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突異常!是失智、老年憂鬱還是「譫妄症狀」?兩大觀察重點,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聯合新聞網 文╱廖靜清 台北報導
譫妄症狀與失智、老年憂鬱相似,容易被搞混而錯過黃金治療期。 圖/123RF

• 譫妄是一種精神狀態,常出現混亂、幻覺、妄想症狀
• 老年人因疾病、藥物和社交孤立,易增譫妄風險
• 發生譫妄的長輩,失智風險比較高

一位80歲女性患者,因情緒不穩定,出現妄想和幻覺等症狀,被送入急診室,經評估診斷,患者在幾天前進行了大腸癌手術,住院期間使用大量的止痛劑和鎮靜劑,再加上重症病房的環境,引發術後譫妄現象。

類似精神病症狀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譫妄是一種精神狀態,大腦的認知和反應出現了混亂、混淆、幻覺、妄想等症狀,最常見的現象是突然胡言亂語、認不得人、激躁不安、忘東忘西、失去定向感和時間感等,甚至有患者表示看到不存在的東西,家屬以為是中邪帶去收驚。

發生譫妄6原因

為什麼會發生譫妄現象?楊聰財表示,主要是因為大腦發生瀰漫性代謝障礙,進而可能有6原因導致譫妄:

1. 生理狀態:某些疾病或身體損傷,例如感染、中風、腦外傷、癲癇等。

2. 精神狀態:情緒不穩、憂鬱症、焦慮症、思覺失調症等心理狀態。

3. 缺乏睡眠:睡眠不足或睡眠質量差,可能導致譫妄現象。

4. 身體失調:長期飢餓、脫水、高燒、低血糖等身體失調。

5. 藥物或毒品使用:某些藥物或毒品也會導致譫妄現象,例如酒精、安眠藥、抗精神病藥、迷幻藥等。

6. 環境改變:最常發生在醫院,因住院產生身心壓力,大腦意識狀態突然改變。

楊聰財提醒,當出現譫妄現象時,應儘早尋求醫療幫助,找出原因進行相應的治療方式,只要把發生原因控制好,大多數患者都可以恢復。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 圖╱楊聰財提供

易與失智、老年憂鬱搞混

譫妄無特定年齡層,但是常見於老年人身上,研究統計顯示,與慢性疾病、藥物使用和社交孤立等因素相關,增加了發作風險。

譫妄症狀與失智、老年憂鬱相似,容易被搞混而錯過黃金治療期,楊聰財強調,譫妄通常包括混亂、幻覺、妄想;老年憂鬱則是情緒低落、失眠、自我否定、體重減輕等;失智症狀屬於持續性、逐漸惡化的認知功能障礙,當長輩記憶力衰退、語言障礙、思維能力下降,就要多加注意。

另一個觀察重點是時間,譫妄通常是暫時性,可能在幾小時或幾天內緩解,而失智是一種持續性、逐漸惡化的認知功能障礙,病程長達多年。

要特別注意的是,容易發生譫妄的長輩,失智風險也較高;譫妄跟失智可能並存,若失智長輩突然陷入譫妄,患者的認知功能會惡化得更快。區分這些疾病的關鍵是詳細醫學及心理評估,逐項檢查身體狀況、腦部功能,並評估情感和認知功能等,及時診斷及早治療。

預防譫妄4方法

1. 警惕藥物副作用:使用藥物應注意是否會出現相關副作用。

2. 維持健康生活方式:足夠的睡眠、健康的飲食、適度的運動、減少壓力和情緒波動。

3. 保持社交活動:社交活動可以減少社交孤立和抑鬱等情況的發生。

4. 預防感染:感染是譫妄常見原因之一,要注意預防感染,勤洗手、打疫苗等。

橘世代:精彩人生2.0,展開人生新風景

譫妄症 認知功能 失智 老年憂鬱 大腦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