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曾說,「投資成功和智商無關,需要克制的是會在投資中帶來麻煩的情緒。」這句話清楚揭示,影響投資的關鍵在於能否「理性操作」。實際上,很多人投資都是「一買就跌、一賣就漲」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背後的「行為財務學 」可能是影響的主因,這就是為什麼,投資前一定要搞懂這門「投資心理學 」!
投資要「系統化」 才不會亂了分寸
「行為財務學」(又稱投資心理學)是以心理學的發現為基礎,主要處理無法從「傳統財務經濟理論」所解釋的異常現象,而異常現象包括「過高的股價波動性與交易量」,換言之,金融市場的秩序受到複雜且非理性的人心影響,變得難以預測。
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說,股市 難以預測最大原因在於,投資人總是用情緒、情感在操作股票、進行投資,以為是在「投資理財 」,實則是將辛苦賺得錢投入危險境地。
他舉例,「為什麼股票總是一賣就漲、一買就跌?」這句話是不少投資人心聲,但大家總是不約而同發生相同情形,重點在於,投資人無法有規律的設下停利停損點,「賠錢時總愛凹單,獲利時就停利出場,好股抱不住」。
他認為,不論是投資小白或資深股民,都應該練就一套固定明確的系統化投資方法,盡可能讓股市波動影響投資操作至最低程度,也就是說,投資一點都不難,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就可以成為專家,但不被情緒綁架,每次虧損找出錯誤原因,不斷自我修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投資人。
人心成為左右市場的力量
台灣理財規劃促進會CFP®顧問駱潤生指出,投資並非像自然科學那樣有著一定的定律可遵循,其實背後是人所操作決定的,而人心是複雜且充滿矛盾,並非絕對的理性,即便多數人自認是趨於理性的判斷,但每個人的狀態不盡相同,更增加其複雜度。
他引述《投資心理戰》一書內容表示,心理學家已經證明,人類決策過程中包含多個導致思考偏誤的特徵,傳統金融理論假定市場參與者是「完全理性」的,然而很多投資人在面對市場訊息時,不是反應過度,就是反應不足,股票市場通常並非以「實際的」價值來交易,而是以投資人「認為的」價值交易。
此外,證券市場的價格並不只由證券內在價值所決定,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資者主體行為的影響,指的是投資者的心理與行為,對證券市場的價格決定及其變動具有重大影響,「過度自信」就是投資行為偏誤的關鍵之一。
總而言之,進入金融市場前,不僅需要研究投資的遊戲規則,還得搞懂深不可測的人心,只要能預測投資人的決策方向、心中想法,更能搶得投資先機。
│更多精選推薦↓↓↓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