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大腸癌蟬聯癌症首位,國健署:糞便「異狀」應迅速就醫!
衛福部統計,大腸癌 為國人最好發癌症,每年新增患者約1萬多人,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首位。國健署多年推動大腸癌糞便 潛血檢查,一旦檢查為陽性,應速到醫院進一步以大腸鏡 檢查。但一名女性糞便檢查為陽性後到醫院檢查,卻多次未完全排便乾淨,被醫院退貨,差一點延誤治療。
收治病例的台安醫院外科部主任糠榮誠說,此名女性年約70多歲,健檢糞便潛血檢查陽性,前往醫院安排大腸鏡檢查,但多次檢查前都沒有排便清腸乾淨,遲遲無法接受檢查,但腹部卻感覺愈來愈不舒服,來到診間就醫。
經詢問發現,阿嬤已多次無法經由大腸鏡檢查確認有無罹癌,糠榮誠決定立即收治住院,協助阿嬤服用清腸藥物,排便清腸乾淨後,以大腸鏡檢查,沒想到檢查確實發現一顆約2、3公分腫瘤,緊急經手術切除治療,若再不治療,腫瘤恐愈長愈大,最後危及生命。
糠榮誠說,台灣為高齡社會,但年長者自我照顧能力往往被輕忽,此事件觀察發現,許多長者可能自己無法遵照醫囑服用清腸藥,且未順利排便而延誤檢查,因此,若家中長者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要到醫院進行大腸鏡前,家人應多關心年長者有無順利排便清腸,以防延誤檢查。
衛福部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資料統計,民國109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據統計,國人平均約31分14秒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每年更有6000多名患者死於大腸癌。
國健署指出,為了「腸」保健康,民眾應積極接受癌症篩檢,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目前提供年滿50歲至未滿75歲民眾,補助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科學實證研究顯示,定期接受篩檢,可減少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及有效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
其次當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現異常時,6個月內請盡速接受大腸鏡檢查,因大腸癌篩檢為陽性民眾,經由大腸鏡檢查後,發現平均每2人中1人有息肉、每20人中有1人罹患大腸癌,而若超過6個月不做大腸鏡檢查,罹癌風險會增加30%;而超過1年以上才做大腸鏡檢查,罹患晚期大腸癌的風險則增加2.8倍,務必提高警覺。
【橘世代課程】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https://bit.ly/44stv2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