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情緒困擾別硬撐 找專業幫忙

有情緒困擾的人,可以先尋求專業心理諮商,釐清憂鬱或失眠等症狀的根本原因。圖/unsplash
有情緒困擾的人,可以先尋求專業心理諮商,釐清憂鬱或失眠等症狀的根本原因。圖/unsplash

想很多就代表容易憂鬱嗎?或是常感到沮喪、情緒低落,就是憂鬱症 嗎?

曾有自殺死亡的心理解剖研究發現,90%的自殺死亡者生前都已經有憂鬱症,不可小覷憂鬱症帶來的後遺症。

根據衛生福利部出版的「憂鬱情緒障礙自助手冊」指出,精神科診斷必須有三元素——足夠多的特徵性症狀、足夠長的持續時間,以及足夠影響個案原本功能的嚴重程度。所以是否為憂鬱症、重鬱症等精神疾病,還是必須尋求專業診斷。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常有的憂鬱情緒,有一種因為壓力反應而引起的「適應障礙症」,會在遭遇生活上的壓力事件後的三個月內感到痛苦,或不想跟人接觸甚至沒辦法上班;如果壓力源消失半年後困擾還在,就得醫療介入。

桃園市衛生局副局長、精神科醫師蘇柏文指出,有情緒困擾的人,其實可以先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 ,諮商心理師會陪著求診者釐清憂鬱或失眠等症狀的根本原因,梳理混亂的思緒。

而國內不少民間單位如董氏基金會、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或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等團體,都有許多資訊及自我檢查的量表,伸出援手來幫助民眾。

|更多精選延伸

更多新聞報導

憂鬱症 施靜茹 心理諮商 抗憂鬱

運動預防憂鬱症 不能沒有3老

防疫不出門 線上健身攻略 帶爸媽在家運動

延伸閱讀

你缺維生素D嗎?或許你常常憂鬱是有原因的

「為什麼不快樂一點?、這樣有名還憂鬱症?」 吳念真:這些話才是最大的傷害

另一半走了 留下的人如何好好生活?

死亡是一瞬的 但真正的告別卻需很長時間

相關文章

照顧住院母累到走路不穩…專家揭喘息服務救急:先把自己照顧好

身心障礙者能獨立生活嗎?伊甸基金會「家園」助他們學習自理、迎向未來!

兄弟姊妹像敵人、從小就要搶奪資源?專家:手足是父母最好的禮物

每年必辦家族旅行!教養專家李儀婷:心甘情願承擔這份辛勞

童年手足間埋下心結,長大後能化解嗎?她大談「黑歷史」放下傷痛

手足關係冷漠怎麼辦?修復第一步:別讓自己困在受傷角色裡

熱門文章

常吃「1健康食品」肺癌風險、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大增?醫揭真正原因

退休想住養生村?2025全台17大養生村費用、房型比較一次看(含表格)

台灣人太愛吃泡麵!醫點名「1吃法最危險」:肝腎負擔暴增

腳痠腳麻走路難受,竟是動脈阻塞!醫示警:再晚一步就要截肢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