而且還是只逛百貨公司和商店而已。打從一開始我就不喜歡嘈雜的紐約,只有布魯克林還算好玩。老婆看著在沉浸在威廉斯堡跳蚤市場感性氛圍裡的我,忍不住打趣道:「這裡都只賣一些過氣的玩意耶。」
「這是跳蚤市場,販賣有歲月痕跡的老舊東西就是它的本質。」
「復古和老舊不一樣好嗎?這裡感覺是把不用的物品帶來賣的車庫拍賣耶。」
逛跳蚤市場時,我把破壞布魯克林感性氛圍的老婆趕走的畫面,至今仍歷歷在目。
不瞞各位,我們在旅行時也大吵過幾次。我們都是上班族,都是好不容易才排出時間去旅行,因此假如沒有符合自己的期待,火氣就很容易上來。把時間耗在購物或美術館時我會不滿,但都大老遠跑來歐洲了,卻在庭園長椅上坐老半天,老婆又會不高興。先前已經發生過好幾次這樣的狀況,老婆先氣呼呼地拋下一句:「以後再也不一起旅行了,還不如分開行動!」調頭就走,後來又問我:「你在哪裡?肚子餓嗎?」於是兩人又約好在某處碰頭。經過這些事情後,我們開始摸索在珍貴的旅行中,兩人都能盡情享受的方法。
第一步是,認同對方的喜好。我原本無法理解老婆在旅行中尋找百貨公司或購物中心的行為,畢竟多數都是國際品牌,有必要跑到國外去逛嗎?後來聽了老婆的說法後,覺得不無道理。因為有些品牌韓國沒有,就算有,賣的產品也不同。老婆說,每個城市的陳設也大異其趣,享受那微妙的差異也是一種樂趣。也對,套用在我身上,巴黎的盧森堡公園或首爾奧林匹克公園不也都是公園嗎?
雖然認同對方的喜好,但不喜歡也沒轍,所以我們達成了旅行協議,決定以隔年為單位,第一年一起旅行,第二年則分開旅行。我們倆的喜好分明,所以也有一人非常想去,另一人卻不想去的地點。舉例來說,我不怎麼想去美國玩,而老婆對西歐的興趣比亞洲更高,但也有像法國這種兩人都想去的國家。獨自旅行的那年就到各自想去的地方,一起出國時就去兩人都想去的地方,如此就能皆大歡喜了。
就算一起旅行,我們也會安排兩到三天屬於自己的時間。一般我們都是十天的行程,所以大約是旅程的百分之二十。我們會在早上分道揚鑣,盡情地享受各自想做的事,晚上再碰頭。老婆會去購物或去美術館,我則通常在公園裡看書。在巴黎若是擁有一段獨處時光,我就會到盧森堡公園去。我一直很想躺在公園的椅子上閱讀《法國革命史》。就在我翻閱書頁之際,另一頭傳來大樂團(big band)戶外公演的樂聲,小號嘹亮的音色先是劃過天際,緊接著飽滿響亮的演奏樂聲撲面而來。竟能在有藍天綠地的公園中聆聽爵士樂,這也太完美了吧!晚上我和老婆一邊吃飯,一邊嘰嘰喳喳地分享彼此在這一天的旅行經驗,而隔天說好要一起去的莫內之家,也同樣令人期待。
如同「一個人能走得快,但兩人同行能走得更遠」這句非洲俗諺,旅行也要兩人一起才好玩。我想把自己看到的風景告訴老婆,老婆也慫恿著我一起去她獨自發現的好地方,到頭來,我們仍是一起享受了旅行。解決了「必須無條件黏在一起」的技術性問題後,就更是如此了。
本文摘自《在婚姻裡,可以兩個人狂歡,也要一個人暢快:擁有一段攜手前進又各自獨立,不失去自我的婚姻關係》,2022/11/22時報出版
│更多精選推薦↓↓↓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