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在家工作好焦慮?情緒不釋放,小心變成焦慮症!

在家工作好焦慮?情緒不釋放,小心變成焦慮症! 圖/freepik
在家工作好焦慮?情緒不釋放,小心變成焦慮症! 圖/freepik

三級警戒以來,周圍的朋友焦慮 感非常嚴重。

你是不是也這樣?因為擔心物資不夠,所以會去賣場搶購物資?很擔心疫情所以時刻關注LINE的各種訊息,總讓自己的心懸著不放?尤其在家工作以來,生活與上班的空間、心情無法順利轉換,加上整天都關在房間,缺乏與人的交流,孤獨寂寞各種負面情緒油然而生,這些緊張不安或者對未來的擔憂,都讓我們感到焦慮。

面對身心不安、對疫情的不確定感、甚至是收入的銳減所產生的恐慌,有民眾會問這樣算不算罹患焦慮症?是否需要治療呢?

心情焦慮其實距離焦慮症還有一段距離,下面帶你辨別,首先讓我們先了解焦慮是怎麼產生的。

人為什麼會焦慮?其實與「壓力」有關

焦慮的情緒其實每個人都會有,可能是在上台演講、比賽、考試前,或者第一次約會,面對壓力,常見的症狀包含:害怕、不安、緊張、憂慮,或者會出現全身緊繃、注意力渙散、心跳加速、冒汗、發抖等症狀。

一般來說,這些因壓力產生的焦慮會隨著壓力消失而減緩,但是如果這些壓力超過我們負荷,就有可能形成焦慮症。因此,如果你的症狀只是因考試、比賽這些而起,過了就沒事的話,屬於正常現象,但如果焦慮沒消失,或是過度焦慮持續的時間過久,就有可能是焦慮症。

如果只是平常容易感到緊張、焦慮,可以試著透過以鼻子吸氣、嘴巴吐氣的「腹式呼吸法」或「握拳放鬆法」緩解,或藉由看笑話、聽音樂等轉移注意力,也可以向親近的人傾訴、培養運動習慣等方式,幫助自己獲得很好的舒緩。

但如果你的焦慮遲遲無法獲得改善,或者已經嚴重影響生活,那麼就要特別注意了!

你罹患焦慮症了嗎?檢查看看有沒有這些症狀吧!

一般而言,如果是罹患焦慮症,可能在生理反應、情緒反應、認知反應上會有下列情況。

●生理反應:身體發熱、出汗、心悸、胸口緊、過度換氣、腸胃不適、暈眩、口乾、肌肉緊繃、痛、疲倦、無法專心、思考混亂等。

●認知反應:覺得自己很傻、別人常注意我、可能會暈倒、會發瘋、得心臟病、無法呼吸、不願意出門等。

●情緒反應:感到害怕、激動、恐慌、過度擔心、不安、憂鬱、生氣、充滿悲哀、罪惡感等。

如果有上述這些症狀,極有可能是焦慮症。這時候可以參考正規治療方式,一般而言治療焦慮症可依循下列方式:

藥物治療:

主要為抗焦慮劑與抗憂鬱劑 2 種。必須遵從醫師的指示服藥,切勿自行調整藥物劑量或者停藥。

心理治療:

減緩因焦慮造成的思考行為混亂,抒發因害怕某些特定事物的恐懼。

團體治療:

獲得支持與建議,改善心理困擾,恢復生活動力。

行為治療:

透過簡易可行的技巧來治療焦慮症。

實際上需要使用哪種治療方式,仍得依照醫師評估而定。

心病還要心藥醫!

有些人的焦慮來源是因為婚姻、失業甚至婆媳關係,這些外在壓力導致的焦慮,雖然藥物可以幫助控制病情,但外在壓力不消除,終究不是辦法。例如,若是因為疫情失業而導致的焦慮症,即使在求診獲得一時控制,但生活壓力仍舊存在,很容易就會復發。

若您的焦慮來源是外在壓力,還是得尋求解決方式才能對焦慮症的治療有幫助。(延伸閱讀:焦慮症、窮緊張差在哪?從持續時間、6大症狀來判斷!

更多新聞報導

保健 防疫 焦慮

老朋友,一起吃飯吧!以青春為佐料的快樂食光最對味

美鳳姊食量驚人好身材 全靠養生8訣

延伸閱讀

相關文章

媳婦撿菜尾被嫌貪吃?婆家用餐必學「5招」化解婆媳問題、改善家庭關係

世上沒有完美另一半!維持和諧夫妻關係的8個祕訣,已婚未婚都要看

終身學習永遠不晚!50歲業務員攻讀文學研究所,找到人生新方向

爸媽越老越有玻璃心?其實是子女讓他們傷心!溝通必備5招化解親子衝突

在父母臨終時握住他們的手…學會「向死而生」:讓人生安然向前

年長朋友相繼過世,「老」的失落感湧上心頭!學會用加法看待人生避免內耗

熱門文章

住院請看護「5醫院」免費!2025「住院整合照護服務」申請方式、價格 懶人包一次看

「10年來冷最久冬天」隱藏吃電怪獸,耗電不輸冰箱!台電教6招省錢

新北市民專屬!最低6千入住新房,2025社會住宅申請條件公開

提早預防流感,降低9成傳播率!醫授辦公室防流感必備10招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