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長輩老是沒胃口、吃不下…當心「肌少症」上身!按摩4穴位開胃助消化

身形明顯消瘦、走路的步伐變慢變小,家人帶去就醫被診斷為「肌少症」,需從飲食和運動下手改善。 圖/freepik
身形明顯消瘦、走路的步伐變慢變小,家人帶去就醫被診斷為「肌少症」,需從飲食和運動下手改善。 圖/freepik

肌少症 是老年殺手,易致運動 障礙

營養不良 是肌少症發生原因之一

• 按摩穴道可促進食欲和消化吸收

秋高氣爽,天氣轉涼讓人食欲漸漸大開,看著滿桌當季的海鮮佳肴,長輩吃了幾口就不再提起筷子,「我吃不下、沒胃口」。連著幾周,身形明顯消瘦、走路的步伐變慢變小,家人帶去就醫被診斷為「肌少症」,需從飲食和運動下手改善。

均衡營養 攝取足夠蛋白質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說,40歲之後,肌肉量會隨年齡增加而減少,流失程度與速度因人而異,若早期發現徵兆,應適當治療,且補充均衡營養、養成規律運動。

飲食部分,每天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一般人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0-1.2公克蛋白質,換算60公斤的中壯年,每天需攝取60至72公克蛋白質。若擔心膽固醇過高,可選擇魚肉、雞肉等白肉,以及雞蛋、牛奶、豆類製品等食物。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 圖/WaCare遠距健康提供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 圖/WaCare遠距健康提供

規律運動 從每周2次開始

有氧運動、肌力健身、平衡協調、緩和伸展等,都是對抗肌少症最有效的訓練方式。建議先培養運動習慣,從每周2次運動開始,逐漸增加到每周運動3至5天。

預防或延緩肌肉流失,除了彈力繩、啞鈴、壺鈴等阻力訓練外,看似動作緩慢的太極拳,經由意念帶動身體各部位,有助於步態平衡穩定、增加下肢力量;還可以透過快走、慢跑、單車、登山、游泳訓練大腿肌肉,維持肌肉功能。

按摩穴位,促進食欲。 圖/林舜穀提供
按摩穴位,促進食欲。 圖/林舜穀提供

改善腸胃 增進食欲助消化

林舜穀表示,吃不夠、營養不均衡、蛋白質攝取不足,容易引發肌少症,一定要想辦法刺激食欲,包括改變食材、增加口味變化,按壓穴位也能達到開胃健脾的效果。人體的前臂與小腿上,有相應的二組穴位,平常多按摩,可促進腸胃消化、調理身體內部,避免退化與失能上身。

可按摩手部和腳部的二組穴位,分別是上廉穴、下廉穴以及上巨虛、下巨虛。按摩上廉穴可調和腸胃、通經活絡;按摩或針灸下廉穴,可清腸毒、治便祕。按摩對應大腸的上巨虛、對應小腸的下巨虛,能緩解腸胃炎、消化不良,按摩時可坐著微屈膝,輪流輕揉小腿前外側位置。

【橘世代課程】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https://bit.ly/44stv2z

更多新聞報導

肌少症 運動 營養不良

如何判斷「囤積症」?長輩多因「這件事」難改囤物習慣!

「火氣大」表示身體在發炎?中醫提醒「躁熱」不分季節!4招降火氣必學

延伸閱讀

頭痛可能是重大疾病前兆!醫分享5大觀察指標、2方法「緩解頭痛」不傷身超有效!

開罐沒力氣、容易跌倒…當心長輩陷入「肌少症」危機!醫師分析3大原因

長時間久坐造成「死臀綜合症」? 醫提4建議增強腿部肌肉力

為什麼更年期少吃還變胖?醫師曝:錯誤減肥反增肌少症、骨鬆機率

相關文章

爆瘦12公斤、衰老20歲!「1免疫疾病」併發肺纖維化恐致命

每天早上總是匆匆忙忙?做滿3件事讓你更健康,前2項不必花錢

吃太燙當心癌症找上門!醫揭吃下「這度數」食物=吃下致癌物

新型腸病毒比你想的可怕!「伊科病毒」已致嬰兒2死1重症,症狀一次看

常頭痛是警訊!「癌王」肺癌容易轉移,5部位不適速就醫

不是中邪!68歲信徒遶境昏厥,醫揭:遶境「這樣吃」避免體力差昏倒

熱門文章

常頭痛是警訊!「癌王」肺癌容易轉移,5部位不適速就醫

90%的人都做錯!浴室濕氣重「開窗or開換氣扇」,專家建議這樣做

退休想住養生村?2025全台17大養生村費用、房型比較一次看(含表格)

這樣睡超傷身!「睡錯姿勢」當心傷脊椎、得青光眼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