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所做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指出,憂鬱症 造成的失能人年數,占所有疾病的第二位,它不但影響原來的生活,也可能導致自殺。
因此,如何不要讓憂鬱情緒變成憂鬱症,自助與求助專業人員變得十分重要。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 建議,中高齡失業者,常會遭遇低薪或身段拉不下來,如果能轉念找出方法,天無絕人之路。
他舉例,中高齡失業者可以選擇開計程車、騎機車外送美食或擔任保全之類的行業,不用看人臉色,也有一份養家餬口的收入。最重要的是,失業不要失志,把危機當成轉機,調整心態看清楚自己的處境,把暫時失業當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張家銘提醒,心情鬱卒不必諱疾忌醫,心理健康促進團體提供的「心情溫度計」量表,可以定期自我檢查,若等到生理上出現睡不好、吃不下的症狀,往往需要更多時間去了解原因並予協助或治療。
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也說,中老年人別忘了老伴、老本和老友很重要;而經濟無虞自願退休的人不見得高枕無憂,沒壓力、沒事做的生活,也可能悶出病來,他建議退休族去當志工或做貢獻人群的事,以獲得生活的充實感。
楊聰財認為,有效且不必花大錢的預防憂鬱症方法,即平常要有運動 習慣,最好是執行「333」計畫,每周運動3次、每次30分鐘、心跳達130下,讓體內神經傳導物質正常運作,心理保持健康。
|更多精選延伸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