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兩位奇葩婆婆同住!媳婦心好累:不求當女兒,只求當外人

Psyche賽心姬 文/Psyche賽心姬
婆媳問題一定要和解嗎?結婚後與兩位奇葩婆婆同住的Psyche賽心姬這樣說。 示意...

和朋友們聊起自己的公婆,大多都是抱怨,沒抱怨的不是從沒和公婆相處(例如婚前,公婆就已過世),就是從來沒與公婆同住過。世界上的婆婆,也是人,都有好有壞,只是不得不承認,好婆婆真的只是少數!每講起我婆婆的「事蹟」,都會被投以「驚奇眼光」或是直接說「妳婆婆好奇葩啊!」;每講起孩子的阿奏(=老公的阿嬤),也常會聽到「阿奏根本就是戲精」的結論!於是我就提筆寫下這些事蹟,搏君一笑!

前幾天跟一位朋友聊起她媽媽,朋友說她媽媽和她阿嬤也有婆媳問題,她爸也常勸她媽要放下。身為女兒的她十分不解,原諒或和解有這麼難嗎?

聽完她的敘述,我心有戚戚焉!

這篇就來聊聊:婆媳問題一定要和解嗎?

面臨著三代(阿奏、 婆婆和我)兩段婆媳問題(阿奏vs.婆婆、 婆婆vs.我),我看著也遭遇著。媳婦為什麼跟婆家處不好或難以融入婆家生活,以我個人經驗來說,可分為以下幾點:

1. 若要媳婦接受婆家,那同理也可問婆家是否接受媳婦呢?

剛搬入沒多久,我放在烘碗機內的兩個盤子會被拿出來放在外面,連續好幾天皆是如此。不給放就不給放,放外面就放外面,我心想這樣就好,以及租客心態(雖同住但非家人),這只是小事,不用浪費唇舌。會記得此事是因為要提醒自己不要再把碗盤放在烘碗機裡了。

後來不知過了多少,婆婆跟我提起陳年往事,提到她為了工作賺錢,於是請她的公婆北上照顧三個孩子,也開啟了她與公婆同住的生活。她把碗盤放在烘碗機內,也是被拿出來。婆婆對此事相當生氣,她說「有沒有搞錯,這是我家耶!(意指房子是公婆買的,不是阿奏的)」。姑且不論婆婆提及此事的動機,但聽至此,我心裡也明白了:對!這是妳們家,不是我家。

這本就是事實,沒什麼好在意的。

搬入與公婆同住時正值冬天,我們住頂樓,因此嚴冬時,外面幾度,水塔的水就幾度,流到家裡的水就是幾度。若是十幾度這種水溫,即使戴著手套,還是抵擋不住透到手裡的寒氣,在這種天氣裡洗完碗,手都快凍僵了。當時胖比大約一歲多,我煮飯時,會讓他待在旁邊,他喜歡玩水,便讓他用溫水,免得他著涼。某天,婆婆藉故與我確認水龍頭的水都是轉到冷水端,並且抱怨起家裡瓦斯費高,例如她們剛搬來這裡時,她發現常常她要用水時,水已經是溫的了,經她仔細觀察後才發現,是她婆婆(即老公的阿嬤)都在使用熱水,她才理解瓦斯費高的理由,但她不敢對她婆婆怎麼樣。她覺得冬天除了洗澡外,其他時間使用熱水都是浪費。其實聽到這裡,我也不知道她是在暗示還是明示什麼了,難不成這也是她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原因?(我的奇葩婆婆與戲精阿奏:洗菜篇)

我沒有信箱鑰匙,所有信件皆由婆婆收取。但我會在例如母親節前後收到聖誕節的促銷傳單,我當時還以為商家得提早半年展開促銷佈署,結果是......去年的聖誕傳單。不只我,老公有時也常拿到的帳單已經是逾期再逾期了!。但也只能無奈兩手攤啊~~

雖然都是小事,不用那麼在意,但是種種事情都可以綜合看看婆家真的接受媳婦嗎?(無奈笑)

接不接受是互相的,不接受就不接受,不必勉強!

