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身體又濕又重?「三養生、兩食譜」輕鬆有效對抗春季疲倦!
寒冬遠離,春陽溫暖了大地,春雨淅瀝瀝的下,滋潤著萬物。春天是一幅欣欣向榮的油畫,畫中萬物復甦,百花齊放。《黃帝內經》:「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然而,在一片神清氣爽的氛圍之下,許多人竟感到異常的疲倦乏力,甚至昏昏欲睡?
節氣春分到!動動手、喝喝茶,把握最佳養生黃金期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冬至開始,夜晚時數漸短,白天時數漸長;直到春分,白天和夜晚的時間一樣;過春分後,白天時數正式超越夜晚時數;因此,「春分」正是日夜時長轉換的關鍵點,也是中醫陰陽平衡的平衡點。
春來皮就癢!免看醫生「三方法」自療解決,春天常見兩大皮膚疾病
春天生生不息,萬物欣欣向榮,許多疾病也不再蟄伏,紛紛探出頭來,尤其冬春季節變換,溫度與濕度相偕上升,對過敏體質的人來說,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春的主氣為風,當「春風風人」風到了過敏體質的人,這些人身上可能會開始出現斑塊狀、濕疹樣的皮膚癢疹,那很有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或濕疹,這類好發於春天的皮膚疾病。
節氣「驚蟄」宜養肝!中醫師曝養生四要點,有效提升內在免疫力
驚蟄的「蟄」是藏的意思,此時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冬眠的生物,草木也競相舒展,有萬物萌生之是春暖花開之季,但又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之時,因此,也是流行性疾病多發的季節。諸如流感、水痘、帶狀皰疹、A型肝炎等。尤其是還未停歇的新冠病毒,可能會再興起一波流行。所以,在這一節氣中,應該做好流行性疾病的預防工作。
藥膳補身有用嗎?專家:效果明顯!但補錯更容易傷身
《黃帝內經‧太素》提到:「用之充饑謂之食,以其療病謂之藥」指的就是「藥食同源」。
別再誤會針灸只能治療筋骨酸痛!從原理、功效到常見迷思...真實面貌大公開
針灸其實是指兩種中醫治療方法,「針」是指用針在特定穴位上加以刺激以達到治療效果;「灸」則是用溫熱的方法,同樣在特定穴位上用艾粒或是溫熱藥材去刺激,以達到治療效果。
【節氣.雨水】養生重「下半身保暖」掌握4關鍵增強抵抗力!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大約在每年國曆2月18至20日間。《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內提到:「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東風既解凍,散而為雨矣。」春天的風吹散了冬天寒意,把寒冷的冰雪融化幻化為雨水。此時氣溫逐漸回升,在台灣北部因為東北季風的影響開始出現降雨,而南部還是以晴天居多,室外的溫度大約還是在10度到20度間雖然不像冬天那樣寒冷,還是能感覺到涼涼的寒意。
「容易累」也是慢性疾病的一種!認識「慢性疲勞症候群」8症狀自我檢測
35歲的郭先生因為成家立業、小孩出生及工作忙碌,加上疫情因素,整個大環境不景氣,面對車貸、房貸、還有生活中林林總總的開銷,肩上的負擔快要喘不過氣。郭太太,也是職業婦女,白天上班壓力已經很大,晚上回家還要整理家務及照顧寶寶,近期覺得體力越來越差,聽到寶寶哭聲就覺得煩躁。兩個人不管怎麼休息,體力或精神都沒辦法恢復。看到電視跑馬燈出現過勞死的新聞,兩人決定要來好好調養身體。
喉嚨癢、打噴嚏...春天過敏好困擾!三步驟輕鬆緩解過敏不適症
春天季節交替的時刻又將到來,天氣冷熱不定,正是過敏性鼻炎好發的季節;春季過敏的特徵包含 : 過敏性鼻炎常見的黑眼圈、喉嚨癢、打噴嚏、流鼻水、鼻塞、易流鼻血、鼻涕倒流,更嚴重者有呼吸不順暢、哮喘、胸悶、咳嗽偶爾合併有眼睛乾癢、鼻咽部乾燥刺痛等症狀,往往在早晨剛起床與入夜後特別明顯,很多患者服用過抗過敏藥物,卻反反覆覆難以痊癒, 感覺上好像一年到頭都在感冒一樣。
節氣.立春│懶人三大養生法「起床像植物一樣」
不用假鬼假怪!養生不是虐生,不是限制什麼不能吃,什麼不能做,或者要注意的事情一大堆;網路坊間各種節氣養生文章充斥,即使是身為中醫師的我,看完還是霧煞煞,您是不是也覺得很困擾呢? 別擔心!掌握幾個大原則,二十四節氣都適用,讓您體會中醫即生活,生活即養生的懶人極簡健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