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離開文化部回歸家庭,鄭麗君:性別從不是選擇「身分」的框架

鄭麗君衷於自己的選擇,在兒子五歲時卸下公職後,現任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 圖/邱子殷 攝影
鄭麗君衷於自己的選擇,在兒子五歲時卸下公職後,現任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 圖/邱子殷 攝影

打破女性歧視 以「叛逆」追求自由選擇權

英國媒體BBC曾報導,台灣女性從政比例高於國際,顯示台灣是個「適宜女性從政的地方」。雖說如此,社會大眾對女性政治人物的評價卻也不乏,「她們都是花瓶」、「跑基層體力不行啦!」、「家庭都沒好好照顧」...,相較男性,女性政治人物容易被貼上來自刻板印象的標籤。

擔任文化部長期間,為文化部爭取到史上最高200億預算;啟動公部門的結構性改變,並為文化長遠發展立下根基;任期屆滿決定不續任時,文化圈超過1500人更自主發起「文化向前走,部長不要走」公民連署行動,前文化部長鄭麗君被封為「史上最棒的文化部長」。

問政展現高度水準,負責任、有擔當、願意傾聽;鄭麗君為了爭取預算到處奔走,博得廣大支持者,但她在外人看似最輝煌的時刻卸下公職,理由很簡單,「不當部長,要回家當家長。」就為專心陪伴5歲的兒子長大,然而,當鄭麗君做出這個選擇後,卻又得面對「對事業不負責」的批評聲浪。

儘管已經是女力崛起的年代,「工作與家庭」仍然是許多台灣女性所面臨的兩難抉擇,無論怎麼選,似乎都無法令旁人滿意。在這個亟需拿掉女性框架的時代,看前文化部長鄭麗君如何忠於自我、擇善固執地活出精彩。

「妳不配接受質詢!」

當了「女」立委才親身感受到性別不平等

鄭麗君自嘲自己身上流著叛逆的血液,從高中時期就一路為了「追求自由」而努力。讀北一女的她,會質疑為什麼要有髮禁?為什麼女生一定要穿裙子?一心想挑戰封閉的教育體制以及嚴格的性別框架。大學時期,鄭麗君開始關心社會議題、參與學生運動,毅然從台大土木系轉到哲學系。從法國留學回來後,鄭麗君擔任大學政治系講師、台灣智庫執行長、行政院青輔會主任委員,在政壇中一路過關斬將,備受肯定。

女性站上政壇,象徵民主的一大進步,然而,鄭麗君卻在立法院質詢台上,卻遭受未曾想見的性別歧視與人身攻擊。她曾被在野黨立委辱罵道:「沒采(可惜)妳生水水又年輕,為何加入民進黨?」、「妳不配接受質詢!」而這樣的事不只發生在她身上,大多數台灣的女性政治人物,或多或少都有聽過類似的言論。

現今台灣的社會結構仍然存在玻璃天花板,流動機會也依舊有性別差異。 圖/林伯東 攝...
現今台灣的社會結構仍然存在玻璃天花板,流動機會也依舊有性別差異。 圖/林伯東 攝影

「當時的我意識到,女性想要實現自己對政治的理想,我們更需要勇於突破性別刻板印象,不自我設限。面對歧視不僅不退縮,還要勇敢打破歧視,才能為其他女性打開更大的自由空間。」面對龐大的「惡勢力」,鄭麗君堅定地讓自己站得更穩。她相信,每個人不分性別,都可以憑著內心的信念與理念向前行,不論職場或公共領域,工作表現都和性別無關,也不該被差別對待。

「當我們提到女總統、女立委、女醫師時,前面不用再多加一個「女」字,那就是社會真正接近平等的時刻。」鄭麗君認為,現今台灣的社會結構仍然存在玻璃天花板,流動機會也依舊有性別差異。雖說台灣的女大學生比例、女性從政比例,已經是亞洲居冠;但女性科研人才仍大幅低於男性科研人才,高階主管還是男多於女。

『親職』應不分性別,爸爸或媽媽都可以發揮親職的角色。家庭需要雙方像合夥人一樣,相互支持。-鄭麗君

面對性別歧視鄭麗君不退縮,反而勇於突破,她帶著信念在公領域打拚,是台灣第一位拿到...
面對性別歧視鄭麗君不退縮,反而勇於突破,她帶著信念在公領域打拚,是台灣第一位拿到200億預算的文化部長。 圖/邱子殷 攝影

親職應該不分性別

理想家庭關係不能只靠個人努力

鄭麗君在41歲時閃婚,並以45歲高齡生下一個兒子,更在產後短短不到一個月回歸立法院戰場。對於高工時的政治職場,許多女性政治人物忙到沒私生活、沒時間也沒興趣談感情,鄭麗君跌破眾人眼鏡,完成了許多人生大事。

