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一張圖立馬了解「醣」與「糖」大不同!

從飲食中減醣,能讓血糖穩定、體脂肪及內臟脂肪減少,身體機能保持在最佳狀態。 圖/里仁提供、freepiks.com
從飲食中減醣,能讓血糖穩定、體脂肪及內臟脂肪減少,身體機能保持在最佳狀態。 圖/里仁提供、freepiks.com

減醣 飲食」是近幾年來網路上最熱搜的關鍵詞,但為什麼需要「減醣」?要減少的是「糖」還是「醣」?減醣之後,生活型態是否也需調整?這些解答的背後又隱含了什麼樣的健康意義呢?

面對勢不可擋的健康飲食 趨勢,全球早已掀起一股減糖風潮。世界主要大國甚至對食品收取「糖稅」,無非是想藉此幫助消費者改變飲食選擇,進一步改善肥胖、糖尿病、蛀牙等惡化情況。大眾需要正視,全球近95%的人口正處於不正確的飲食型態與生活方式所導致的亞健康狀態。

這股減糖風潮的基本概念,是從減少精製糖與精緻澱粉開始。這些食物空有熱量缺乏營養,多吃只會讓血糖飆升,也會讓脂肪的代謝力變差,最終導致肥胖、成癮或增加老化、造成身體發炎等狀況,當然要遠離。而最好的飲食型態,則是近幾年在國內外相當熱門的「減醣飲食」。

減醣飲食的好處,最明顯的是能讓血糖穩定、體脂肪與內臟脂肪減少,維持理想體重。除此之外,減醣後因為血糖穩定,就不容易產生疲倦感、思緒比較靈活、情緒更不會有突然間的高低起伏。而血液也不會因為高糖狀態而混濁,會讓血液循環變好、代謝功能跟著提升,進而提升免疫力、降低體內發炎狀況,讓身體機能保持在最佳狀態。

「醣」與「糖」有什麼不同?

在了解減醣飲食前,我們先來了解「醣」與「糖」的不同。一般人可能只是簡單地從吃起來的味道做為區分,就像「糖」吃起來有甜味、含有「醣」的食物嘗起來似乎就不太具有甜味。其實,這樣的二分法並不完全正確。

振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石光中說明,酉字邊的「醣」是我們常聽到的碳水化合物總稱...
振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石光中說明,酉字邊的「醣」是我們常聽到的碳水化合物總稱,也是體內能量的主要來源之一。 圖/里仁提供、freepiks.com

振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石光中說明,酉字邊的「醣」是我們常聽到的碳水化合物總稱,也是體內能量的主要來源之一。它又可分成單醣(如葡萄糖、半乳糖、果糖)、雙醣(蔗糖、乳糖、麥芽糖)與多醣(就是俗稱的澱粉類)。

其中,「醣」在人體內必須花多一點的時間消化,也因為「升糖指數低」(又稱糖生成指數Glycemic index,簡稱GI),能讓血糖維持在穩定的狀況,所以是好醣。而米字邊的「糖」,卻是一種很容易被人體分解吸收,且會快速提供熱量、也令血糖快速升高,帶給健康負面影響。

血糖升高 隱含健康危機

石光中提及,若從飲食型態來看,一旦吃太多或運動量不夠,造成糖分供過於求時,血糖就會以肝醣方式儲存在肝臟和肌肉,也會以脂肪的方式儲存在脂肪細胞中。肝醣與脂肪長期且過多的累積會造成肥胖、脂肪肝等多種代謝性疾病。

而米字邊的「糖」,卻是一種很容易被人體分解吸收,且會快速提供熱量、也令血糖快速升...
而米字邊的「糖」,卻是一種很容易被人體分解吸收,且會快速提供熱量、也令血糖快速升高,帶給健康負面影響。 圖/里仁提供、freepiks.com

而糖尿病的產生,就是因為各種已知(如飲食或基因)或未知的因素,造成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功能不佳,使葡萄糖無法有效轉換成身體所需能量,導致血糖過高,超出腎臟的回收極限,造成尿液中有糖分,出現代謝系統紊亂,進而產生各種併發症。

當長期血液中的糖分過高時,會造成體內的發炎反應,影響所及是全身系統性疾病,包括心血管、腎臟、腦血管,及高血壓等慢性併發症都會陸續出現,而這些併發症對身體器官的破壞都是永久性且無法恢復的傷害。

精製糖容易被人體分解且吸收,讓血糖快速上升,長期下來影響健康。 圖/里仁提供、f...
精製糖容易被人體分解且吸收,讓血糖快速上升,長期下來影響健康。 圖/里仁提供、freepiks.com

所以,若要減醣,首先就要先減「糖」,而且還要用好醣取代壞糖。石光中說,無論是肥胖者、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處於亞健康狀態的族群,都有減醣的必要性。不過他強調,「減醣不只是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增加糖分的消耗。更重要的,飲食也要降低總熱量的攝取,再加上生活型態的調整和規律的運動,對健康才能有真正好處。」

本文轉載自《里仁》

橘世代推薦專區↘↘↘

更多新聞報導

健康飲食 鍾碧芳 減醣 血糖控制 生活習慣

里仁

二十多年前,當有機農耕在台灣還只是一個勉強的想像。 里仁暗暗下定決心,要作「該作但沒有人做的事」。 想讓大地恢復元氣,能夠世代永續! 里仁堅持和有機農友站在一起 也尋找願意還原食物真實本味、恢復環境清靜的純厚廠商 再號召消費者來認同這樣的真情守護 里仁堅持自然、健康、平實 為了清風、為了淨水、為了你我萬物的歡喜幸福!

化療抗癌手腳卻麻木無感!中醫用針灸找回自癒力

每周至少3天「有氧運動」保健康,你有做到嗎?

延伸閱讀

在家運動一周挑戰|跟著音樂動一動! 5分鐘全身爆汗又紓壓

別以為只是小腹凸-可能是「內臟脂肪」高危險群

別以為肌少症只是肌力不足!小心同時患上「衰弱症」

減肥期間能不能吃白飯?型男中醫師曝「這一關鍵」

相關文章

上班族、學生必看!「吃了變聰明」5種中藥材大公開

常做惡夢竟是健康警訊!研究:帕金森氏症風險恐增5倍

健檢報告「滿江紅」別放棄!49歲男狂瘦14公斤變健康就靠2件事

冬天特別睏、早上起不來?醫分享2妙招趕走瞌睡蟲

發現甲狀腺結節怎麼辦?會致癌嗎?快到這2科就醫檢查

「胡思亂想」害你睡不著!醫推薦4招安心睡好覺

熱門文章

每天走1萬步真健康?73歲翁照大腸鏡發現「4公分瘜肉」延誤恐致癌

2024小雪節氣「3生肖」好運降臨!小雪習俗、開運重點一次看

大型垃圾、家具怎麼丟?一文搞懂!附全台清潔隊資訊懶人包

健檢報告「滿江紅」別放棄!49歲男狂瘦14公斤變健康就靠2件事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