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 讓人心驚,但在詐騙案例中,有一個比較特殊的族群,就是「失智症 」患者。曾有一位50幾歲的男子被詐騙集團盯上,說服共同投資,男子相信後,將積蓄全過戶,上億資產被轉賣,僅拿回一成資產。最後才發現,原來這位男子罹患失智症,才導致無法做出合理的正確判斷。若身邊有失智症的親友,我們應該如何加以防範類似的詐騙情事呢?《橘世代》【理財攻略】整理專家建議,教你為失智家人守住退休財!
失智者的老年資產 可靠法規來守護
失智症是近年來常聽到的疾病,但大家容易從字面解讀,以為是失憶、失去行動能力才是失智症,但其實有一些失智症患者,看起來跟平常無異,有一定的行為與表達能力,但可能漸漸無法正常判斷事物,例如會以為80萬比600萬更大,造成有心人士利用共同投資的名目,實行詐騙。
要守護失智症患者的資產,家屬除了要多注意外,也可利用相關法規進行更強力的防護,例如家人可替他們聲請「輔助宣告」或「監護宣告」,確保當事人不會因表達能力、判斷力下降,而做出有害自己的行為,可有效保護老年無法做正常判斷的失智症者。
監護宣告或輔助宣告,是由法院選任監護人、輔助人來代替長輩處理法律事務,讓他們不會做出不理性的行為或是被詐騙受騙。但老年人的判斷與表達能力是否喪失或缺乏,是由聲請者也就是家屬或親人,向法院提出老年人的醫療證明或心智評量表等,讓法官決定是否要針對長輩做輔助或監護宣告。
失去行為能力,用監護宣告來保障
而監護宣告與輔助宣告有何差別呢?基本上被「監護宣告」者,被視為沒有表示或理解他人意思的能力,因此需要有人「協助」他、甚至是「代替」他做決定。基本上,監護宣告讓老年人成為「無行為能力人」,必須由監護人擔任法定代理人,因此所有的財務決策都由法定代理人代勞。
無法100%清楚理解、表達,靠輔助宣告支持
而「輔助宣告」則是說,其有表示或理解他人意思的能力,但尚有不足,無法完全清楚,因此在某些情況下需要有人從旁協助他做決定。當他們面對特定的金錢決策時,就需要得到輔助人事前同意或事後承認才能進行。這些決定包括:
「擔任商家、公司或企業的負責人」、「借錢、為他人作保、贈與以及信託」、「打官司」、「與他人和解、調解不動產、汽車等重要財產的買賣、抵押、出租或借貸」、「遺產分割、拋棄繼承權以及在遺囑 中特別贈與某人財產」、「經家屬或輔助人特別指定的行為」等。
截至2020年,台灣已經有29萬的失智症患者,因此,大家不可忽略未來失智的風險,提前做好財務把關,才是防範之道。想要了解老人家的財務狀況,建議可在老人家意識與判斷力還清楚時,獲得同意後進行財務清查、打造財務清冊,預先規畫,有助於未來當長輩無法自主財務規畫時,家人可從中了解,避免遺漏。想看更多「預防詐騙」相關內容,請見《橘世代》【理財攻略】。
理財攻略│詐騙防身術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