2. 生活習慣不同,現在只要互相尊重、各自安好即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要同住,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與磨合期。例如同住一陣子後,我發現許多「奇特」的生活習慣。例如:

婆婆洗碗只洗碗內,她認為碗外沒有油就不用洗。

廚房裡沒有垃圾桶,結果與婆婆同住少說也有三十年的阿奏,和已經出嫁的小姑回娘家吃飯,也都質問我「為什麼廚房裡沒有垃圾桶?」。我還真想直接回答「你們一起住那麼久,都不知道您媳婦或您媽在廚房裡沒放垃圾桶嗎?」,我才同住幾天就已經知道並接受了,但我是俗仔,沒有說出口。我只要在廚房放垃圾桶,就會被拿到外面,我也只好作罷不放。沒垃圾桶雖然不方便,但也是能解決。

還有最奇葩的滴水洗菜法(我的奇葩婆婆與戲精阿奏:洗菜篇)、幾乎道道「進烤箱烤一下」的年夜飯(話題:大家都吃什麼年夜飯呢?)、十顆滷蛋吃一週。

儘管如此,但因為生活作息不同、不會互相干擾,因此我們過好一家三口的生活就好。

然而,事情的發展絕對不單純,否則就不會有(跨代的)婆媳問題了!

同住總是會因許多事情而產生摩擦,但若因生活習慣不同,就算只是芝麻綠豆大的小事,也要一直干涉、監視或指責。

小事諸如:點香拜拜,我右手持香、左手倒水,因為覺得順手,但阿奏堅持不行,於是她盯著我要全程按照她的步驟做完。有天,我點完香下樓,沒多久,阿奏下樓來,很生氣地叫我上去,我一臉納悶。我真的還沒睡醒,因為阿奏要求我一起床就要去點香,連弄早餐給胖比先吃這件事都要排在第二,胖比還小時就會在樓下吵鬧,讓我分身乏術。上樓後,阿奏說我插的香是歪的,叫我上去重插!而且一邊在旁邊酸「連拜個拜都這麼不情願,怎麼這麼不孝?!」。

OS:有這麼嚴重嗎?香插歪了,可以重插。但有至於不孝嗎???

晾曬衣服,被叮嚀「長褲和內褲都要晾在最邊邊(但內褲本來就晾在最邊邊了),你不能晾在中間哦!不然我就要從你們的褲管下過(即不想「被壓落底」的意思)。」

OS:您生活區域在樓上,您也有一台您專用的洗衣機,衣服也晾在頂樓,我們的曬在樓下後陽台,本就互不影響。您沒事一整天到後陽台看人家晾的衣服做什麼呢?我內褲不晾在後陽台,難不成要學您把您的阿嬤大內褲晾在廁所嗎?我們的廁所是公用的,不是個人使用的耶~(註:樓上的廁所只有阿奏一人使用)

結果阿奏便「不厭其煩」(但我覺得很煩)地連著幾天一直下樓來找碴這件事,一直碎唸......

此外,照三餐監視(我的奇葩婆婆與戲精阿奏:照三餐+1監視篇-當「看一下」變成過度的關心)。前陣子阿奏去她女兒家住一陣子,返家後當天傍晚就在樓梯轉彎處躲著,看我煮飯沒、看我們用餐、看我們吃完。若是在面前看,我還能直接請阿奏不要再看了,但阿奏現在躲起來看。緊迫盯人,這無形的監視壓力更勝於有形的盯看,且更無所不在,妳都不知道有人正在看著妳~~~~這心理壓力之大!!!但沒有人能對阿奏怎麼樣!阿奏躲起來看,叫她不要看,她會說「我哪有!妳不要亂說!」或「啊是賣銀看逆」。。(無奈+1)

3. 說話難聽,口不擇言,甚至攻擊娘家。

阿奏人不好相處,她的子女與她感情也不算太好,而她的孫子(即老公這一代)更是見到她便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與阿奏相處,我深刻體驗到四個字:「動輒得咎」!

平時我說話偏小聲,阿奏聽不清楚,她說「妳講大聲點,我聽不清楚」。

於是我大聲點說話,她說「啊謀妳這麼大聲是在派瞎毀」。

她指質,我反駁,她說「啊謀妳現在在跟我應喙應舌(頂嘴之意)嗎?(有時候再補一句,啊謀你媽媽是這樣教你的嗎?)」

於是我少說話,點頭或搖頭,最後選擇沈默,她說「啊謀妳現在是怎樣?怎麼問都不會應咧?!」

以為「多說多錯」,所以「少說少錯」,最後「不說也錯」,怎麼做都是錯!我只能選擇冷處理與減少接觸。

OS:我真的太難了!

