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有以他為名的行星-不管幾歲,一生奉獻天文
「天文 就是我人生全部。」2006年,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發現兩顆小行星,其中一顆命名「陶蕃麟」,表彰他對天文科普教育的貢獻。70歲陶蕃麟雖已退休16年,天文人生依舊精采。
聊起天文,陶蕃麟絲毫掩不住對宇宙星座的熱情。天文館展示組長職務退休後,每周四,他仍固定到台北市立天文館擔任志工 ,每年也參與梅西耶馬拉松籌辦,並組團與大陸天文界交流,盼能有更多的年輕天文迷,探索天文這塊深奧又神秘的領域。
談起「陶蕃麟」小行星,陶謙虛地說,2006年3月10日,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林宏欽、葉泉志發現一顆小行星,因小行星不可用發現者的名字,才以他的名字命名。
陶老師一生有16年時間,從事太陽黑子觀測,退休至今16年,也不間斷努力推廣天文教育。陶蕃麟說,台灣天文教育在這20年的推廣下,儘管有進步,但還是在「小眾」範圍,最大問題還是無法銜接到更多的學校教育,許多老師對天文星座教育知識欠缺,天文這一門學科,大多只是照著課本念一念就過去了。
陶說,不少人會研究星座,覺得很有趣,但仍僅偏重「神話故事、傳說」,與理論還有一段距離,星座是後花園,但進了後花園,不一定都會進到學術殿堂。
至於當年推動的梅西耶馬拉松活動,目前台灣僅有一人全部挑戰完成,陶也盼梅西耶馬拉松要繼續辦下去,因為從春分至清明,可以在一個晚上看到梅西耶找到的110個天體,對天文迷來說,是極大的挑戰。
陶蕃麟說,目前有挑戰成功實力的約有5、6人,幾乎都是因天氣,最難看到最後一顆天體(編號M30),多被雲遮蔽、或日出前才出現的M30距離太陽太近,無法辨別出來。
陶蕃麟一生奉獻天文教育,先前疫情三級警戒,天文館等大型場館配合閉館,8月1日恢復開館,他又繼續回天文館當志工。除志工生活外,他也不忘在家上網、翻譯stardate短文,轉貼在台北市天文協會的臉書社團上,並翻譯英文維基百科的天文條目。
不管年紀幾歲,熱愛天文的陶蕃麟一刻都停不下來,不僅持續天文研究,也盼台灣的天文推廣可以擴及更多人,非僅是小眾領域,「天文教育的研究與推廣,我要做到不能動為止。」