媽媽的身份與2年立委、4年文化部長的職涯重疊,鄭麗君表示自己總以公職優先,很難有充裕的時間照顧孩子,幸運的是丈夫經營公司,工作時間彈性,願意擔負起「奶爸」角色;白天照料孩子,讓鄭麗君無後顧之憂。

「我何其有幸,擁有一個相對平權的家庭。『親職』其實應該是不分性別的,不論是爸爸或媽媽,都可以發揮親職的角色。家庭需要雙方像人生合夥人一樣,彼此相互支持,一起找到兼顧人生發展與家庭照顧的模式。」鄭麗君說。

傳統家庭因性別分工,照顧責任大比例落在媽媽身上,讓女性必須蠟燭兩頭燒的兼顧工作與育兒,過著「一天輪三班」的生活:白天上班、晚上帶孩子、孩子入睡後又再忙工作;甚至得扛起長輩的照顧責任,被迫中斷職涯。鄭麗君認為,唯有社會建立普及式照顧服務體系,才能減輕照顧者負擔,進而增進家庭內的性別平等。想要建立理想的家庭關係,不能單靠個人或個別家庭的努力,而是需要來自社會體系的公共資源支撐。

鄭麗君(第一排左二)任文化部長時,致力於文化推動;圖為2019年時與總統蔡英文出...
鄭麗君(第一排左二)任文化部長時,致力於文化推動;圖為2019年時與總統蔡英文出席文化內容策進院揭牌儀式。 圖/報社資料庫

有更好的社會,才能有更好的自己

鄭麗君:以「暖實力」發展「軟實力」

「我選擇擁有一段體驗『親職』的時光,也期許我們的社會能夠建立充分的公共支持體系,讓每個人不分性別,都可以保有工作或育兒的『自由選擇權』。」在4年文化部長任期結束後,儘管長官與外界都希望她繼續留任,鄭麗君仍然選擇不再續任,希望能夠專心陪伴孩子一段時間。她表示自己卸下工作,並非基於「女性一定要回家帶孩子」的性別框架,而是希望能在孩子最需要媽媽的階段陪伴他,享受親子之間的互相陪伴、學習和成長。

年輕時追求做自己的自由、自我實現的自由,參與政治後,鄭麗君更體會唯有改變公領域的結構,追求一個更民主的社會,每個人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我認為,我們應該擴大社會公共投資,在社會生活教育、照顧、居住、勞動等面向,建構一定比例的公共支持體系,讓個人及家庭都能在社會中感受到溫暖的力量,相信在『暖實力』的支持下,人們將更有餘裕發展自我及下一代的『軟實力』。雙力並進,不但能追求自我實現,也能促進他人和公共的利益,邁向一個讓大家一起變得更好的『共好社會』。」

對於大眾所期待的「性別平等」,鄭麗君解釋,「性別平等不是消弭性別差異,而是希望尋求一個更民主的社會。不論性別認同為何,都能因為生活在一個平權的社會中,而能夠成為一個『自由』的人。」

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唯有透過民主參與,一起追求「共好社會」,才能讓人人都有機會發展自我,成為更好的個體,並且攜手創造更好的台灣。鄭麗君鼓勵女性朋友,人不是原子化的存在,每個人都必須生活在社群中,成為社會共同體的一份子。

看「Women Create We Create」完整專題>>

更多新聞報導

學習心得 黎允之 性別標籤 職業婦女 社會關係

學會照片存雲端 不怕手機塞滿

為大腦銀行存健康本!洪蘭:疫情時請盡量運動

延伸閱讀

【高雄輕旅行】鼓山輕軌,最美2.08公里路線

【橘煩惱信箱】老了就不能獨自旅行?學會獨處,也是種幸福

一起吃飯吧!高齡者食堂改善孤食、憂鬱

福食來了!營養師:避輻射 「4類食物」要小心

相關文章

讚石英敬業又自愛!「鳥來嬤」吳敏送別60年好友:他是最好的典範

滑手機驚覺「全世界都完美」只有我好累…試試這招治百病迅速充電!

中年求職錢非唯一考量!作家:沒有完美工作,先搞清楚「為何而來」

心事太多煩躁不安?她建議:先練好身體、把今天過好!

約定相愛八輩子!蕭敬騰婚禮深情告白Summer:每一世我都會找到你

斷開小16歲男友!51歲李冰冰:好的愛情會讓人變好,但不適合就該放手

熱門文章

大型垃圾、家具怎麼丟?一文搞懂!附全台清潔隊資訊懶人包

2024小雪節氣「3生肖」好運降臨!小雪習俗、開運重點一次看

台灣阿嬤變曼谷企業家!80歲堅持上班,坦言創業最重要的是「這件事」

健檢報告「滿江紅」別放棄!49歲男狂瘦14公斤變健康就靠2件事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