COVID-19防疫那年是我覺得最難熬的一年,難過的不是病毒,而是阿奏三天兩頭、 三不五時地就來質問、指責與謾罵,我真的覺得自己快瘋了!如上所述,婆婆與阿奏也有她們的婆媳問題,婆婆為了不想遇到阿奏,於是整天不在家,即使疫情嚴重趨近封城時還是到處趴趴走,但我們也說不得。結果阿奏便來質問我「啊恁媽是跑去哪?」。婆婆本來會交代去哪裡,若阿奏問,再跟她講。但是我講了,又是我被罵一頓,索性我就不摻和這檔事了。我回答「不知道!」,阿奏便指著我鼻子說「你講白賊!」,甚至問胖比,胖比也不知道,結果就是我說謊、胖比說謊、媽媽教小孩說謊。

OS:???!!!

疫情期間,阿奏真的動不動就來找碴。有天,老公準備出門上班,阿奏又在碎唸指責我(其實只是她看不順眼的小事),老公也覺得這沒什麼,便坦護了我一句「她又沒怎麼樣,你不要再罵她了。」阿奏聽了,默默閉起嘴,但臉很臭、 一副不認輸的樣子。

以為有老公相挺,我就能安枕無憂嗎?並沒有!!!反而更慘~~~

當天傍晚,她又隨意找了個事由,在我出書房門準備煮飯時堵我,並且開始狂罵!因為不想聽這些負面之詞,於是我先躲回書房避難,等風頭過後再出來。阿奏便在書房門口狂罵了三、四十分鐘(獨角戲能演這麼久,我也是佩服!),而且還說「安娜!不然你要跟(老公名)講,就他來罵我逆!!!」,就差破門而入了,我心裡真「銼」!

OS:我真的太難了!

我當下立刻傳訊息告知老公這件事,並跟他說不要再為我說什麼,因為她已經罵了三、四十分鐘了!我真的覺得無辜又莫名其妙!

防疫期間,我真得快被阿奏搞瘋!她沒事做,想到什麼、看什麼事不順眼或心裡不爽快,便下來找我碴、開罵,最後的結論總是「我不孝」(不孝也不是她講了算,還是要看行為。就捫心自問吧!),我也懶得爭辯。有天,阿奏似乎是想攤牌還怎樣,又特地下樓來,她質問我「(前面鋪陳一些事),啊謀你是嫁來我家來給我蹧踏還是侮辱的嗎?」。我真的現場翻白眼!

OS:我給你罵假的嗎?都給你罵了還要說我蹧踏和侮辱你????我真的太難了!

罵我就算了,胖比有什麼事也都媽媽的錯,阿奏便指著我說「你這個媽媽是怎麼教的?!

更有甚者!就算阿奏把胖比的事都算我頭上,我冷處理這些衝突,任由阿奏罵。罵久了,阿奏「見笑轉生氣」地指著我說「啊你怎麼這麼 (記不得了,因為台語不是很好,總之聽起來也是貶低之詞)!你爸媽是這樣教你的嗎?」。

「你爸媽是這樣教你的嗎?」這句話真的是媳婦的大地雷!

我在現場讓你罵就算了,不要再牽扯不在現場的我的娘家,而且我教孩子的事,關我爸媽什麼事?!

若真要扯爸媽,那請問您的爸媽有教您這樣對他人講話嗎?在小孩面前罵他媽媽,是能讓您得到什麼快感嗎?!

承上所述,婆婆與阿奏是王不見王、后不見后,婆婆為了躲阿奏,終日不在家,也不願與阿奏同桌吃飯(年夜飯除外,話題:大家都吃什麼年夜飯呢?)。婆婆想把阿奏的事甩鍋給我,她想說什麼或做什麼,便叫我去說、去做。當了幾次代罪羔羊後,我也學聰明了,把她想做想說的事推回去給她,因為那不是我的責任、我也不是傳話筒。阿奏碰不著婆婆,便想要我陪她回診,但我還要帶著胖比。經過深思熟慮後,我決定再把鍋甩回去給婆婆,讓婆婆帶阿奏回診,因為她不像我有後顧之憂。回診結束後,不論婆婆是否陪同阿奏回家,阿奏看到我就會開始說「你看!我媳婦都會陪我去看醫生,妳看她多孝順!」(十年看婆、十年看媳—當婆媳走到「不用你管也不用管你」時(2))。偶爾婆婆陪阿奏回來,也會聽到這句稱讚她孝順的話,我看到婆婆臉上閃著難以言喻的神情,一種混雜著得意洋洋卻又輕蔑不屑的淺笑。

