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免「進補」?中醫師:這季節更適合除濕、涼補顧脾胃

不只冬季,夏季也適合進補,除濕、補脾胃。 圖/pexels

不只冬季,夏季也適合進補,除濕、補脾胃。 圖/pexels

炎炎夏日,暑氣逼人,高溫高熱導致體內調控溫度失常,容易出現中暑的現象:感覺到身體熱、頭暈、頭脹、噁心想吐、疲倦等不適。暑熱容易耗氣傷津,「汗為心之液」,身體流汗過多,容易出現心煩、口渴、疲倦等狀況。常出門後流大汗,回到冷氣房,溫度降低使得表面毛細孔收縮,無法散熱,時間久了,身體的「濕」和「熱」排不出去,感覺疲倦、頭昏沉、身體重著,加上身體感覺熱,想喝生涼冷飲、吃冰、喝冰水,水分代謝更加不良,喝了水無法解渴,也容易引起腸胃不適、身體水腫,「濕氣」更加不容易排出。

破除迷思:不是冬天才能進補

除了多補充水分外,其實夏季也能進補。夏季是個生長旺盛的季節,順應四時的養生之道,利用夏季陽氣旺盛時養陽氣,「冬病夏治」,利用夏季好好強固身體,增加身體機能,迎戰冬天。補的方法要正確,冬天以溫補為主,夏季以涼補為主。夏季養生補養,藥材或食材多以健脾、除濕 、益氣、養陰為主。

暑熱氣虛,夏季常見進補藥材

暑熱容易耗氣傷津,身體津液流失過多,容易產生氣虛的狀況。

• 益氣:黃耆、黨參等。

• 養陰:麥門冬、蓮藕、百合、玉竹、蘆根等。

改善濕熱體質,夏季常見進補藥材

暑多夾濕,脾胃 為後天之本,脾主運化水濕,脾胃消化功能不好,水分代謝不良,濕氣難排出,身體消化功能差,長久下來影響身體機能狀態。健脾能幫助腸胃機能,幫助身體代謝運化水濕。

• 補脾、除濕:薏仁、山藥、茯苓、芡實、白朮、蓮子等。

夏季進補推薦藥膳與茶飲

• 四神湯:健脾胃、除濕,改善消化問題。

山藥、茯苓、蓮子、芡實,可以再加上薏仁,煮湯,也可以加米煮成粥。

• 茶飲:益氣養陰。

黃耆5錢、黨參3錢、麥門冬2錢、玉竹2錢、百合2錢,五味子1錢,加水1000ml,煮約10-15分鐘。

夏季推薦穴道按摩

平時也可以多多按摩「百會穴」、「足三里穴」、「陰陵泉穴」進行保養。

•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央,兩耳尖畫一條線,兩眉心到頸後畫線,兩條線交點位置,「頭為諸陽之會」,刺激百會,有助於恢復精力、益氣醒腦、調節身體機能。

• 足三里穴:又稱「長壽穴」,胃經穴位,在膝蓋外下方,往腳踝下延伸手4指寬的位置,能保健脾胃,增強免疫力。

• 陰陵泉穴:膝蓋內下方,從膝蓋往小腿會按壓到脛骨緣凹陷處,具有除濕健脾胃功效。

李映芷醫師提醒您,進補要分清楚體質,進補前先請教專業的醫師。利用夏季好好調理身體,增強保護力,強健體質,常保健康!

中醫師 李映芷醫師。
 圖/馬光醫療網

中醫師 李映芷醫師。 圖/馬光醫療網

本文轉載自《馬光健康網》,原文為:不只冬季,夏季也適合進補-除濕、補脾胃

延伸閱讀

胃脹悶、身體癢原來都是體內「濕氣」惹的禍!日常三招有效除濕

大暑節氣熱到高峰! 中醫師推薦「瓜皮飲」

染疫後切忌「吃補」!小心愈吃,症狀拖愈久

無力倦怠可能是因為體內「濕氣重」!中醫師:少喝冰飲、吹冷氣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