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歲的陳太太最近腰痠背痛,她習慣性拿起家中庫存的「紅白相間」膠囊,當作消炎藥吃下肚,但症狀沒有改善,不得不到診所就醫。她一坐下來就問醫師,她吃了之前醫師開立的消炎藥,腰痠背痛卻沒好,是不是身體差讓藥物沒效?醫師仔細詢問才發現,陳太太自認的「消炎藥」,根本就是抗生素。
服用過量引發腹瀉
「很多人把抗生素當作消炎藥。」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開業藥師黃彥儒表示,很多長輩一來藥局就說要買消炎藥,特別指名紅白相間膠囊,一聽就知道又是一位把抗生素當消炎藥使用的民眾。
黃彥儒表示,抗生素被誤以為消炎藥,不是沒有原因,人體發炎反應,其中一項原因就是感染,造成感染的原因,多為細菌引起,抗生素主要作用就是殺死細菌,避免擴大感染,當發炎的主因消失後,疼痛也跟著消失,連帶會讓民眾誤以為那顆紅白相間的藥物,就是消炎藥。
不過,若遇上病毒引起的感染如感冒、寄生蟲感染、外傷發炎、扭傷等,服用抗生素一點效果也沒有,且服用過多還會帶來嚴重副作用。
黃彥儒表示,有些民眾發現藥物效果不佳,不會馬上意識到「吃錯藥」,反而會吃更多,沒有藥還會跟朋友要。過量服用抗生素,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腹瀉,抗生素進入胃裡,擾亂腸胃道細菌叢,若依醫囑使用,不會有什麼影響,過量使用就會讓腸胃道原本的秩序大亂,引發腹瀉。
影響其他藥物吸收
有些長輩有慢性疾病,抗生素的成分多為四環素、喹諾酮類,若同時與慢性病藥物使用,會降低其他藥物的吸收,影響疾病控制。最嚴重的副作用就是產生抗藥性,當一般抗生素對於民眾無效時,下一次生病恐需要用最後一線藥物對抗疾病,甚至最後無藥可用。
黃彥儒表示,真正的消炎藥其實是類固醇,常見的成分有兩類,類固醇、非類固醇性消炎藥(NSAIDS); 類固醇成分的消炎藥,可減輕骨破壞性疼痛、神經或脊髓受擠壓引起的疼痛,而自體免疫引起的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類固醇都是第一線的治療用藥。
而非類固醇性消炎藥最廣為人知的應該就是阿斯匹林,它具有鎮痛、消炎及解熱效果,可針對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經痛、牙痛等作為消炎止痛。
依醫囑服藥別囤藥
黃彥儒表示,無論是抗生素或類固醇,都屬於處方用藥,必須要醫師開立才能取得,而醫師開立的藥品應依照醫囑服用完畢,特別是抗生素,一定要吃好吃滿,否則也會有抗藥性的問題,千萬不要囤藥,並認為目前的症狀與上次雷同,或是認定該藥物的作用,就貿然使用,反而會引發不必要的副作用,甚至影響身體健康。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