OS:是啊!很好,很好,很好啊~(苦笑)......我希望妳沒有在暗示什麼~~

以為只有阿奏嗎?當然不是!有天晚上老公突然問我「又怎麼了?」並LINE截圖給我,我才發現原來婆婆也有傳相同的訊息給我(如下)。

LINE對話截圖。 圖/Psyche賽心姬

我看完後真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因為在我看來,胖比並沒有躲著阿嬤啊!但是胖比已經就寢,總不可能為這件事把他從床上挖起來詢問這件事吧!於是我還得口頭禮貌性地知會婆婆,明天會再問胖比,了解情形後,再回報於她。

隔天,我還得小心翼翼地問胖比,深怕一不小心變成誘導性詢問。結果胖比一臉天真與坦然地跟我說「沒有啊,我在跟阿嬤玩,我就是要阿嬤找不到我」。

......真相大白,胖比只是在玩......就捉迷藏嘛!......我真的很無言!

姑且不論婆婆是否有暗指媽媽設法讓孩子不與長輩親近這件事,但這樣的說話方式就很理直氣壯嗎??

每年暑假都很熱,今年也不例外,家裡常常36、37度。即使炎熱夏天,還是得煮飯呀~但電風扇不夠涼(會轉,只是幾乎沒有風,但沒壞,所以也不能換掉),每次煮飯都是汗如雨下,衣服幾乎要濕透了,真的覺得自己要融化了。因此煮完飯,我就想待在老公已經有開冷氣的書房吃飯,真的就只是太熱了而已!

小結:真的拜託啦~~~不要再內心小劇場了,生活不能簡單點嗎???

4. 認知不同,不必爭辯;三觀不合,浪費口舌,不必同行!

剛搬入與公婆同住一個多月,正逢過年,我照顧未滿一歲的胖比,婆婆準備年夜飯。大約傍晚五、六點時,有人按門鈴,我抱著胖比去應門,原來是大樓的清潔阿姨,我便與她拜個早年。她說樓下管理員在忙,正好她要上樓收垃圾,於是管理員請她代為轉達事情讓婆婆知道。我聽完也道謝後,便去廚房告知婆婆。

我也有提到清潔阿姨是受管理員之託而代為轉達,結果婆婆第一句就很不屑一顧地說「關她什麼事?」,聽得我莫名其妙!

甚者,婆婆趁機「教育」我說:「這件事,關她什麼事......清潔人員啊,妳不用對她太客氣,她只是收垃圾的,而且她的薪水還是我付的(意思是由大樓管理費支出之意)。反而是管理員,妳要對他們保持友好關係,因為這棟大樓各住戶進進出出、發生什麼事,他們都很清楚。」

聽到這裡,我真的覺得價值觀差很多。我真心覺得只要人腳踏實地,憑著自己的實力賺錢、不偷不搶、不拐不騙,不管什麼工作,都值得尊重!而且社會本來就需要各式各樣的工作互相搭配才能良好運作。但婆婆認為清潔工作是低層階級,不用尊敬他們。我覺得在這點上也很難找到共識。

幾年前,公公在家昏倒撞到,醫護人員宣告三次死亡(在家中、在救護車上和在急診室時),即使搶救回來也將呈現植物人,且後果並不樂觀,醫生要我們做好後事的心理準備。在這種情況下,婆婆的長女還能選擇出國旅遊,最後來不及送終。可想見我們其他人的驚訝程度!除了婆婆和當事人。

婆婆的長女當小三(發生在我和老公認識之前的事,不便評論),又去找小王(我和老公結婚後發生的事),這故事又臭又長,一言難盡,根本就是灑狗血的連續劇!最近劇情發展更是出乎意料、跌破眼鏡!但是婆婆卻仍維護長女,因為深植她心的觀念是:「老大總是最疼的」。

每當老公與婆婆談及長女與小王之事,老公表達不滿,婆婆竟回「別這樣,你也會這樣」。意思是婆婆是叫我老公不要這麼不爽,我老公未來也會這樣。

什麼叫我老公未來也會這樣?!我公公就沒這樣啊!有媽媽這樣對自己兒子說話的嗎?(有,就在這~)

跟三觀不合的人講話,真累~

到底能不能或該不該和解?

我能「存活」到現在,還真是不得不感謝我媽!

