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為什麼會得乾癬?乾癬會傳染嗎?醫師詳揭致病原因、治療方法!

皮膚過敏或乾癬,並非傳染性疾病,而是自身免疫失調引起。 圖/freepik
皮膚過敏或乾癬,並非傳染性疾病,而是自身免疫失調引起。 圖/freepik

大叔長袖衣褲不敢脫 竟因乾癬性關節炎 所致

今年50歲的王大叔(化名)從事農夫一職,不管風吹雨淋,每日都用心種植台灣好米。幾年前手肘內側出現小塊皮屑,起初以為是濕疹 ,就使用皮膚藥膏解決,豈料半年後紅疹逐漸擴大蔓延全身,脫屑飄雪花的外觀,讓他飽受外界異樣眼光,出門時都要穿著長袖衣褲來遮掩,才敢勉強出門工作,對原本就木訥寡言的王大叔,人際社交更加困難。之後腳踝跟膝蓋關節出現疼痛,幾度痛到他無法下田工作,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最後輾轉轉診到免疫風濕科檢查,確定罹患「乾癬性關節炎」。

皮膚脫屑關節腫痛,原來是乾癬性關節炎。 圖/照護線上
皮膚脫屑關節腫痛,原來是乾癬性關節炎。 圖/照護線上

收治個案的竹山秀傳醫院免疫風濕科蕭育芬醫師表示,初期先幫王大叔以傳統藥物治療,甚至用到最大劑量,但症狀只有些微改善,關節痛一直反覆發作,未獲得良好控制。後來申請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介入治療,皮膚脫屑情況大為好轉,只剩些微紅斑,另外關節痛也明顯改善,讓他能恢復正常社交生活,也能繼續下田種植好米給大家。

乾癬並非傳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失調引起發炎

蕭育芬醫師說,乾癬性關節炎多數發病在30~50 歲的青壯男女,初期開始可能只有乾癬,而乾癬會造成皮膚紅疹脫屑搔癢,嚴重影響患者外觀。由於「乾癬性皮膚炎 」一開始可能無任何關節症狀,統計約20~30%乾癬患者會發展出乾癬性關節炎,出現關節僵硬腫痛、痠痛等症狀,好發部位為手、腳、膝蓋、手肘或中軸等關節部位,提醒乾癬患者出現類似關節等症狀應儘早就醫進一步評估。

乾癬性關節炎多數發病在30~50 歲的青壯男女。 圖/照護線上
乾癬性關節炎多數發病在30~50 歲的青壯男女。 圖/照護線上

蕭育芬醫師補充,乾癬皮膚的紅疹脫屑看起來很像皮癬,常常讓民眾誤以為乾癬是一種傳染疾病。其實,乾癬並不具有傳染力,它是身體內的免疫系統 造成的發炎反應,導致皮膚過度增厚、脫屑紅腫,而一般的皮癬是黴菌感染,是外在微生物感染所造成的,因此民眾切勿混淆。

乾癬稱皮膚科的糖尿病 併發症症狀多樣勿輕忽

蕭育芬醫師說明,乾癬性關節炎目前成因不明,誘發因子可能與先天遺傳基因,再加上後天環境刺激,如抽煙喝酒、受傷感染、生活壓力、情緒、睡眠或肥胖等所致,要避免疾病加劇,建議乾癬性關節炎患者應維持正常生活作息,並做好體重控制。

乾癬稱皮膚科的糖尿病,併發症症狀多樣勿輕忽。 圖/照護線上
乾癬稱皮膚科的糖尿病,併發症症狀多樣勿輕忽。 圖/照護線上

蕭育芬醫師指出,乾癬又被稱為皮膚科的糖尿病,由於乾癬是全身性發炎疾病,發炎容易引發併發症產生,例:虹彩炎、指甲病變、發炎性腸道疾病或代謝症候群(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另外,因疾病容易影響外觀,也會讓患者的身心、生活及社交活動備受衝擊,臨床常見部分患者合併情緒障礙及睡眠障礙,因此乾癬患者罹患憂鬱的機率也高於一般人。

乾癬性關節炎有藥醫 生物製劑精準抑制發炎

「現今醫藥技術發達,針對乾癬性關節炎患者的治療藥物選擇性相當多樣!」蕭育芬醫師表示,初期先使用傳統免疫調節藥治療,若超過半年並達到一定劑量,但療效仍然不佳時,就會進一步向健保申請生物製劑介入治療。生物製劑就像是標靶治療,針對發炎的細胞或細胞激素精準抑制,同時能改善皮膚及關節症狀。

現今醫藥技術發達,針對乾癬性關節炎患者的治療藥物選擇性相當多樣。 圖/照護線上
現今醫藥技術發達,針對乾癬性關節炎患者的治療藥物選擇性相當多樣。 圖/照護線上

蕭育芬醫師補充說明,目前生物製劑的種類相當多,包含皮下注射的抗腫瘤壞死因子、口服標靶藥物...等,會評估患者狀況使用適當的治療藥物。另外,目前已有適合懷孕及哺乳使用的生物製劑,對於有備孕計劃的患者,也可以提早與醫師溝通調整藥物,但切勿擅自停藥造成病情加劇!

蕭育芬醫師提醒,乾癬患者若出現關節腫痛症狀,應儘快至免疫風濕科檢查診斷,只要配合醫師積極治療,相信疾病都可以獲得良好的控制,患者也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繼續開心工作!

蕭育芬醫師。 圖/照護線上
蕭育芬醫師。 圖/照護線上

本文轉載自《照護線上》,原文為:皮膚脫屑關節腫痛 原來是乾癬性關節炎

更多新聞報導

關節疼痛 免疫系統 關節炎 濕疹 乾癬性皮膚炎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成立於2017年,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提供給您實用、高品質的健康資訊,總瀏覽人次已突破1億1千萬。目前有超過79萬Line好友,是深受信賴的健康媒體。

一換季眼睛、鼻子癢不停?醫教「2預防、4避免」戰勝過敏性鼻炎!

什麼是生酮飲食?想嘗試生酮減重?開始前一定要先看這三大注意事項!

延伸閱讀

相關文章

「濫用抗生素」危機四伏!研究預估:10年後全球平均壽命縮短1.8年

上班族、學生必看!「吃了變聰明」5種中藥材大公開

常做惡夢竟是健康警訊!研究:帕金森氏症風險恐增5倍

健檢報告「滿江紅」別放棄!49歲男狂瘦14公斤變健康就靠2件事

冬天特別睏、早上起不來?醫分享2妙招趕走瞌睡蟲

發現甲狀腺結節怎麼辦?會致癌嗎?快到這2科就醫檢查

熱門文章

大型垃圾、家具怎麼丟?一文搞懂!附全台清潔隊資訊懶人包

每天走1萬步真健康?73歲翁照大腸鏡發現「4公分瘜肉」延誤恐致癌

2024小雪節氣「3生肖」好運降臨!小雪習俗、開運重點一次看

健檢報告「滿江紅」別放棄!49歲男狂瘦14公斤變健康就靠2件事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