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不只近視會造成視力模糊!醫:這群人更要注意可能是「白內障」影響

張沛瑞醫師提到,白內障年齡層降低與高度近視有關,定義上來說超過500度即為高度近視,提醒民眾應注意維持良好用眼習慣。 圖/林志遠 攝影
張沛瑞醫師提到,白內障年齡層降低與高度近視有關,定義上來說超過500度即為高度近視,提醒民眾應注意維持良好用眼習慣。 圖/林志遠 攝影

近年來,白內障 患者的年齡層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眼科門診觀察,相較於10年前白內障患者的平均年齡約65歲,民眾眼睛退化的速度比想像中還快,近年來已出現許多年紀40歲左右的患者因視力模糊 前來就醫,經檢查後確診為白內障。

白內障為老化現象 近視 度數增加竟也成症狀之一

台灣素有「近視王國」封號,可見國人的近視問題普遍且嚴重!而依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500度即為高度近視,而高度近視會使眼球提早老化,日後發生視網膜病變、白內障的風險也較一般人高。新竹大學眼科診所院長張沛瑞醫師指出,近10年來門診中出現不少40歲左右的患者因罹患白內障而前往求診。

白內障是一種老年化的眼睛疾病,當眼球內的水晶體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老化,變得混濁、變硬,進而導致視力模糊,就像年紀大了頭髮會白、會長皺紋一樣。然而,由於台灣高度近視的人口多,加上其他外在因素,如眼睛經常接收到紫外線、頻繁使用3C產品接收過多藍光,三高、長期服用類固醇等,都可能引起早發性白內障。

張沛瑞院長說明,白內障患者初期視線可能會有模糊不清的朦朧感,感受到顏色較不鮮明、昏黃、夜間視線不良、畏光、影像重疊或自覺近視度數不斷增加等,有些人甚至因白內障而改變了屈光度,突然覺得老花有所改善;若符合上述症狀都應提高警覺,至眼科做詳細檢查。因目前沒有任何藥物能完全治療白內障,充其量也只能減緩其惡化速度,最終還是得仰賴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才能真正改善視力。

飛秒白內障雷射手術 精準安全 術後恢復快

現今因科技進步,張沛瑞院長表示,進行白內障微創手術前無需打麻醉針,以點眼藥水的方式麻醉,並於角膜附近製作0.2至0.3公分的微小切口,利用超音波乳化術震碎並吸除混濁的水晶體,再以注射方式植入軟式人工水晶體,單眼手術用不到20分鐘即完成。

目前較新型的手術方式是以飛秒白內障雷射來取代傳統手術器械,像是在角膜製作小切口,以及運用雷射先行將硬化的水晶體分割,減少超音波的使用能量,保留更多的角膜內皮細胞,後續的步驟更快速且安全,同時減少術後角膜水腫的機率,更快恢復視力狀況。適合有運動習慣、長期戴隱形眼鏡、眼睛偏乾、年紀較大、角膜內皮細胞不足,或白內障過熟、過硬,需要較多超音波能量的患者。

張沛瑞醫師親自為母親進行飛秒白內障雷射手術。 圖/張沛瑞醫師提供
張沛瑞醫師親自為母親進行飛秒白內障雷射手術。 圖/張沛瑞醫師提供

張沛瑞醫師替母親施作手術 水晶體應依個人需求謹慎挑選

雖然治療白內障的手術多元且進步,不過最令患者苦惱的問題之一莫過於挑選人工水晶體。張沛瑞院長提到,自己年約70歲的母親曾罹患白內障,她的生活型態多倚賴手機與親友互動並享天倫之樂,他親自為母親治療的過程中,因母親平常用眼以看手機及電視為主,選擇水晶體時,就是以近、中距離能看得清晰為優先考量。

張沛瑞院長強調,每個人的用眼習慣不同,應針對個人需求評估後再做選擇,若有駕駛需求,則應選擇遠距離能看得清晰的水晶體;若是想擺脫眼鏡,且對視覺品質要求較高的白內障患者,則可以挑選多功能人工水晶體改善近視、老花或散光等,降低對眼鏡的依賴。簡言之,患者要把自己當主角,而非遷就於水晶體,畢竟白內障為一次性手術,術後若想重新更換水晶體,手術上不僅困難,也容易對眼睛造成傷害。

最後,張沛瑞院長提醒,閱讀或使用3C產品時,仍須記得每30分鐘要休息10分鐘,到戶外盡量戴太陽眼鏡或帽子遮擋紫外線,養成均衡飲食和多運動的習慣,並且定期補充葉黃素、做眼部健康檢查,善待你的靈魂之窗才能遠離白內障。

本文轉載自《NOW健康》,原文為:40歲視力模糊是近視加深? 醫曝:有這些症狀恐白內障

更多新聞報導

白內障 眼睛保健 近視 雷射手術 視力模糊

NOW健康

健康數位內容第一品牌!《NOW健康》提供全方位醫療保健新知,適用於0到100歲以上。基因與生俱來,體質後天翻轉;打造長壽體質,就從《NOW健康》開始。【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盡在:NOW健康】

戒糖、吃素能抗癌?微波食品容易增加癌症風險?

確診後味覺變差、容易疲勞...4穴道、3習慣避免為長新冠所困擾!

延伸閱讀

「職業病」造成手不舉、肌肉撕裂,能申請傷病給付嗎?

吃「透抽」險上喪命!這幾種食物,吞下前記得多咬幾下

「一到晚上視力變差?」注意眼球老化5大警訊!盤點6類護眼食物

「實支實付」保單怎麼挑? 業內人員揭3大細節 理賠關鍵在這!

相關文章

「濫用抗生素」危機四伏!研究預估:10年後全球平均壽命縮短1.8年

上班族、學生必看!「吃了變聰明」5種中藥材大公開

常做惡夢竟是健康警訊!研究:帕金森氏症風險恐增5倍

健檢報告「滿江紅」別放棄!49歲男狂瘦14公斤變健康就靠2件事

冬天特別睏、早上起不來?醫分享2妙招趕走瞌睡蟲

發現甲狀腺結節怎麼辦?會致癌嗎?快到這2科就醫檢查

熱門文章

大型垃圾、家具怎麼丟?一文搞懂!附全台清潔隊資訊懶人包

2024小雪節氣「3生肖」好運降臨!小雪習俗、開運重點一次看

健檢報告「滿江紅」別放棄!49歲男狂瘦14公斤變健康就靠2件事

每天走1萬步真健康?73歲翁照大腸鏡發現「4公分瘜肉」延誤恐致癌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