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半夜低血糖嘸自覺!「硬幣大小裝置」24小時測血糖

連續血糖監測由感應探頭置入皮下組織,探頭為一個軟針,置入部位為上臂背面或是腹部。 圖/徐如宜 攝影
連續血糖監測由感應探頭置入皮下組織,探頭為一個軟針,置入部位為上臂背面或是腹部。 圖/徐如宜 攝影

台灣有200多萬名糖尿病 患,有些病人害怕指頭採血疼痛,沒有按時量測血糖,導致血糖暴衝或低血糖危險而不自知。

高醫內分泌新陳代謝 內科使用連續血糖監測儀器,協助病友維持血糖穩定,以降低惡化或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高雄70歲蔡女士罹患糖尿病10多年,怕扎針的她超怕驗血糖,不敢看針,每次到醫院驗血糖都很緊張,後來衛教師傳授秘訣,驗血糖時把手指頭揉一揉,調整採血筆的深度,扎在手指雙側,而且要輪流手指頭,才慢慢克服了心理障礙。

蔡女士說,近日嘗試裝置連續血糖監測儀器,恍然明白半夜心悸、手抖、冒冷汗而驚醒,原來是低血糖的緣故。掌握了血糖變化,進而調整藥物、飲食及生活作息等,使血糖更趨穩定,半夜也不再因低血糖而驚醒。

高醫內分泌新陳代謝內科主任林昆德表示,連續血糖監測儀器每5分鐘記錄一次,可連續監測7天左右。藉由監測組織間液的葡萄糖變化,可清楚看出血糖的波動,並適時調整控糖藥物劑量。

高醫內分泌新陳代謝內科使用連續血糖監測儀器,協助病友維持血糖穩定,以降低惡化或減...
高醫內分泌新陳代謝內科使用連續血糖監測儀器,協助病友維持血糖穩定,以降低惡化或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圖/徐如宜 攝影

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黃幸儀表示,連續血糖監測為一枚約50元硬幣大小的裝置,由感應探頭置入皮下組織;探頭為一個軟針,置入部位為上臂背面或是腹部,不會造成疼痛或任何不適。探頭細針前端含有糖氧化酶感測器,每隔幾秒就測量皮下組織液氧氣的消耗,或氫氧離子的產生,再轉換成血糖值,可連續24小時監測血糖。

黃幸儀表示,對於血糖高低起伏很大、莫名其妙高血糖、嚴格飲食控制卻仍高血糖、擔心半夜低血糖或頻繁低血糖而不自覺、指尖血糖正常但糖化血色素卻不佳、擔心高血糖影響懷孕、擔心妊娠糖尿病影響胎兒及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但血糖控制 不理想的族群,皆可藉由連續血糖監測找出原因並加以改善。健保有條件給付。

血糖機是醫院最常見的血糖監測方式之一。 圖/鄧桂芬 攝影
血糖機是醫院最常見的血糖監測方式之一。 圖/鄧桂芬 攝影

|更多精選延伸

為人生2.0提前做好準備!我們將推出為橘世代量身打造的【無恐懼退休-理財攻略】,以及在家就能跟著教練群自我鍛鍊的【健身攻略】。全新VIP頻道!理財、健身雙管齊下,搶先獲得最新資訊》

更多新聞報導

保健 徐如宜 糖尿病 血糖控制 新陳代謝

早有中風徵兆卻不自知?「AI篩檢,讓防線更提前」

愛吃「古早味早餐」 CEO心血管風險竟上升

延伸閱讀

最新安心旅遊重點搶先看! 每人補助1000元,自助跟團都好用!

白額雁現身高雄!「2020茄萣海洋文化節」周六浪漫登場

越冷越美!2020賞楓前線-阿里山楓葉季爭豔開跑

退休不想宅在家!親姊妹變同事,創業賣「幸福」

相關文章

近視雷射非一勞永逸!醫點名「6種人」恐需二次手術

近期流感來勢洶洶!學中醫喝「2杯茶」增免疫力防病毒

立夏是養心好時機!中醫授2招安神防心悸失眠

台灣是「近視王國」?戴隱形眼鏡6大NG習慣:當心失明

牙膏越多=乾淨?「正確刷牙」這樣做:1粒花生大小就夠了

台灣頭頸癌發生率高!1罕見癌症「腫瘤長太慢」惡化風險激增

熱門文章

手槍打太多會變小?醫揭4方法重振雄風:視覺很有感

眼科醫師都不做近視雷射?背後5大真相近視族必知

桃機隱藏貴賓室,0元就能享受!2025桃機貴賓室懶人包,出國別錯過

退休後健保「必須依附子女」她疑惑:想當個自主老人不行嗎?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