我媽,是個重男輕女、對我的成就總是不屑一顧、對我說話也是尖酸刻薄。例如小學拿第一名或模範生或拿獎學金,回家興高采烈地跟媽媽說,我媽面無表情,冷冷又不屑地回我一句「啊又不是考第零名」。中年級的我不懂得「第零名」概念,但心裡真的感覺被潑了一盆「冰」水,印象十分深刻!我還記得當下聽到是愣住了、充滿困惑地默默轉身上樓,從此我再也不說了。即使後來考上想唸的研究所,打電話回家報喜訊,我爸告知我媽的反應是「哼!那又沒什麼!」(無奈笑,和接受)。小時候的遭遇已經讓我學到「我相信自己做得好就好!」。

真的拜這些遭遇所賜,面對阿奏的口語挑釁、尖酸指責,我不會積極想討好她,且能很快麻痹!(從小練就的功力,請勿模仿,也希望大家沒有這種遭遇)我很快就知道不值得與阿奏唇槍舌戰,冷處理、避開她就好,因為我們真的不是同一掛的!

我認為能否原諒或和解大概有兩個重要關鍵:

1. 是否有感情基礎?

現今,我與我媽的母女關係也算和解,我想有蠻大部份的原因在於「畢竟我們是母女」(至少還有親情!)。

反觀我和(兒子的)阿奏,我與她有什麼關係嗎?沒有的!除了法律上的姻親關係之外,我與她是一點兒(親情)關係都沒有!因此我也坦然地說,我無法憑藉著任何一丁點的親情或感情基礎來啟動這原諒機制,我又何必「勉強」(這真的是勉強)自己原諒她呢?

2. 人的問題,就不合嘛!

先說婆婆與阿奏的婆媳問題,婆婆卻仍能置阿奏受傷於不顧,就出門了(十年看婆、十年看媳—當婆媳走到「不用你管也不用管你」時(2)),為何呢?因為心死了!

我無法說若是我遇到同樣的問題時,是否還能如我當下所想的「人命要緊」或「先處理傷者為要」。但與阿奏相處這段時間,我真的遇到「驚(訝於)世(界上竟然有這種)大魔王」!面對她,我直接習得無助、棄械投降!我的心得是:我寧可從不認識妳!(真心祈求!)

世界上不是只有好人,也有壞人啦!天底下沒有無不是的長輩,就是有不是的長輩啦!(好廢話!)

我也想與她好好相處,但她待我比對外人還不如(小媳婦的心聲:不求當女兒,只求當外人!)。例如有次我爸寄了一些物資給我,剛好蒜頭正值收成,有一堆蒜頭。我分了一些拿上樓給阿奏,她剛好在上廁所,於是我便留在她桌上。沒過多久,我正好出書房準備晚餐,她已經下樓來堵我並說「啊蒜頭是你給我的嗎?你不用這樣給我啦!這樣好了,那蒜頭多少錢,我跟你買!」。我聽完,真的莫名一把火上來,但不能發,只能閉嘴沈默不語,默默走開,心裡OS:我敢跟你收錢,我就是神經病!

但她卻仍鍥而不捨地追問,一路從書房門口、經過飯廳再到廚房門口,只為了問我:「那蒜頭一斤多少錢啊?你算給我,我給你錢!」(真的是戲精!)

我就是不!想!回!答!......真的是挖洞給自己跳~

我覺得自己已經忍耐很多也做得夠好了,但仍無法與她好好相處。雖說原諒別人是美德,但不原諒或不和解也並不是什麼過錯、罪過,也許我還不夠有智慧,人生歷練尚不足,我心胸尚不夠寬大到可以原諒所有事。此外,和解是雙方都願意彼此原諒與放下,若只單純一方原諒與放下,另一方仍舊來找碴,和解終於會破局。既然如此,我選擇遠離她,降低接觸與衝突的機會,生活已經不容易了,我寧願自利地選擇饒我自己一命!

若有旁人規勸要放下之類的,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你若經我苦,未必有我善」 。

我清楚地知道,結婚,最重要的生活是我、老公,和孩子。其他人,有是幸運,沒有.....就這樣!

互相尊重、各自安好就好!

不談和解、不提原諒、不求放下!

你不走,我走!婆婆為躲阿奏,終日不在家,能讓她獲得心裡的自由;我也亦然!

本文轉載自《Psyche賽心姬》,原文為:我的奇葩婆婆與戲精阿奏:婆媳問題一定要和解嗎?

│更多精選推薦↓↓↓

【橘世代課程】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https://bit.ly/44stv2z

橘世代:精彩人生2.0,展開人生新風景

婆媳問題 婆媳關係 家庭關係 婚姻 長輩相處 婆婆類型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