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種傳承,是可以讓孩子無論離家多遠都會惦記著的?《傳家 》的出版,是一位母親的心意,當孩子的翅膀硬了,展翅飛向未來,臨行密密縫的不是遊子身上衣,而是27萬字的殷殷叮嚀。
作者姚任祥 說:「我只是想傳承家庭的價值,只想讓孩子不要忘記自己的本。」她由衷相信對自己文化愈了解的人,是愈有自信的一種人。
《傳家》套書問世,讓全世界重新發現,原來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如此豐富。第一版極快銷售一空,達成「法鼓傳家」募款目標,緊接著的中文平裝版、中文簡體版、今年即將上市的英文版,以及正在著手翻譯的日文版,四分冊、27萬字的豪華規格,將抽象的中國生活智慧與文化,融入生活隨四季節令,點滴實踐成為豐盈的美好日常。
花時間聊天 替孩子養好價值觀
為什麼這個時候我們需要了解傳家的智慧?因為許多父母由於工作忙碌,不得不把教育「外包」給學校、補習班等等,《傳家》的出版是一個美好的提醒:別錯過人生最重要的工作—「親職」。
任祥本身是職業婦女,與先生姚仁喜共同創辦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不論工作再怎麼忙,孩子小的時候,她堅持每天接孩子下課,「下課那段時間,是小孩最需要跟你講話的時間,父母可以從他的表情或聊天內容來挖掘出每天的情緒。」
任祥認為父母親盡量在10歲前多花時間跟孩子相處:「因為習慣造成個性,個性造成命運。」她認為替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很重要,無論當時孩子聽不聽得進去,但是父母的任務就是要不厭其煩,叮嚀再叮嚀,「善盡自己告知的義務,是一個比什麼都重要的事。你不要幻想他當天就會聽,有一天需要用的時候,他就會想起你的叮嚀。」任祥說,長大離家後的女兒有天恍然分享:「媽~我終於懂妳為什麼一直盯我們要物歸原位,東西都不收的話,『真的讓人覺得凌亂,浮躁不安!』。」
飲食&節慶 凝聚家人情感記憶
無論幾歲,媽媽永遠是家裡的靈魂人物,如何提升彼此的相處質量,任祥建議:「從貼近生活的飲食和節慶入手,每個家庭的母親,都是全家的生活主持人,好好過節很重要,這是生活中少數有主題的活動,不然你的家就千篇一律,沒有特色。」
生活需要創造「儀式感」凝聚家人的情感與記憶,「我自己特別喜歡氣氛,我是吃氣氛長大的。」任祥笑著自我調侃,兒時參加同學生日會的經驗,讓她難以忘懷,自己當家做主後,家裡的任何成員生日就是大事,為了營造獨一無二的尊榮感,早在翻糖藝術成為流行前,姚任祥就學會製作翻糖皮,「買一個現成的蛋糕,鋪上去剪掉旁邊,插幾朵花,擺幾個孩子的小玩具,這就是妳做的。」
清明吃潤餅、端午包粽子、中秋賞月吃月餅……,這些闔家歡度的美好「食」光都是儀式感,讓文化傳承不是無聊的老生長談,而是潛移默化扎根在孩子的記憶裡,成為一種「我來自何處」的底氣。如今姚任祥的大女兒, 雖然遠嫁美國,先生是一位德國人,女兒仍然會包粽子和先生朋友一起過端午,就是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個智慧媽媽 設計情緒時鐘 家人不踩雷
不想當個只會嘮叨的媽媽,需要技巧與策略,任祥在《傳家》也分享各種好用的溝通工具,例如:她把餐桌邊的牆面,變成全家共用的黑板。有時寫家庭行程,有時分享情緒,增加家人互動與討論的話題,比方說,上面有12種心情的情緒時鐘,把自己的情緒指到對應位置,就可以成為每日分享的開場白;每位家人專屬的「溫度計」,標記出什麼事讓你開心,什麼事最讓你抓狂,這個簡單的溝通工具能夠讓孩子了解自己,也懂得體諒家人,就算親如家人,也要學會不要踩到別人的「地雷」。
兒時在傳統教育體制內格格不入的任祥說:「我常常在想教材,總覺得小時候沒有好的成績,緣起於教材不能引起我的興趣。」一次歐洲旅行,當姚家五口人坐上火車包廂,準備看風景放鬆時,只見任祥從包包取出事先準備好的中國與西洋歷史對照捲軸,期待孩子能把旅途中的景點和歷史故事記憶並整合起來,極其誇張的「教學野心」成為家人間津津樂道的旅行回憶,而這套《傳家》則是適用一生的終極版教材。編寫教材的心念不曾停止,2021年任祥再次出版《台北上河圖》,跟全世界分享台北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認真過日子 人人皆可傳家
在母親價值不斷被頌揚的5月,媒體大篇幅報導各種好媽媽故事,任祥提醒:「不要和別人比較!為人母親沒有範本,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優勢,找出自己的優勢,發掘自己比較擅長什麼,最能發揮教養功效的方向。最重要的是,妳總是會有愛,有源源不斷的愛,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方法出來。」
無論你現在幾歲,「要認真過日子,讓生活更豐盈。」任祥深信,每一個人都應該寫下自己的《傳家》,過程中,你也可以整理你自己,整理一個家,分享家族的故事與智慧傳承,讓人與人、家與家、國與國能夠相互理解,「這真的是很美好的事情。盡可能讓它發生吧。」她說。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