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4成民眾因「害怕麻醉」推延重要手術!醫:掌握3件事降低擔憂感

圖/freepik
圖/freepik

麻醉 過程中病人失去意識,因充滿未知易使民眾擔憂。台灣麻醉醫學會調查,近7成民眾不知道是誰為自己執行麻醉,民眾因擔心副作用 而不敢接受麻醉、因此推延重要手術 者達4成。醫師表示,麻醉藥物已有進展,民眾術前認識麻醉專科醫師、依病史討論給藥方案,認明有監測設備醫療機構3大關鍵,就能安心度過麻醉過程。

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余黃平表示,20多年前,台灣因麻醉科醫師不足,許多手術麻醉由非專科醫師進行,藥物選項、監測儀器也不如現在先進、充足,麻醉風險比歐美更高,死亡率高出12倍之多。近10年來,台灣新增1500位麻醉醫師,麻醉醫療水準可與世界並駕齊驅,但缺乏大規模調查,從民眾角度了解需求,學會發起「台灣麻醉警世大調查」,受試對象8成具親身麻醉經驗,其中手術麻醉占比約7成。

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余黃平(右)說,病人會找信任的醫師執刀,卻未必認識自己的麻醉...
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余黃平(右)說,病人會找信任的醫師執刀,卻未必認識自己的麻醉醫師。 記者林琮恩/攝影

「病人會找信任的醫師執刀,卻未必認識自己的麻醉醫師。」余黃平說,調查結果顯示,高達67%民眾術前未注意麻醉醫師姓名,近7成民眾不知道為自己執行麻醉的醫師科別;75%民眾對麻醉過程感到擔憂,其中近4成擔心術後無法甦醒,也有民眾擔心手術過程中不慎醒來。

余黃平進一步表示,擔心麻醉副作用,而不敢、不想從事手術或檢查的民眾高達4成。40至49歲青壯年民眾,45%曾因擔心麻醉副作用而錯過關鍵檢查或手術治療;超過半數擔心麻醉藥物對器官造成傷害,而盡量避免接受麻醉。

余黃平說,麻醉並非如外界所想,「睡一覺就好」,麻醉專科醫師經過專業訓練,能夠評估患者潛在心血管、糖尿病、中風等病史,依照個案情況給藥。

麻醉過程可分三階段照護,建議民眾手術前應與麻醉專科醫師充分溝通病史,擬定給藥計畫,並確認由哪位醫師執行麻醉;手術中則放鬆心情、配合醫護指示,術後則應適時反應身體狀態,與麻醉專科醫師充分討論術後狀況。民眾可把握了解麻醉專科醫師是誰、使用何種麻醉藥物、認明有監測設備的醫療院所3大關鍵。

台灣麻醉醫學會常務監事廖文進表示,台灣麻醉藥物已有新進展,即使患者高齡、重度肥胖或患有多重慢性病 ,也能獲得安全麻醉方案,多數病人停藥後能快速甦醒,減少病人對於「醒不過來」、「造成器官副作用」等擔憂,在麻醉專科醫師專業給藥及監控下,民眾能安心舒適接受必要治療。

【橘世代課程】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https://bit.ly/44stv2z

更多新聞報導

手術 副作用 開刀 麻醉 慢性病 醫病關係

肺癌都是老菸槍?醫:三分之二患者不吸菸 建議45歲後務必篩檢

六分之一長輩曾跌倒!65歲後「提升肌耐力」健康老化

延伸閱讀

夫逝留下千萬保險理賠金…婆婆要求「對分」理由太傻眼

盤點全台5大銀杏樹秘境!金黃色落葉美景成秋冬打卡熱點

飲食西化導致大腸癌發生率高!「3飲食原則+1檢查」遠離腸癌威脅

止痛藥效果有限!慢性疼痛如何治療?醫籲:這2種情況應立即就醫

相關文章

午睡變健康殺手?研究:超過1小時恐增中風、糖尿病風險!

每4人就有1人骨質疏鬆!醫建議65歲女性做骨鬆篩檢,避免5大恐怖後果

提早預防流感,降低9成傳播率!醫授辦公室防流感必備10招

節氣雨水到來!養生重點在「這器官」保暖防寒、排除體內濕氣這樣做

痛失手足太傷「心」!研究指出:兄弟姊妹離世,心肌梗塞風險恐增66%

頻尿、尿急、尿不乾淨?醫師揭密「錯誤的上廁所習慣」讓妳膀胱越來越弱!

熱門文章

住院請看護「5醫院」免費!2025「住院整合照護服務」申請方式、價格 懶人包一次看

「10年來冷最久冬天」隱藏吃電怪獸,耗電不輸冰箱!台電教6招省錢

新北市民專屬!最低6千入住新房,2025社會住宅申請條件公開

提早預防流感,降低9成傳播率!醫授辦公室防流感必備10招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