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作者最新著作/當照護者被沮喪、無力的負面情緒淹沒時,該如何自救?

《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第一本完整書寫照護年邁父母的心路歷程。以「阿德勒心理學」出發,提醒子女肯定自己「默默守候在一旁的力量」,學會自我調適、找出親子關係的突破點,安然走過艱辛又漫長的照護之路!《照護年邁父母的勇氣》精彩試閱:

《照護年邁父母的勇氣》 圖/大好書屋

《照護年邁父母的勇氣》 圖/大好書屋

子女對父母宣洩情緒的目的

照顧父母的家人,對父母的舉動出現煩躁不安的情緒時,也是有其目的。一般都會說這是對父母的舉動感到煩躁不安,其實並不是因為父母的舉動,才讓人出現這種焦躁或憤怒的情緒。

我們必須知道—由於子女希望父母停止某些舉動,才會對他們大聲斥喝。這是子女對父母宣洩情緒、斥責的目的。

這就和教養子女的時候,父母因為想要讓孩子做某些事,就發脾氣或大聲嚷嚷是一樣的情況。

很可惜的是,這樣的做法,多半只會引發孩子的反感而不會奏效。子女也許會順從父母的話,但因為不是自己主動願意,而是被迫在不甘願的情況下遵從,所以發脾氣乍看之下似乎立即見效,可是孩子卻會不斷找機會反抗。同樣的情形也會發生在與父母的關係之間,即使父母看似退讓了,還是會再找機會反擊。

對父母產生情緒時,子女便與父母進入了權力鬥爭。子女不可能認為自己對父母有情緒是好事,但是他們心裡卻想著「自己如果訴諸情緒,就可以改變父母的行動」,於是試圖藉此控制父母。小時候受到父母支配,如今便想要站在他們頭上。因此,即便是瑣碎的小事,也要找機會與父母進入權力鬥爭。吵架的理由,不論什麼都行。

每天被父母折騰,照顧的人會疲憊不堪。我在孩子小的時候,不曾大聲斥責他們,但是對父親卻忍不住大小聲。在那當下,我的心跳肯定是加速,血壓也升高。即使回家以後還是心情不佳,隔天必須由我太太代為幫忙照顧父親。

我對父親會這樣,雖然他的舉動是引爆點,其實還是有目的在。目的之一,如同剛才所見,是因為想讓父親順從我的想法;可是父親要嘛是完全不理會,繼續做著重複的事,要嘛就是在人家發完脾氣後幾分鐘,就完全忘記那回事了。

對父母產生情緒時,子女便與父母進入了權力鬥爭。 圖/freepik

對父母產生情緒時,子女便與父母進入了權力鬥爭。 圖/freepik

發脾氣還有另外一個目的。我連父親的臉都不想見的狀況,次數並不多。儘管我不認為自己是逞強在照顧他,但是不論酷暑寒冬、清明還是春節,我都一次不缺地去照顧他。雖然說是要去幫父親打理餐點而非去不可,其實是我心裡認定了「不論發生什麼事都要去」。

或許正因為這樣,當時繃緊神經的我從來沒感冒過。如此狀況下的我,想要休息喘口氣的時候,為了讓自己和他人都覺得情非得已,便以父親的言語舉動為引爆點,發洩憤怒的情緒。這對父親來說是找他麻煩,其實我根本不必經過這麼複雜的程序,只要開口說自己很累,希望人家替代一下就行了。

本文摘自《照護年邁父母的勇氣》,大好書屋 2021/05/05 出版

母親節快到了,一輩子,你圍著我轉;這一次,換我圍著你轉。橘世代VIP【爸媽養肌訓練班】 >立即報名

延伸閱讀

台灣36祕境之一/新北瑞芳「南雅奇岩」大自然的妙筆神工!

《被討厭的勇氣》作者最新著作/艱辛又漫長的照護之路!照護年邁父母的勇氣

婚姻戰爭下的犧牲品,離婚後孩子心中堡壘就此消失?

「不做會後悔,人生不要有遺憾。」 村中第一個女大生,五十歲更拿下藝術碩士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